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猪病的治疗方法(土法良方治猪病)
猪病的临床剖检诊断是目前兽医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有些疾病生前没有做出诊断,必须在死后通过尸体剖检,对疾病进行确诊,对于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死后诊断尤为重要。根据一些疾病侵害猪体后,对某些器官或部位形成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再结合猪病流行的特点和生前临床表现,一般即可做出初步诊断或确实诊断。
一、尸体剖检步骤及检查内容
(一)常用器械、材料
器械主要有刀、剪、钳子,有时需要手锯、斧子等。若要对病料进行微生物检查,则需要载玻片、灭菌培养皿等;若要进行组织学检查,应准备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的酒精。还需准备3%来苏儿、0.1%新洁尔灭等消毒液。剖检人员应配备好工作服、胶靴和一次性塑料手套等。
(二)剖检步骤和检查内容
为了全面系统地检查尸体内外所呈现的病理变化,避免遗漏,在尸检时一般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常规剖检一般应遵循下列顺序:
新鲜猪尸体→体表检查→剥皮和皮下检查→剖开腹腔并做一般视查→剖开胸腔并做一般视查→摘出腹腔脏器→摘出胸腔脏器→摘出口腔和颈部器官→颈部、胸腔和腹腔脏器的检查→骨盆腔脏器的摘出和检查→剖开颅腔,摘出大脑检查→剖开鼻腔检查→剖开脊椎管,摘出脊髓检查→肌肉、关节和淋巴结的检查→骨和骨髓的检查。
1.体表检查
在进行尸体剖检前,应先了解病死猪的流行病学的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对病情有个初步的诊断。与此同时,剖检前还应进行尸体的体表检查,其顺序是从头部开始,依次检查颈、胸、腹、四肢、背、尾和外生殖器。尸体的体表亦是病理解剖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某些具有特征性疾病的病理变化,往往根据体表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即可做出诊断,例如:痘、疥、癣等。通常体表检查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1)尸体变化和卧位 尸体变化的检查,对判定死亡时间以及病理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卧位的判定与成对器官的病变认定有关,以便区别生前的淤血与死后血液沉积。
(2)营养确定 尸体营养状况的确定,对判定病性很有帮助,如猪尸营养状况良好,则一般为急性死亡,反之则为慢性疾病或饲养管理不善所致。
(3) 皮毛的检查 首先观察皮毛有无光泽、皮肤有无脱毛、创伤、湿疹、疱疹、充血、淤血、出血以及外寄生虫等,然后检查皮肤的厚度、硬度、弹性以及皮下有无气肿、水肿。
(4)可视黏膜 可视黏膜包括眼、鼻、口、肛门、阴唇、阴茎及包皮的黏膜。
(5)天然孔的检查 对天然孔的检查,应注意天然孔有无分泌物、排泄物的性状和颜色,还应注意天然孔的开闭情况,尤其是口腔的开闭情况、舌的位置、牙齿情况、齿龈各部黏膜情况等。
(6)其他部的检查 除了上述各部的检查外,还要检查颈、胸、腹、脊椎、四肢、尾等情况,四肢有无骨折、骨瘤等病变,蹄底及蹄角壁有无创伤、刺伤等病变,疑为破伤风的猪应特别注意检查有无创伤。
2.内部检查
(1)皮下检查 皮下检查在剥皮过程中进行,检查皮下是否有炎症、充血、出血、淤血(血管紧张,从血管断端流出多量暗红色血液)、水肿(多呈胶冻样),体表淋巴结的大小、颜色、有无充血、水肿、坏死、化脓等病变。小猪还需检查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有无串珠样肿大。
