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微系统怎么样(孔翰宁和工业4.0)

来源:经济日报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传奇人物之一,孔翰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和、稳重,一看就是位学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泛微系统怎么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泛微系统怎么样(孔翰宁和工业4.0)

泛微系统怎么样

来源:经济日报

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传奇人物之一,孔翰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和、稳重,一看就是位学者。

事实也的确如此。

他是理论物理学教授、德国技术科学院院长,是德国乃至全球科技界的顶级专家。他在商界也极具影响力,身兼软件巨头SAP的CEO以及多家德国商业巨头的监事会成员。除此以外,他还有一个名气更大的头衔——“工业4.0之父”。

“工业4.0”的概念是孔翰宁等人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率先提出的。其命名逻辑显然沿袭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路子。如果说“工业1.0”是引入了机械制造设备,“工业2.0”则侧重电气化应用,“工业3.0”重点关注信息化及其发展,而“工业4.0”则聚焦智能制造以及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根据这一理念,未来的工业生产应当同信息和通信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及数字化网络系统将成为这一整合过程的技术基础。

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已保持全球制造业领先地位多年。但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一优势被削弱了。如何将新技术同制造业这一德国传统强项结合起来,提升德国在互联网时代的全球竞争力,是“工业4.0”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工业4.0”实质上就是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

“工业4.0”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德国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协会、德国机械制造业协会及德国电子与数字工业协会等纷纷加入“工业4.0”大潮,并根据其理念建立了“工业4.0”制造平台。

除行业企业及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外,德国政府还将其视为德国制造业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将其纳入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并作为其中的重要项目予以推广和扶持。

“工业4.0”不仅在德国成为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指南,还在广大工业国中引发强烈反响。当时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世界经济刚刚重启,“工业4.0”的提出让跃跃欲试的全球制造业眼前一亮。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工业4.0”为制造业描绘的美好未来似乎变得唾手可得。

全球制造业和经济政策决策者大多对此欢欣鼓舞。以“工业4.0”为基础,各国纷纷衍生出了各自的版本,例如美国在2014年推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该项目是由AT&T、思科、通用电气、IBM及英特尔等美国产业巨头联合创建的面向未来的制造业项目。2021年8月,该联盟更名为“工业物联网联盟”,旨在推动建立一个可信赖的物联网体系。除美国外,“工业4.0”概念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日本则根据“工业4.0”的理念提出了“工业价值链倡议”。

“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升级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孔翰宁本人更是参与到了这一进程中。作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孔翰宁经常出现在关于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专业研讨中。他始终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在近几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人们总能看到孔翰宁在中国参展商的展台前认真观看展品、聆听讲解的身影。

“工业4.0”已经成为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风向标。就在去年,孔翰宁与这一概念的共同提出者瓦尔斯特联手撰文,对过去10年来“工业4.0”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对接下来的10年作出展望。孔翰宁认为,在经济方面,“工业4.0”能够对用户需求变化和意外干扰做出实时回应,相关机器和环境有能力自动学习并自我调整,大规模生产逐渐转向定制生产。在生态方面,“工业4.0”具有明显的“循环潜力”,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孔翰宁认为未来的“工业4.0”将呈现出6个重要趋势,分别是工业人工智能、边缘运算与边缘云、工厂中的5G、团队机器人技术、自主内部物流系统以及“盖亚X”欧洲云数据计划。

以此为衡量标准,“工业4.0”的潜力远未被完全挖掘出来。因此,他建议各方应当继续加强研究创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尤其要继续加强在制造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广泛分享经验与研究实践成果。

实际上,从“工业4.0”概念提出至今,学术界始终在密切观察,不断反思。比如,很多研究机构和企业都认为“工业4.0”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特别是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呈现出不断萎缩的态势,这与“工业4.0”大幅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初衷似乎并不相符。

专家们普遍将此归咎于德国的工业结构。因为中小企业才是德国制造业的核心力量,它们中的很多都是“隐形冠军”,这些小而美、小而精的企业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可“工业4.0”显然与大企业更加合拍。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1%的德国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工业4.0”在中小企业中的普及率远远不及预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德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依旧任重道远。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工业4.0”虽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制造业转型的热潮,但由于各国在工业发展政策、产业优势和价值链结构等方面千差万别,简单的复制难免会让这些国家“水土不服”。

不难想见,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不断发展,“工业4.0”将出现更多更具本土特征的新“形象”,而与“工业4.0”相伴发展的制造业也将继续扮演全球经济重中之重的角色。业界普遍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物医药领域正迎来巨大的风口,“工业4.0”与生物技术的融合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赛道。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谢 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