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合成氨的知识点(小氮肥化工生产合成氨岗位操作要点分析)

合成车间合成岗位操作要点分析:要了解合成操作,先要了解合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H2 N2=(催化剂)2NH3 Q,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氨合成反应本身是3H2、1N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的一个体积缩小的、可逆的、放热反应:1:根据反应原理,我们提高压力,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体积缩小的方向)那么是不是压力越高越好,应该是(但实验证明最高不超过50Mpa,超高这个压力,向逆反应方向发展),但压力越高,会增加设备制作的成本和增加生产成本通常我们在正常操作中的压力控制是取决于系统当时的状况:氢氮比的高低、触媒使用的好坏、氨冷,水冷的效果、温度和系统设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根据生产的实际压力指标去控制在正常的生产范围内如何人为的提高压力都不利于生产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安全)在正常生产中,我们也常常利用压力来判断合成氨气量的大小气量大,压力高,反之压力低2:增加反应物浓度(这个主要是通过增加气量,增加负荷来实现),是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就是向生成合成氨的方向进行)3:控制合适的H2/N2比(理论上3:1,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控制在2.3——2.8因为在实际的反应过程中,气体进入合成塔时,根据实验表明是N2先于符着在触媒上而后才是H2因此我们适当的提高N2的含量有利于H2的吸附)4:我们从反应方程式看出,不断减少生成物中的氨含量,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就是向生成合成氨的方向进行)在生产过程中对出合成塔后的高温物料我们不断地降温,换热,分离反应生成的氨,同时不断的补充新鲜气,降低合成塔进口氨含量都是为合成氨反应的更好进行提供有利条件5:合成氨的反应本身是一个反应放热的反应,所以我们在生产中不断地经过换热,降温,在移走热量的同时,又把这部分热量合理利用,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6:提高合成塔的热点温度有利于物料的快速反应实际证明,H2和N2在进入合成塔后,触媒温度在360°C以上时合成氨有反应(触媒有活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反应速度加快可见提高合成塔进口温度,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热点温度的高低要根据正常生产情况而定,一般触媒前期温度低,后期温度控制高限)7:合成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生产过程中合成塔温度会上升,温度控制过高,会烧坏触媒或长期高温会使触媒老化,结块,活性降低温度过低,会影响反应,压力升高,增加循环机,压缩机电耗等所以我们在正常生产中要用循环机的循环量来控制合成塔的温度在正常指标范围内在正常生产中,循环量的大小也是我们判断合成氨气量大小的一个重要依据综上所述:提高压力,增加反应物浓度,控制合适的氢氮比,减少进口氨含量,移走热量,提高热点温度,提高进口气量的温度等都是有利于合成氨反应的进行所以,我们在操作中,要做到如下几点:1:在正常指标范围内尽可能的加满量生产2:控制合适的H2/N2在指标范围内3:尽可能的提高废锅的换热效果,降低合成塔出口的气体温度4:尽可能提高合成塔前进气温度(塔前换热器的使用效率)使气体进入合成塔在上部能快速反应5:尽可能降低水冷温度,降低塔后气体温度(冷交器的使用效率),使生成的气氨能液化在冷交尽可能的分离出去(大部分的氨在此分离)6:尽可能的降低氨冷温度,使塔后气中的氨进一步的分离完全让进合成塔的循环气中的氨含量尽可能的降低,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7: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实时控制CH4含量,一般触媒前期反应好,控制在高限;后期触媒反应弱,控制在低限甲烷其实在系统中起分压的作用,不参加反应它的高低其实就是减少和增加反应物浓度的作用一样8:系统放空量的大小要根据甲烷的高低、系统的压力来调整9:用好循环气油分,使油不带入塔内10:严格控制好合成进口微量指标,防止触媒中毒(CO,CO2微量高,会是触媒暂时性中毒,可以减量,提高热点温度进行还原;H2S,S中毒会使触媒永久性中毒操作中要严格控制)11:氨净值的要求,实际生产中,氨净值是一个相对数,并不是氨净值越高越好,物料在合成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氨净值的高低,停留时间长,氨净值高,反之,氨净值低但物料在合成塔停留时间长,就要减小循环量,就减少了物料于触媒的碰撞次数,反而不利于合成氨的生成所以,正常生产中,要追求在高循环量情况下相对高的氨净值,才有利于合成氨反应的生成总之,合成系统操作要精心,要有预见性,切不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工业合成氨的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工业合成氨的知识点(小氮肥化工生产合成氨岗位操作要点分析)

