巫蛊传说故事(巫盐天下赶尸)

巫蛊传说故事(巫盐天下赶尸)(1)

无处不在的巫文化,形无定形的巫文化


跪拜结束,丫头和爷爷退到了场地边上。

一位身着奇装,披着长发的老者上场了。

老者嘴里念念有词,眼神若有若无又充满怪异,他的身子随着嘴里的念叨而舞动。

丫头看的呆了,眼前的老者似乎在与人对话,时而面露喜色,时而充满恐惧。面露喜色时周围的观者跟着长舒一口气,充满恐惧时周围的观者跟着紧张不安。

这是丫头从没有见过的仪式,一种充满着神秘的仪式。

在宝源山下的龙头前,盐卤潺潺而流,这样的仪式从古到今,从没中断。

这种仪式,是上古巫咸和他率领的众多巫师所创立的,然后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几千年来一直如此。

所以,得说说这些仪式了,研究巫文化的学者们,把这众多的仪式活动统称为“巫术”活动。

研究巫文化,不得不说起这些神秘莫测的巫术活动。

应该说,巫师是巫文化的创造者,更是巫术活动的执行者。

换句话说,巫文化是宏观的、抽象的概念,而巫术则是具体的、实质性的行为。巫术是狭义的巫文化,巫文化是广义的巫术。

巫蛊传说故事(巫盐天下赶尸)(2)

葬礼上跳端工(图片来自网络)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这样定义巫文化:

有一些传统的活动与意识,土著以敬畏的心情,肃然遵行,并服从禁忌和特殊行为规则。这些活动和仪式常与超自然的信仰有关,特别是巫术的信仰,以及有关生命、灵魂、鬼怪、祖先或上帝的概念。

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在《巫与巫术》中这样阐释:

巫术是史前人类或巫师一种信仰和行为的总和,是一种信仰的技术和方法,是施巫者认为凭借自己的力量,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和方法,可影响、控制客观事物和其他人行为的巫教活动。

考古学者童恩正认为:

巫师所实行的巫术,是指一种特殊的信仰或行为,认为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利用超自然的力量,去诱导甚至强迫自然界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由于巫术所依靠的是超自然的力量,所以有别于科学;由于它是企图用人类的意志去驾驭自然界,所以有别于一般的宗教。

《长江流域的巫文化》一书把巫术的定义分为广义的巫术和狭义的巫术:

狭义的巫术指巫师实施的法术。广义的巫术指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或者不自觉实施的巫术行为,近乎巫俗。凡是崇尚巫鬼,专门致力于趋吉避凶的行为,都可视为巫术的范围。

学者们的表述各有不同,但对巫术的定义之理解是基本一致的。巫术是巫师或者与巫师有共同信仰的人所执行的一整套的技能和方法,其手段是由幻想或模仿组成的特殊仪式,其目的是控制外在的客观环境和想象中的灵鬼世界,以实现趋吉避凶,为人类增加生产、祈福消灾。

巫文化中存在的神话和信仰渗透于民俗文化仪式中时,就会形成不同种类的仪式语言,维护着人类的情感和精神。

信仰的,是“崇尚万物有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巫文化;展现的,是千奇百怪、神秘莫测的巫术。

列举几种有趣的巫术活动。

崇尚万物有灵,所以在信奉巫文化的地方认为,出殡、棺柩下葬及拆老房子等活动时,不能随便动土,动土之前要选择黄道吉日,还要焚香祭祀。如果不遵照执行,参与的人就有可能遭遇神煞而生病,甚至死去,这就是所说的“中煞”。中煞之后,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发病,病症表现为浑身无力,神情萎靡,寒战抽搐,口干而不欲饮食,饮食入口即吐,始则神志清楚,继则昏昏欲睡,如果不能及时解煞,人就会慢慢昏迷,直至死亡。

这时候巫师会仔细询问,了解中煞者之前的经历,以此来作为判断的重要依据,然后配备一定分量的老土砖泥、老杉树皮或一些早稻米,加水煮熟喝汤,这称之为“解煞”。

小孩夜间啼哭不止,无法安眠,持续数日,巫师会认为这是“中邪”,于是用小红纸写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叫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张贴在路口,让人一遍又一遍地读。或者“拜鸡窠”:夜晚,焚香于鸡窝边,抱小孩对着鸡窝祈拜,还念念有词“鸡公鸡婆白天睡,男孩女孩夜里睡”。

还有一些更加神秘奇特的。

以符水为汤,吞食篾片、竹筷、铁钉、玻璃等杂物而对嘴和喉咙毫无伤害,这种巫术被称为“画九龙水”。

巫蛊传说故事(巫盐天下赶尸)(3)

九龙水(图片来自网络)

树有树神,山上还有鬼怪把家安在树上树下,伐木的工匠必须使用巫术用以驱除、降服鬼怪神灵以保平安顺利。这种巫术也是古代植物图腾习俗的遗留。

草药郎中或者石匠经常在山上作业,往往会招来鬼怪暗中作梗、作祟,导致安全事故,甚至会出现死亡的危险。这时候就需要使用一种叫做“封山”“藏山”或“和山”的巫术来进行自卫。藏山,就是把作业区域隐藏起来,让鬼怪神煞找不着;封山,就是把作业区域封锢起来,让鬼怪神煞无法进入;和山,就是人和鬼怪神煞彼此讲和,以互不干扰,和平共处。