(2)剖开腹腔和摘出腹腔脏器 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白线由前向后切开腹壁至耻骨前缘,观察腹腔中有无渗出物;渗出液的数量、颜色和性状;腹腔及腹腔器官浆膜是否光滑,肠壁有无粘连;再沿肋骨弓将腹壁两侧切开,使腹腔器官全部暴露。首先摘出肝、脾及网膜,依次摘出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和直肠,最后摘出肾脏。在分离肠系膜时,要注意观察肠浆膜或肠系膜有无出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胀、出血、坏死。
(3)剖开胸腔和摘出胸腔等脏器、组织 先用刀分离胸壁两侧表面的脂肪和肌肉,检查胸腔的压力,由剑状软骨向前切断两侧肋骨与肋软骨的接合部,再切断其他软组织,将胸骨与肋软骨取下,胸腔即可露出。检查胸腔、心包腔有无积液及其性状,胸腔是否光滑,有无粘连。分离喉头、气管、食管周围的肌肉和结缔组织,将喉头、气管、食管、心和肺一同摘出。
(4)剖开颅腔 可在脏器检查后进行。清除头部皮肤和肌肉,在两眼眶之间横劈额骨,然后再将两侧颞骨及枕骨髁劈开,即可掀掉颅顶骨,暴露颅腔。检查脑膜有无充血、出血。必要时取材送检。
(三)摘出器官的检查
检查时应把器官放在备好的检查盘(桌)上。器官的检查顺序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先检查颈部和胸腔器官,然后检查腹腔、骨盆腔器官,胃肠通常最后进行,以防弄脏器械、手和剖检台等设备,影响检查结果。
对实质脏器如肾、心、肺、胰、淋巴结等的检查,应先观察器官的位置、大小、颜色、形态、光滑度及质地,有无肿胀、结节、出血、充血、坏死、变性等,然后切开,观察切面的变化。胃肠应先看浆膜的变化,肠段有无扭转、套叠,再剪开胃和肠管观察胃肠内容物及有无异物、寄生虫、气味等,要特别注意黏膜有无出血、充血及溃疡等病理变化。气管、膀胱、输尿管、子宫、输卵管、胆囊的检查方法与胃肠相同。脑和骨只有在必要时进行检查。在肉眼观察的同时,应采取小块病变组织(2~3cm3)放入盛有10%福尔马林液的广口瓶固定,以便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1.咽、喉头、扁桃体及食管
检查其黏膜、色泽等,重点检查扁桃体黏膜有无肿胀、化脓、坏死等变化。观察食管黏膜状态,有无损伤、扩张、憩室、异物或狭窄等变化。
2.淋巴结
检查体表淋巴结(特别是颌下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等)和内脏器官附属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等)的大小、颜色、硬度及横切面的病理变化。
3.胸膜腔
观察腔内有无液体,液体数量、透明度、色泽、性质、浓度和气味,注意浆膜是否光泽,有无粘连等病变。
4.肺脏
检查肺脏色泽、大小、有无病灶和附着物、质地、弹性、重量等。然后用剪刀将支气管剪开,观察支气管黏膜的色泽,表面附着物的数量、黏稠度。最后将整个肺脏纵横切割数刀,观察切面有无病变,切面有无渗出物及数量、色泽变化等。
5.心脏
首先检查心脏纵沟、冠状沟的脂肪量和性状,有无出血,然后检查心脏的外形、大小、色泽及心外膜的性状。最后切开心脏检查心腔。注意观察心脏内血液的量及性状;检查心内膜的色泽、光滑度、有无出血,各个瓣膜、腱索是否肥厚,有无血栓形成和组织增生或缺损等病变。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心肌各部的厚度、色泽、质地、有无出血、瘢痕、变性和坏死等。
6.脾脏
检查脾门血管和淋巴结,观察脾脏的形态、色泽,包膜的紧张度,有无肥厚、梗死、脓肿及瘢痕形成,用手触摸脾的质地,了解其是否坚硬、柔软、脆弱等。然后做一两个纵切,检查脾髓、滤泡和脾小梁的状态,有无结节、坏死、梗死和脓肿等。以刀背刮切面,检查脾髓的质地。
7.肝脏
先检查肝门部的动脉、静脉、胆管和淋巴结。然后检查肝脏的形态、大小、色泽、包膜性状,有无出血、结节、坏死等。最后切开肝组织,观察切面的色泽、质地和含血量等及切面是否隆突,肝小叶结构是否清晰,有无脓肿、寄生虫性结节和坏死等。
8.胃
先观察其大小,浆膜面的色泽,有无粘连,胃壁有无破裂和穿孔等。然后由贲门沿大弯剪至幽门,胃剪开后,检查胃内容物的数量、性状、含水量、气味、色泽、成分、有无寄生虫等。最后检查胃黏膜的色泽、有无水肿、充血、溃疡、肥厚等病变。