工业合成氨的知识点

合成车间合成岗位操作要点分析:要了解合成操作,先要了解合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H2 N2=(催化剂)2NH3 Q,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氨合成反应本身是3H2、1N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的一个体积缩小的、可逆的、放热反应:1:根据反应原理,我们提高压力,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体积缩小的方向)。那么是不是压力越高越好,应该是(但实验证明最高不超过50Mpa,超高这个压力,向逆反应方向发展),但压力越高,会增加设备制作的成本和增加生产成本。通常我们在正常操作中的压力控制是取决于系统当时的状况:氢氮比的高低、触媒使用的好坏、氨冷,水冷的效果、温度和系统设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根据生产的实际压力指标去控制在正常的生产范围内。如何人为的提高压力都不利于生产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安全)。在正常生产中,我们也常常利用压力来判断合成氨气量的大小。气量大,压力高,反之压力低。2:增加反应物浓度(这个主要是通过增加气量,增加负荷来实现),是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就是向生成合成氨的方向进行)。3:控制合适的H2/N2比(理论上3:1,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控制在2.3——2.8。因为在实际的反应过程中,气体进入合成塔时,根据实验表明是N2先于符着在触媒上而后才是H2。因此我们适当的提高N2的含量有利于H2的吸附)4:我们从反应方程式看出,不断减少生成物中的氨含量,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就是向生成合成氨的方向进行)。在生产过程中对出合成塔后的高温物料我们不断地降温,换热,分离反应生成的氨,同时不断的补充新鲜气,降低合成塔进口氨含量都是为合成氨反应的更好进行提供有利条件。5:合成氨的反应本身是一个反应放热的反应,所以我们在生产中不断地经过换热,降温,在移走热量的同时,又把这部分热量合理利用,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6:提高合成塔的热点温度有利于物料的快速反应。实际证明,H2和N2在进入合成塔后,触媒温度在360°C以上时合成氨有反应(触媒有活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反应速度加快。可见提高合成塔进口温度,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热点温度的高低要根据正常生产情况而定,一般触媒前期温度低,后期温度控制高限)。7:合成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生产过程中合成塔温度会上升,温度控制过高,会烧坏触媒或长期高温会使触媒老化,结块,活性降低。温度过低,会影响反应,压力升高,增加循环机,压缩机电耗等。所以我们在正常生产中要用循环机的循环量来控制合成塔的温度在正常指标范围内。在正常生产中,循环量的大小也是我们判断合成氨气量大小的一个重要依据。综上所述:提高压力,增加反应物浓度,控制合适的氢氮比,减少进口氨含量,移走热量,提高热点温度,提高进口气量的温度等都是有利于合成氨反应的进行。所以,我们在操作中,要做到如下几点:1:在正常指标范围内尽可能的加满量生产。2:控制合适的H2/N2在指标范围内。3:尽可能的提高废锅的换热效果,降低合成塔出口的气体温度。4:尽可能提高合成塔前进气温度(塔前换热器的使用效率)。使气体进入合成塔在上部能快速反应。5:尽可能降低水冷温度,降低塔后气体温度(冷交器的使用效率),使生成的气氨能液化在冷交尽可能的分离出去(大部分的氨在此分离)。6:尽可能的降低氨冷温度,使塔后气中的氨进一步的分离完全。让进合成塔的循环气中的氨含量尽可能的降低,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7: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实时控制CH4含量,一般触媒前期反应好,控制在高限;后期触媒反应弱,控制在低限。甲烷其实在系统中起分压的作用,不参加反应。它的高低其实就是减少和增加反应物浓度的作用一样。8:系统放空量的大小要根据甲烷的高低、系统的压力来调整。9:用好循环气油分,使油不带入塔内。10:严格控制好合成进口微量指标,防止触媒中毒(CO,CO2微量高,会是触媒暂时性中毒,可以减量,提高热点温度进行还原;H2S,S中毒会使触媒永久性中毒操作中要严格控制)。11:氨净值的要求,实际生产中,氨净值是一个相对数,并不是氨净值越高越好,物料在合成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氨净值的高低,停留时间长,氨净值高,反之,氨净值低。但物料在合成塔停留时间长,就要减小循环量,就减少了物料于触媒的碰撞次数,反而不利于合成氨的生成。所以,正常生产中,要追求在高循环量情况下相对高的氨净值,才有利于合成氨反应的生成。总之,合成系统操作要精心,要有预见性,切不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