把一盆水放在棺材之上,先放进黄表纸若干页,再往水中施以符咒,就可以在水中看到棺内尸首的面目,就好像打开棺盖让人与死者见最后一面一样,这种巫术被称为“破棺”。

不同的神秘,不同的精彩,为的都是祈福避祸。

但巫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划分出现后,巫师分为了善恶两种,善良的巫师为了氏族和民众的利益进行巫术活动,这样的巫术也被称为“白巫术”;而恶意的巫师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欺骗民众,甚至利用巫术伤害人命或者嫁祸于人,这种巫术被称为“黑巫术”。

巫蛊传说故事(巫盐天下赶尸)(4)

黑巫术之扎小人(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是随着部族间的战争和迁徙,巫文化逐渐开始了以宝源灵山为中心,向华夏各地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巫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积淀,而带上了一定的地方色彩,如在湘西出现了的“赶尸”,晋北出现了“看闯客”,云南等地出现了“巫蛊”等巫术。

比如“赶尸”,说来就让人毛骨悚然。

亲人客死他乡,亲属会凑些银子请来老司(即巫师,惯例为各着青衣和红衣的两位),将辰砂(质量上乘的朱砂)置于死者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掌心等七处,每处以一道神符压住,然后用五色布条绑紧。相传此七处是七窍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之后,还要将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紧,相传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这样做可将其魂魄留在死者体内。最后,还要在死者颈项上敷满辰砂并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紧;再给死者戴上粽叶斗笠(封面而戴)。

诸事办妥,红衣老司念毕咒语,大喝一声“起”,客籍死尸便会应声站起……

赶尸的人是身穿道袍的法师,也就是巫师。

在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活人,湘西人叫做“赶尸匠”。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手执铜锣,腰包藏着一包纸符。法师不走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手持一面小阴锣不断敲打,还带着一个摄魂铃,提醒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神符的黄纸垂于面部。

巫蛊传说故事(巫盐天下赶尸)(5)

赶尸(图片来自网络)

赶尸途中有“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不接待其他住客。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打开着,两扇大门板后面,尸体整齐地倚墙而立。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到达“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

到目的地的几天前,事先会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衣衾棺材,待尸体一到,立刻将寿衣寿帽寿鞋为其穿戴齐备,装进寿木。这种入殓过程,全由赶尸匠承担,绝对不允许旁人插手或旁观,说是在这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便会有“惊尸”和“诈尸”的危险,所以入殓的时间又必须在半夜三更时分。

一切安排就绪,也就是待死者装殓之后,丧家才能去认领。棺盖揭开,须眉毕现,像貌宛如昨日。

赶尸的起源,民间有书记载: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苗语:意为公公)蚩尤率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命令阿普军师把战死的弟兄送回故里。

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联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

这也成为有关“赶尸”传说的最早版本。

因是阿普军师所“司”(实施、操作意)之法术让大家脱险,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于阿普老司最后所用的御敌之实乃“雾术”,“雾”“巫”同音,后来便改成“巫术”了。这里有关“巫”字又有了另外的解释,说上面一横代表天或者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一竖就表示“符节”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普蚩尤,左边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施展巫术。

当神秘的色彩被科学荡涤,人们发现,湘西赶尸其实是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下楚巫文化的一种延伸,是特定人群(如巫师)为满足人们叶落归根的心愿而将某些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生计方式的结果。

时间的久远,巫术的神秘,让巫文化更加让世人感觉虽在身边,却又遥不可及。

无处不在的巫文化,形无定形的巫文化。

这是巫文化的骄傲,也是巫文化的无奈。

巫蛊传说故事(巫盐天下赶尸)(6)

一场没有人能清醒的巫术仪式(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变化使巫文化发生了多种演变和分支,特别是封建王朝时期,许多宫廷政变中掺杂了巫术的痕迹,于是统治阶级更是“谈巫色变”。

最大的一次分变,发生在汉代,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汉武帝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思想家罗钦顺,在他的《困知记﹒续记》中对巫术源流进行了阐释,很有学术价值。

关于巫术的流变,罗钦顺认为上古的“巫”与后世的“巫”是不同的。他说:

古者,用巫祝以事神,建其官,正其名,辨其物,盖诚有以通乎幽明之故,故专其职掌,俾常一其心志,以导迎二气之和,其义精矣。去古既远,精义浸失,而淫邪妖诞之说起,所谓经咒、符箓,大抵秦汉间方士所为,其泯灭而不传者,计亦多矣,而终莫之能绝也。

在罗钦顺看来,先秦的巫术是为了通达幽明,意义精深;秦汉以后的巫术已沦为淫邪妖诞之说。

历史进步到今天,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人类早期文化中无法解释的许多现象都早已经得到了科学的阐述,所以巫文化中很多巫术性质的活动失去了生存空间。

其实,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劣,今天看来,巫文化更是如此。

所以直至今日,“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这些远古巫文化的核心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装神弄鬼画符念咒这些违背客观事物规律的糟粕只能被逐渐遗弃。

去伪存真,摈弃糟粕,留存真滴,才是正确的文化观。

对任何文化,都应如此。

来自《巫盐天下》之《丙:盐巫神秘(四)》

- 未完待续 -


- 《巫盐天下》 其书 -

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宝源山至今仍保存着全国唯一一孔尚在流淌的上古时期地面盐泉。巫盐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古庸文化、古巴文化的发展,盐道文明促进了巫文化、巴文化、楚文化、秦文化、庸文化的交合融汇,形成了一条影响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沉积带。

长篇文化散文《巫盐天下》首次提出“‘巫盐古道’为横亘在中国版图腹心地带,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文明大通道”概念,以散文的笔触,对盐道文明进行全面总结、阐述,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上下五千年盐业文明的辉煌史诗。

巫蛊传说故事(巫盐天下赶尸)(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