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故事第36则(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三十九集)

【南北朝:周兴嗣】

【导语】

《论语》里“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正文】

xuéyōudēngshì

学优登仕

shè zhǐ cóng zhèng

摄职从政

千字文故事第36则(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三十九集)(1)

【译文】

书读好了就能做官,可以行使职权,参加国政。

【故事链接】

宁越求学

宁越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农民。每天种田让宁越感到非常辛苦,特别的累。有一天,他在种田的时候就问他的伙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不这么的辛苦呢?”他的伙伴就告诉他“只有读书这一种办法,如果你能够苦读三十年,那你就能当官,就不用这么辛苦的种地了”没想到宁越坚定的说:“不,三十年太长了,别人休息我不休息,别人玩耍我不玩耍,我用十五年读好书,然后去做官。”

千字文故事第36则(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三十九集)(2)

于是宁越真的开始了苦心读书,别人休息睡觉,他仍旧在那里读书。就这样,寒窗苦读十五年之后,宁越成了一个著名的学者,被聘为周威王的老师。有人看不起他说:“一个种地的怎么能当诸侯的老师呢?”别人反驳说:“不眠不休地学习了十五年,难道还不能当诸侯的老师吗?”

宁越苦读深深的影响着后世。可见宁越的苦读使得他改变了人生命运,却也并没有死读书,甚至还深谙治国之道。在记载中,他武能够以武会友,文能够以德服众,可见其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全才呀。

千字文故事第36则(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三十九集)(3)

古人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做官。其实现在的人学习目的不一定是当官,从事其它的工作也能为人类做出贡献。但是无论想做成什么事,都要先努力学习。

【智慧链接】

古人有这样一种概念: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代百姓参与国家建设的主要方式,一为读书,二为习武。一旦文能兴邦,武能定国,便是投身仕途,报效国家的时候了。这一点,古今的差距是很小的。另外,古今对官吏政绩的评价标准也是相似的。

这里的“学优登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做官,要知道,在古代,从学识优秀到能做官为百姓服务要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书读得好的人,十之八九是书呆子,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官呢?中国上古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在十个青年中选一个优秀的出来,就叫作“士”。被挑选出来的士,国家再进行培训,学礼法、学法规等政事。培训完成以后,再挑选优秀的士子出来为百姓服务。这时的士加个“亻”旁,叫作“出仕”。这就是“学优登仕”。

千字文故事第36则(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三十九集)(4)

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封建社会,即使是状元、榜眼也不过是进翰林院任职而已,至于做官行政,则要先从最基层的知县开始做起,一点点积累经验。就是这七品芝麻官也要经过候选、后补多道手续才能捞着,终身不得官做的人多得很。

“摄职”是代理官职,也就是先从一个代理官职做起。“从政”是参与政事的讨论与处理。也就是说,即使是学优登仕的优秀人才,也还是要从代理等职位开始做起,跟着前辈学习,一步步走向成熟、老练后,才可以真正地参与国家政事的讨论与管理。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本人精心整理《千字文》每一句话意思,有助于理解的故事和拓展知识,(内容参考多方面资料)意在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评论您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