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和孙氏太极拳(精武英豪孙式太极创始人孙禄堂)

孙禄堂和孙氏太极拳(精武英豪孙式太极创始人孙禄堂)(1)

清朝末年,我国武术界出了一位文武兼备,技艺超群的形意拳大师,他就是后来运用易理阐述八卦、形意、太极三门拳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合三门为一家,创立了孙式太极拳的孙福全。


孙福全(1861年~1932年),字禄堂,号涵斋,河北定县任家疃村人。他自幼家境贫苦中途辍学,跟随形意拳名家李魁垣学习形意拳,习武之余,他自学诗书,日常生活除了练拳便写字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所以不仅武功有很深的造诣,文学素养也很深厚,尤其对《易经》特别有研究,谈论起来即使文人学士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见解精深。晚年,孙禄堂集五十多年的钻研探索,写出了具有独到之处的《孙式太极拳》一书,开创了孙式太极拳的先河。还写出了《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八卦剑学》、《拳意述真》等著作,是武林中罕见的文武兼备的全才。

孙禄堂和孙氏太极拳(精武英豪孙式太极创始人孙禄堂)(2)

孙禄堂一生兼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名拳于一身,武技武德超群卓绝,这和他虚心好学,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是分不开的。他年岁稍长后,经幼时的老师李魁垣引荐,又拜郭云深进一步进修形意拳。郭当时在北方诸省很有名气,经常骑马驰聘于河北、山东一带访友传艺,命孙禄堂相随。孙则手揽着马尾紧随着后面奔跑,有时一天要跑上一百多里路,练就了一双铁腿,武林中有着“神行太保”的美誉,也为他进一步习武打下了基础。郭云深对他的刻苦好学精神十分赞赏,知道他日后必成大器。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便把孙禄堂介绍给当时在北京颇有名气的八卦拳大家程廷华学艺。程廷华是董海川的大弟子,尽得其师的八卦拳精髓,是董氏门下赫赫有名的“八大弟子”之一。孙禄堂自从拜程为师后,程廷华对他苦心施教,把师传的游身连环八卦掌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并有意安排他与各门派高手较技,以开阔他的眼界。孙本来在郭云深门下学习形意拳,已有相当功底,现在得程廷华真传,如虎添双翼,功夫大进。从师三年后,程廷华眼看徒弟已功臻大成,心中暗喜。但武功要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只有靠自已去经历风雨世面,到武林中去磨炼。他对徒弟谈出了自己的想法后,孙禄堂深知老师培养他的一片苦心,虽然舍不得离开三年中朝夕相处的老师,但为了不负师望,在武术界干出一番事业来,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含泪拜别恩师,开始了走行四省的云游生涯。这一年,他才二十八岁。


孙禄堂从河北老家定县出发,经河南,穿湖北,入四川,一路行侠仗义,拳打不平,沿途留下了许多关于他的动人故事。旅途中,他遍访名师高手,逸人隐士,兼收并蓄各门各派武术之长,大大开拓了他的眼界。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结束了云游生涯,回到河北,原筹划在保定府开办武馆,后因当地无赖百般阻挠,屡屡寻衅滋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按孙先生的武功,对付这些“坐地虎”“地头蛇”们本是绰绰有余,但他一意重武德,存古风,在狠狠教训了这帮人的首领赵魁、刘才后,离开保定,回到老家定居,在蒲阳河畔创办了名扬四海的蒲阳拳社。


孙禄堂原是形意、八卦大家,早年并没有专习过太极拳。他之所以后来集三家之长,创孙式太极拳法,说起来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民国初年,当时孙已五十多岁,在北京传艺。有个河北永年县人,名字叫郝为真的赴京探亲并以武会友。由于郝初到北京,人地生疏,不久又生了痢疾病,无人照料,卧床不起。当时孙禄堂经人介绍和郝相识,就把他迎到自己家中,为他延医服药,日夜护理。一个月后,郝为真的病彻底好了,他非常感激和敬重孙老先生的为人,对孙说:“我们两人萍水相逢,你如此诚心诚意地对待我,让我怎样来报答你呢?“孙回答说:“这件事你不必放在心上,俗话说,四海之内皆是朋友,何况我俩还是同道呢!”郝为真为了报答孙禄堂的扶危之恩,就将自己平生学得的武氏太极拳尽其所能传授给了孙禄堂。孙苦心琢磨,反复研炼,深悟武氏太极的真谛。自此后,孙禄堂以一身集三家拳法的精髓,加以融汇贯通,终于自成一家,成为孙式太极拳的始祖。