9.肠管
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分段进行检查。先观察肠管浆膜面的色泽、有无粘连、肿瘤、寄生虫结节等。然后剪开肠管,随时检查肠内容物的数量、性状、气味、有无血液、异物、寄生虫等。除去内容物,检查肠黏膜的性状,有无肿胀、发炎、充血、出血、溃疡、坏死、寄生虫等。
10.肾脏
先检查肾脏的形态、大小、色泽和质地,包膜的状态,是否光滑透明和容易剥离。包膜剥离后,检查肾表面的色泽,有无出血、瘢痕、梗死等病变。然后由肾的外侧向肾门部将肾纵切为均等的两半,检查皮质和髓质的厚度、色泽,交界部血管状态和组织结构纹理。最后检查肾盂有无积尿、积脓、结石,以及黏膜的性状等。
11.生殖器官
公猪检查睾丸和附睾,观察其外形、大小、质地和色泽,切面有无充血、出血、瘢痕、结节、化脓和坏死等。母猪检查卵巢和输卵管、子宫、阴道,观察卵巢的外形、大小,输卵管浆
膜面有无粘连、膨大、狭窄、囊肿,然后剪开,注意腔内有无异物或黏液、水肿液,黏膜有无肿胀、出血等病变。检查子宫和阴道时,除观察子宫大小及外部病变外,还应依次剪开阴道、子宫颈、子宫体,直至左右两侧子宫角,检查内容物的性状及黏膜的病变。
12.膀胱
首先检查膀胱的体积大小,内容物的数量,膀胱浆膜有无出血等变化。然后自膀胱基部剪开至尿道口上端,检查膀胱内尿液的数量、色泽、性状、有无结石,再翻开膀胱内腔,检查黏膜的状态,有无出血、溃疡等病变,最后剪开输尿管,检查黏膜状态和内容物情况等。
13.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或骨髓的检验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打开颅腔后,检查硬脑膜和软脑膜的状态,脑膜的血管充盈状态,有无充血、出血等变化。然后取出脑后先称重,再将脑底向上放在盘内,视检脑底,注意观察视神经交叉、嗅神经、脑底血管状态以及各部分的形态。正常时脑膜透明湿润、平滑而有光泽。此外,还应检查脑回和脑沟的状态。病理情况下常见脑膜充血、出血、脑膜混浊等病理变化。若有脑水肿、积水、脑肿瘤等病变时,脑沟内有渗出物蓄积,脑沟变浅,脑回变平。最后剖开脑时,注意检查脑质的湿度、灰质和白质的色泽和质度,有无出血、血肿、坏死、包囊、脓肿、肿瘤等病变。同时检查垂体,观察大小,再行中线纵切,检查切面的色泽、质度、光泽度和湿润度。
取出脊髓或骨髓后,沿脊髓前后正中线剪开硬脊膜,在脊髓多处横切,观察有无出血、寄生虫等病变。
二、病猪尸检病理变化及相关疾病
(一)体表检查的病理变化及可能的疾病
1.眼部病变
若眼角有泪痕或眼屎,常见于流感、猪瘟、衣原体病等;若眼结膜充血、苍白、黄染,常见于热性传染病、贫血、黄疸、附红细胞体病等;若眼睑水肿,见于猪水肿病、蓝耳病等。
2.口鼻病变
若鼻孔有炎性渗出物,常见于流感、气喘病、萎缩性鼻炎等;若上唇吻突及鼻孔有水疱、糜烂,常见于口蹄疫、水疱病等;若鼻歪斜,颜面部变形,见于萎缩性鼻炎;若齿龈、口角有点状出血,见于猪瘟;若唇、齿龈、颊部黏膜溃疡,见于猪瘟;若齿龈水肿,见于猪水肿病。
3.体表及肢体病变
若胸、腹和四肢内侧皮肤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常见于猪瘟、湿疹、附红细胞体病、衣原体病等;若体表有方形、菱形红色疹块,见于猪丹毒;若耳尖、鼻端、四蹄呈紫色,常见于沙门氏菌病、蓝耳病等;若蹄部皮肤出现水疱、糜烂、溃疡,常见于口蹄疫、水疱病等;若咽喉部明显肿大,常见于链球菌病、猪肺疫等;若下腹和四肢内侧有痘疹,见于猪痘。
4.肛门病变
若肛门周围和尾部有粪污染,常见于腹泻性疾病。
(二)各器官病理变化及揭示的疾病
1.淋巴结病变
若全身淋巴结有大理石样出血变化,常见于猪瘟、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若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性坏死,常见于猪炭疽、链球菌病、蓝耳病等;若咽、颈及肠系膜淋巴结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灶,常见于猪结核、附红细胞体病等;若淋巴结充血、水肿、小点状出血,常见于急性猪肺疫、猪丹毒、链球菌病、衣原体病等;若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常见于猪气喘病、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副伤寒等。
