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的20个常识(听说二十年后的微信)

2021年,QQ邮箱团队的负责人张小龙看到一个叫Kik的美国APP一个月获增了一百万的用户后,立马发了邮件给马化腾(Pony),说这个东西我们应该做。Pony同意了,团队把它命名为【微信】。

于是,张小龙带领一支不到10人的团队,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开发了第一版微信,击败了腾讯内部的同类产品。

在当时,你绝对想不到这个软件会发展成什么样?但在接下来的2012年、13年,直至今天,大家才发现,原来微信最擅长做的是指数增长,这是一个极速暴增式的增长。

在微信1.0到2.0版本,几乎没有任何的特色,平淡无奇。他的作用就是代替运营商,发短信,发彩信。那时候用户对此根本不买账,用运营商还能打电话呢,用你这个就能发个信息,还得费流量,那时候流量多贵啊,一月也就几十M的量。所以在微信早期,用户活跃度很低,和QQ、米聊等同类产品,几乎没有竞争力。

经过1.1、1.2、1.3三个测试版本之后,微信逐渐增加了对手机通讯录的读取、与腾讯微博私信的互通以及多人会话功能的支持,截至2011年4月底,腾讯微信获得了四五百万注册用户。

那微信是什么时候,用户开始显著增长了呢?这还得是2011年5月份,微信2.0版本发布之后,因为2.0版本迎来了语音功能。这个功能是来自香港的一款软件率先在智能手机中做出来的,但很快国内外的米聊、微信、Whatsapp等都迅速跟进。

功能有了,但是根本性问题还没有解决,最根本的就是用户增长问题,所以在微信的2.1到3.5版本之间,微信就在做一件事,那就是让用户加好友。

首先是熟人关系链,包括导入通讯录、QQ好友等权限,开始疯狂拉用户。

其次是陌生人社交。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获取用户的行为。

2011年8月,微信发布2.5版本,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就是在这时候,微信被冠以<约x神器>的称号,但是哪能只有苦,没有甜呢?此时微信用户已达到1500万 。但其实真正的<约x神器>,早就在微信成立后5个月就已经发布了,就是“陌陌”(已洗白)。

两个月后,也就是10月份,微信发布3.0版本,该版本加入了“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增加了对繁体中文语言界面的支持,并增加港、澳、台、美、日五个地区的用户绑定手机号。

在当时,比较高端的一个名词叫“LBS社交”(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这个词在当时火也是有道理的,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网络生活不再局限于PC端,所以人们在每一个位置都可以上网,于是就出现了“LBS社交”,当你在某一地点时,你就可以搜索你附近的人一起聊天。

微信在那时做LBS社交,正是瞄准了这一点,大部分人在聊天软件上,都是找人聊天的,如果只是开通了通讯录和QQ同步功能,在开始,用户好友还是不多,那聊天活跃度就下去了。所以微信便推出了附近的人、摇一摇等陌生人交友功能,紧接着用户数就上去了。因为只有抓住了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才能让用户喜欢。

2011年12月,年终岁末之际,微信发布3.5 版本。3.5版本带来全新二维码社交模式。另外,emoji和兔斯基动画表情、自定义聊天背景、休闲游戏、默认采用短信注册等特色功能助阵微信3.5版本。3.5版本的发布使交友这件事变得更加轻松与自如,见面就是<加个微信吧><我扫你吧>。同时,微信也不负重托,到2011年底,微信用户已超过5000万。

就在二维码社交发布三个月之后,也就是2012年3月,微信用户突破一亿。

同年5月,微信发布4.0版本,并带来了朋友圈功能,官方确定英文名称为“Wechat”,尝试国际化。

而如今的微信,正变得越来越聪明。

随着微信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不断延伸,围绕着语音消息的争议逐渐出现,必须点击收听的设计使得无法像大多数界面那样,通过视觉接收信息,然而的确有许多时候并不方便收听语音。微信作出了回应,如今的微信手机版、PC版,都已提供了语音消息转文字功能。

最近的一次更新中,微信来了一次“反向操作”——用户可以选择听取文字消息,原本的文字信息将被手机读出来,通过听觉就能获取到最新消息。微信的这次改动做到了怎样的体验,又能解决哪些实际需求,便是我们最在意的话题了。

能读能看,微信更聪明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听文字消息”是微信关怀模式下的子功能,进入关怀模式后才能选择是否启用。微信关怀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文字和界面,主要为老人和其他存在视力障碍的用户服务。

保持健康的20个常识(听说二十年后的微信)(1)

使用“听文字消息”的方式非常简单,点击需要朗读出来的消息,微信就会以男性声音和适中的速度发声。除了emoji会一律读成“表情”之外,基本上可以实现较为清晰的发音,不用担心文字放大后还看不清了。

光是“做了”还远远不够

“听文字消息”和图片搜索功能,一个基于文字和语音一个深挖图片信息,看似毫不相关但又指向了同一个结果:为更好的用户体验服务。这或许就是微信用户端在第二个十年的主要发展方向了。

保持健康的20个常识(听说二十年后的微信)(2)

不过在为微信的科技向善大声点赞之前,还是得说说手机体验改善工作所处的现状。

很显然,微信“听文字消息”功能并不完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仅能阅读消息,朗读必须点击才能进行,没有自动播放开关,不能暂停、跳转,语速暂时无法调整,声线也只有男性一种,发音、换气、连贯性等都和最先进的TTS技术存在差距,有能够感知到的机器发声感。

换句话说,微信目前解决了不方便阅读文字消息时的基础需求,用户终于可以听到消息。不过第一个版本仅仅是走过了“有没有”阶段,想讨论它“好不好”的话,还得等待微信开发团队对其持续迭代更新。

微信会变,但会看起来“没变”

简单易懂但又全能多变,正是智能手机相较传统通信设备的最大不同,也是它改变世界进入所有人生活的关键。作为数亿智能手机用户日常使用最多的应用,微信当然有必要带来更为积极的改变,让用户少一分烦恼多一分舒心。

微信的进化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可以多给点耐心,等待它为所有人变得更好。

在微信飞速增长的最初几年,开发团队先是完成了最基础的社交功能,才有了足够直接的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收发体验,简单到数字素养不那么高的人也能轻松使用。之后微信转向了搭建框架,从公众号到小程序再到视频号,微信给数亿用户提供了远超聊天社交的价值。

保持健康的20个常识(听说二十年后的微信)(3)

来到2022年,微信本体功能更新又有了新变化,开始回归聊天社交本质,开始在部分用户吐槽过的细节上做出改动。这的确能方便更多人使用,但也让我们有了新的担忧——崇尚“小而美”的这款应用似乎正在变得复杂,想要弄明白微信的方方面面变得难了起来。

我们对微信的种种期望可能有些吹毛求疵,毕竟它所实践的每一次改动,都将是至少影响千百万人体验的大动作,应当对谨慎作风给于包容。改善这个巨型平台的体验更像是千里之行,要经历漫长的周期也有许多细节要完善,但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