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

兴化古街陈氏崇功祠

宗祠亦称祖祠。它是同宗共祖的族人祭祀祖先的房屋。宗族的凝聚力在于对祖先的认同,人们把祭祀祖先视为宗族存在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标志。不管族派大小,只有通过宗祠祭祀,才能确立宗族谱系,因而宗祠为宗族祭祀活动的载体,血缘崇拜的殿堂。史料记载,莆田百家姓宗祠的建设与祭祀活动,始于唐代,时涵江黄巷黄氏始迁祖黄岸后裔妙应禅师,舍宅创建廷福院,修设斋供,祭祀父母。唐末至五代,黄氏又创建祭祖专祠,之后林氏在前埭择地建祠。继黄、林创建祠堂后,至北宋,莆田世家望族陆续创建家族宗祠。民间谍牒记载,此时创建宗祠有侯榄陈氏“德星堂”、象山“陈氏祠堂”、“鲤城蔡襄祠”、象峰“林氏祠堂”,以及陈氏玉湖祠等。随时间推移,朝代更换,社会经济发展,民间建祠之风越发兴盛。尤其20世纪80年代后,回归传统,修建祠宇规模更大,风格更讲究。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建筑元素,使祠宇更加大方美观。现择部分古今宗祠简介如下: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

陈氏崇功祠

  陈氏崇功祠:兴化陈氏宗祠。位于莆城文献社区大路37号。宗祠坐北朝南,大门上方悬挂“崇功祠”门匾,两旁“圣恩天广大,宗祀日月辉”楹联,祠内大殿上奉祀莆仙陈氏肇基始祖陈迈坐像。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

陈氏玉湖祖祠

  陈氏玉湖祖祠:旧称“陈丞相里地”。位于莆城木兰溪畔白湖境后浦边。原为玉湖陈氏祖居地,宋末陈瓒、陈文龙叔侄抵御元兵入侵兴化,以身殉国,祖祠亦遭毁。2008年城市拆迁,祖祠迁玉湖公园,按原式重建。两边新建副殿壁廊,拜厅再建前厅,又增建二忠殿和正献殿,形成三进式三座并列的祠宇建筑群,雄伟壮观。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4)

仙溪林氏宗祠

  陈氏仙游大宗祠:坐落于仙游鲤城城内下街。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宗祠为土木结构,三座三进格式。主体建筑为上下大厅,中间天井,两旁护厝二厅四房,二个小天井。后有长方形天井,平屋三厅六房。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5)

  林氏龙山九牧祖祠:位于西天尾镇龙山村乌石。原为九牧苇公派下奉祀林披的墓祠。清同治十二年(1813年),韬、披、昌后裔三房合资重整,追祀宠,合祀韬、披、昌。该祠主体部份于1990年再重修。祖祠面宽五间,堂中供奉林氏祖先,祖祠内藏有唐代大石砚等文物。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6)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7)

  林氏贤良港天后祖祠:位于秀屿区三亭乡港里村,古称贤良港。祖祠始建于宋代,原为林氏宗祠,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朝廷派员整修,致祭,称“天妃祖祠”。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重建,并奉圣春秋两祭。天后祖祠有山门、钟鼓楼、主殿和后殿。祠周围还有“受符井”、“三炷香”礁石、“五帝庙”、“宋塔”、“古码头”等遗址,祠内藏有“奉旨春秋谕祭”碑等文物。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8)

  黄氏黄冈祠:位于涵江国欢镇黄霞村,是黄氏入莆始祖黄岸的居宅。始建于唐大顺元年(890年),经历代重修并改为祠。1991年仿古重建,面宽三间,深进二座,中间隔天井廊,祠后神台墙壁上绘有九尊先祖像。祠中存有唐代石刻与唐井一口,祠西侧有祀妙应先师的妙应堂一座。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9)

  黄氏仙游大宗祠:原位于仙城内街文庙东向。建于清代,占地6666.7平方米。祠分上下两座,五门三进。2006迁城北龙泉村油兰里山坡重建,新祠临面七间宽,主堂五间,二进,中间隔内埕两廊庑,上厅以四排十六柱支撑,后厅设祖宗神台,置五尊先祖像,十六层木主神牌位。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0)

  郑氏南湖三先生祠:郑氏三兄弟入莆时,居南湖山祖坟侧,创建“湖山书堂”,后舍书堂为庵。明代巡藩皋令郡守张公琦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在南山寺下新建书堂,以表前贤事迹。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1)

郑氏蒲坂祠堂

  郑氏蒲坂祠堂:位于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北宋始建,明嘉靖五年(1326年)重建。由下厅、天井、厢廊、上厅组成。两厅均是悬山顶,面阔三间,抬梁、穿斗式木结构,木构件刻制精细,祠内藏有古代印书雕板,祖先肖像画、墓志等文物。2005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2)