2.肝脏病变
若肝有坏死小灶,常见于沙门氏菌病、弓形虫病、李氏杆菌病、伪狂犬病、衣原体病等;若胆囊出血,常见于猪瘟、胆囊炎、附红细胞体病等。
3.脾脏病变
若脾边缘有出血性梗死,常见于猪瘟、链球菌病等;若脾淤血肿大,灶状坏死,常见于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若脾边缘有小点状出血,常见于仔猪红痢;若脾稍肿大,呈樱桃红色,常见于猪丹毒。
4.肺病变
若肺水肿、小点状坏死,常见于弓形虫病、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若肺有斑点状出血,常见于猪瘟、蓝耳病、衣原体病等;若肺出现纤维素性渗出,常见于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若肺的心叶、尖叶、中间叶有异样变,常见于气喘病;若肺有粟粒样、干酪样结节,常见于结核病。
5.心脏病变
若心外膜点状出血,常见于猪瘟、猪肺疫、链球菌病等;若心外膜有纤维素性渗出,常见于猪肺疫、胸膜肺炎、蓝耳病等;若心肌有条纹状坏死带,常见于口蹄疫;若心瓣膜有菜花样疣状物,常见于慢性猪丹毒;若心肌内有米粒大灰白色包囊泡,常见于猪囊尾蚴病。
6.肾脏病变
若肾苍白、有小点状出血,常见于猪瘟、伪狂犬病、附红细胞体病等;若肾高度淤血、有小点状出血,常见于急性出血、蓝耳病等。
7.膀胱病变
若膀胱黏膜有出血斑点,常见于猪瘟。
8.胃部病变
若胃黏膜充血、卡他性炎症,呈大红布样,常见于猪丹毒、食物中毒等;若胃黏膜斑点状出血、溃疡,常见于猪瘟、胃溃疡等;若胃黏膜下水肿,常见于水肿病。
9.小肠病变
若以十二指肠为主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常见于仔猪黄痢、猪丹毒、食物中毒等;若小肠节段状出血性坏死,浆膜下有小气泡,常见于仔猪红痢、衣原体病等;若小肠黏膜小点状出血,常见于猪瘟。
10.大肠病变
若大肠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常见于猪痢疾、胃肠炎、食物中毒等;若大肠黏膜下高度水肿,见于水肿病;若盲肠、结肠黏膜扣状溃疡,常见于猪瘟;若盲肠、结肠黏膜有灶状或弥漫性坏死,常见于慢性副伤寒。
11.浆膜及浆膜腔病变
若胸膜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膜粘连,常见于猪肺疫、气喘病等;若浆膜腔积液,常见于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虫病等;若浆膜出血,常见于猪瘟、链球菌病等。
12.血液变化
若多处血液凝固不良,常见于链球菌病、中毒性疾病、附红细胞体病。
13.睾丸病变
若公猪睾丸肿大、发炎、坏死或萎缩,常见于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等。
14.肌肉病变
若肌肉组织出血、坏死、含气泡,见于恶性水肿;若臀肌、肩胛肌、咬肌等处有米粒大囊泡,常见于猪囊尾蚴病;若腹斜肌、大腿肌、肋间肌等处见有与肌纤维平行的毛根状小体,见于住肉孢子虫病。
三、尸体解剖结论
通常是剖检工作结束后,在现场主检者根据剖检所见的各器官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用专业术语对病变做出诊断。通常包括三方面,首先初步确定所剖检病例的主要疾病;其次分析各种病变的相互关系;最后初步确定所剖检病例的死亡原因。如通过剖检不能作出诊断时,主检者应根据剖检结果,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组织学等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