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镜头的运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没变)
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今年度我最期待的电影,一点都不为过。毕竟,导演是李安啊。那个拍了《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断背山》《少年派奇幻漂流记》的李安!而且,这次他还用了120帧/4k/3D技术。
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不是钻研这个技术,他不会想拍《比利林恩》,因为这个小说都是内在的观察,一般技术很难做到第一人称的表达。这一点我是信服的。本·方汀的原著小说本来就是一部很意识流的小说,情节的推进基本靠主人公比利·林恩的心理状态。
要把这种个人的心理状态以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十分难,但李安再一次做到了!技术上的成功,已无须赘述。不过即使脱离120帧技术,《比利林恩》的水准也没有在以往的李安之下。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李安风格——对人性的挖掘,情感的细腻表达。
《比利林恩》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19岁的士兵比利林恩,冒着敌人炮火,只身前去救受了伤的班长。
这一幕,被记者的摄像机记录下来。视频被人放上网,红爆网络,之后林恩及其战友成为美国英雄。他和战友,被邀请参加橄榄球赛的中场表演。比利因此获得短暂的休假时间。回到家,比利见到许久未见的家人。在球场上,他遇到让他陷入爱恋的美丽姑娘。遇到他们的黑人经纪人。这个经纪人张罗着帮这群战士们找投资,拍电影。
他们接受媒体和国民的鲜花和赞扬,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林恩觉得自己只是“做着本就应该做的事”。可在他生命最糟糕的一天,却被人拿来纪念和庆祝。多么讽刺!没有人理解他,他被当做一个符号,一个被人们意淫出来的英雄。
姐姐不想让他再去战场,那里随时可能送命,况且林恩本来也是被迫去参军。作为授勋的英雄,林恩有机会留下来。
去或留?在中场休息的几个小时内,林恩很矛盾,内心不断摇摆。为了心爱的女孩,他说出那句“我差点带着你逃跑”。可那女孩却惊呼,“噢,你是英雄,你应该回到战场!”看吧,女孩爱的是林恩还是那个贴了英雄标签的林恩?
表演前,林恩和战友被当做尊贵的嘉宾;表演后,没有人在意他们,甚至在台上多呆一分钟,都遭到驱赶。人们不在乎林恩是谁,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只是被大众消费的英雄符号。
当一切结束之后,林恩该何去何从?这是贯穿全片线索。而李安从一开始就给出了答案:表演开场前,橄榄球场上林恩和战友被驱赶;表演结束后,他们又被后台工作人员驱赶。两次驱赶前后呼应,暗示着林恩从来不属于这里。
最后班长那句话意味深长,他们还是回到战场上去。那里才是属于他们的安全之地。林恩也完成了内心的自我巡礼,决定回到战场。
《比利林恩》题材涉及战争,由此很多人讨论导演的反战立场,反英雄主义,但我更愿意相信,导演呈现的仅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无论是《少年派》对3D的诠释,还是《比利林恩》对120帧的尝试,李安很擅长在小的格局中,细腻的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在方寸之地,捕捉并揭露人性。所以我觉得拍《比利林恩》的李安没变,这个敢于在电影领域不断超越自己的导演,永远能保持赤子之心,每一次都在不断的尝试超越自我。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