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里的风景(矾山竹海留乡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竹鸣溪语,千里大别山逶迤至此,步入安徽庐江矾山镇万亩竹海:向前望不到首,向后看不到尾,抬头是陡峭的山峰,俯首是无尽的苍翠,耳旁是呼啸的山风,脚下是广袤的大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竹海里的风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竹海里的风景(矾山竹海留乡愁)

竹海里的风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竹鸣溪语,千里大别山逶迤至此,步入安徽庐江矾山镇万亩竹海:向前望不到首,向后看不到尾,抬头是陡峭的山峰,俯首是无尽的苍翠,耳旁是呼啸的山风,脚下是广袤的大地。

被竹海包围的石峡村,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上海渡江的必经之路。几年前,这个坐拥1.2万亩竹海的山村,到处是崎岖的泥路和破旧的房屋。

如今,山中大道曲径通幽,身旁竹林摇曳生姿。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程章笑着说:“水泥路通了,柏油路也修到了家门口,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脚上沾到泥巴了。”

海拔486米、云雾缭绕的釜顶山下,道路蜿蜒,与程章老人一样,喜上眉梢的还有洪光林夫妇。自从村居环境整治以来,洪光林一家人在家门口就业,编竹器、干杂活、参与村集体工程,一年下来,这个家庭至少增加了2万元的收入。

在“千年矾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万亩竹海不仅是矾山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是农村匠人们脱贫致富的“法宝”。

一根竹子、一把篾刀、一双巧手,创造出了一件件鲜活的竹工艺品。今年68岁的矾山镇“守艺人”蔡继明,年轻时就跟着父亲学编竹制品,几十年与竹子相伴,竹编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坚守传统技艺的主阵地,又积极进取、大胆创新,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将资源变产业,让“风景”变“钱景”,毛竹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小康路上的聚宝盆。剖丝、回旋,通过这些才华横溢的民间工匠之手,一根根翠竹涅槃重生般地化身成了竹筐、竹篮、竹箩……

如今,石峡村竹制品合作社通过多次开展特色竹编工艺培训,不仅解决了“竹多价贱”的难题,还吸引了周边其他村的农户供竹。漫山遍野的竹林,托起了石峡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

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矾山镇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村靓了,民富了。近年来,矾山镇大力推进公厕建设,让公厕与周边的山水环境相生相融,造就一番独特景致。

从北京回乡的张根言给笔者算了一笔增收明细账:“路直接通到家门口,万亩竹海里的竹子编织成竹器,保留的民宅与民俗文化不光丰富了乡民的生活,还迎来许多外地客……”

石峡村的巨变,正是魅力矾山的缩影。围绕“产业强、乡村美、农民富”这一发展目标,今天的矾山镇,道路变宽了、水变清了、环境变干净了。置身万亩竹海的“桃花源”,这留得住的乡愁,正让矾山成为人们来了就不想走的诗和远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