孙式太极拳舒展圆活,动作敏捷,拳套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具有明显的游身八卦的特点;又吸收了形意门中起、钻、落、翻,出手不露形,一触即发的特长;同时又不失太极拳的沾、连、粘、随,以轻制重,以实破虚的手法,与其它四式的太极拳比较起来,面目有较大的不同,且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孙禄堂和孙氏太极拳(精武英豪孙式太极创始人孙禄堂)(3)

孙禄堂所处的年代,正是列强环伺,国力衰微,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他的一言一行,无不贯串着深厚的爱国热情。一九二二年,日本武士道大力士板垣来华,寻孙大师比武,并扬言要用日本武士道的硬功撅断孙先生的右臂。孙禄堂在家中接待了这位心怀叵测的日本武士。赛前言明,两人平卧地面,以号为令始得交手。令发后,孙禄堂先用点穴之法点击板垣腹部,使其强力不能迅速发挥,然后施之以闪、展、騰、挪之法,板垣虽然力大,却毫无用武之地。恼羞成怒,野兽般叫嚎叫着一头向孙禄堂胸口撞来,孙禄堂只轻轻一闪,板垣就象一堵墙似的倒了下来,只得服输。事后,板垣愿出两万元请孙先生赴日教拳,孙禄堂断然拒绝,并大声告诉板垣:“不要讲两万块钱,就是给二十万也不教日本人!”并要翻译转告,这次只不过略微施点小技,给板垣一点颜色看看,下次再出口狂言,就不客气了,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这次比武,各报均有记者现场采访,他的名声也因此威震海内外。


另一次和日本武士比武是在一九三零年的秋天。当时有六名日本武士来到孙禄堂在上海的家里,要求孙禄堂比武。孙起先推辞不予接待,但这几名日本人三番五次登门挑衅,并声称如果他们败了就立刻回国,要是打胜了,就让孙离开虹口区。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已年逾七十岁的孙禄堂决定以一对六,与挑衅者决一雌雄。比武在孙家住宅后院进行,当时院子里横放着几条石凳,一日本武士为了显示一下本领,飞起一脚将石凳踢出一丈开外。孙禄堂见了笑笑说:“你们既然有这样的神力,那就同我角力。我躺在地上,你们两个人按住我的双手,两个人按住我的双脚,一个人按住我的头,另一个人发号施令,喊完一、二、三时,我能跃起就算我胜,要是起不来就算你们胜。”说完,孙躺在地上,六个日本武士互相交换一下眼色一拥而上,将孙禄堂死死按在地上。孙听到喊“一、二、时”,运用游身八卦的神奇功夫暗地使劲,当听到“三”时,猛然一个“蜈蚣蹦”,从地上一跃而起,按他手足的五个日本武士还未明白过来,就一个个仰面跌翻在地。后来,日本武士送来聘书和丰厚的聘金,请他去日本担任武士道教授,月薪一万元。孙先生坚辞不受,日本人只得悻悻而去。


晚年,孙禄堂先生应聘,任南京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和江苏国术馆馆长。他执教弟子尤其着重于武德的培养,经常告诫学生练武术必须讲究武德。他对来学拳的学生,第一句话就是:你学拳如果为锻炼身体,我教你绰绰有余,你如果想打天下第一,那就另请高明。他把武德具体分为口德和手德两个方面。口德就是不妄议他人的短长,遇事謙恭自省;手德就是与人切磋武艺,决不能存有打人、伤人的念头。练武术一为强身、二为防身,倘遇暴徒以武力相加,则应严加惩训,以弘扬正气。这和他早年游历江湖,行侠仗义,扶弱济危的宗旨是一致的。孙大师门下弟子很多,有许多人现在还活跃在武坛上,至于经他教授过的学生,那就无法计算了。


一九三二年夏天,孙禄堂由北平回定县老家准备居留一段时间,再应中央国术馆之约,担任全国国术考试的评判员。定县各界人士知悉后,盛情挽留孙先生在家乡执教,并集议组织国术研究社。孙禄堂接受了这一盛情。辛勤教授家乡子弟。同年冬天,孙禄堂大师无疾而终,以七十三岁高龄辞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