  郑氏尚书宗祠:位于仙游鲤城镇洪焙街。创建于明代,清代重修,1985年再重修,祠宇为土木结构,中轴上依次为仪门、通道、中门、天井、下厅、正堂、报恩堂、后厅。占地2000多平方米,祠内有明孝宗御题“经筵侍讲、启沃良多”匾额。1980年列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3)

孚应庙

  吴氏孚应庙:位于荔城拱辰街道上林村古峰山。始建于唐代,初名吴公祠,奉祀吴兴。宋大观三年(1109年)兴化郡守詹丞远以吴兴殒躯治水功德上奏朝廷,徽宗皇帝赐额“孚应庙”。尔后屡有封赐,1994年重建,易名吴兴纪念馆。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4)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5)

洋尾村航拍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6)

  李氏白塘制干祠:祠位于涵江区白塘洋尾村,原为李富故居,其后裔改为祠堂。初建于宋,明重修。祠宇坐北朝南,面宽五间,二进,抬梁穿斗混合构架,悬山顶,占地面积380平方米,祠中保存明刑部尚书林俊题匾。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7)

  张氏古濑宗祠:该宗祠位于仙游大济古濑村。明代由大济塔峰迁此。祠堂坐北朝南。2003年宗祠再次重建,总体为五间宽,三进三天井,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神台上尊奉三祖像——张挥、张睦、张兼良,中梁顶挂“百忍堂”匾。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8)

  蔡氏忠惠祠:该祠前身为蔡襄出仕后卜地建造的蔡府故居,襄逝世后其裔孙户部尚书蔡洸请于朝,赐谥忠惠,后人即把城南蔡襄故居称为“忠惠祠”。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19)

  蔡氏榜眼祠堂:位于城厢东海镇东蔡村。该祠始建于南宋末年,原为纪念先祖榜眼蔡佃而建的。明崇祯二年(1629年)易地重建,改名“东蔡祖祠”,祠堂为明代建筑风格,座北朝南,单层悬山顶,抬梁穿斗构件,面宽三间,上下两厅,中间天井。2012年再次重修。祠后神台上奉祀蔡襄、蔡佃、蔡琦等祖像,并置东蔡列代祖先神主牌,大厅两旁置世系表及村庄规划图。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0)

  王氏宗祠:位于仙游龙华镇建华村,旧时称尾厝王回府地,为纪念王回御史而把其府地改为王氏宗祠,祠内悬挂明崇祯三年(1630年)立的“世德凝祥”等匾。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1)

  刘氏西刘宗祠:祠位于涵江区江口镇西刘村,坐东北朝西南。祠为西刘开基祖刘崇兴创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占地面积668.81平方米,砖木穿斗式抬梁结构,三开门,两进门,中一天井,祠中供奉刘氏入莆始始祖和刘宗兴。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2)

  朱氏井埔宗祠:该宗祠位于荔城黄石镇井埔。为纪念唐入莆始祖朱玑而建。简称古田祠,原为五间厢双座厝。中间三间为主堂,两侧各一间厢房。堂后神台祀古田令朱玑,二世祖朱元苟,四世祖朱高。左帐挂朱绂,明朱继祚,右帐挂右都御史朱金监,台上还置列代进士牌及先祖神灵牌。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3)

东沙朱氏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4)

仙游枫亭朱寨朱氏宗祠

  朱氏大宗祠:该宗祠位于仙游枫亭朱寨村,旧称“钱江祖祠”。清代重建。1990年再次翻建。祠宇朝南,三进二天井,歇山顶抬梁穿半结构。祠后神台,安放朱氏列代祖先神主牌,墙上绘朱玑神像。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5)

  杨氏阳谷宗祠:该祠由杨氏入闽始祖杨亮节孙杨宾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来此定居后建造的。祠宇坐落于仙游郊尾阳谷村西北侧,土木结构,建筑面积618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二座,单檐悬山顶,明代建筑风格,祠内上下厅挂有17块名人题词匾额,神台上祀肇始祖杨宾顺等先祖神像。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6)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7)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8)

  郭氏三孝祠:位于涵江显应村。始建于宋代,祠宇分前中后三座,相叠为园林式祠堂,占地两亩多。祠宇坐东朝西,祠前有果树、河沟,院内花草芬芳。祠中挂郭义重、郭道卿、郭延炜三孝子像,世称“孝子阙”。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29)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0)

翁氏京兆祖祠:位于荔城区北高竹庄村,宋景德四年(1008年)翁乾度创建。祠宇坐北朝南,五间宽,二厅六房一庭院。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祠内奉祀入间始祖翁轩,入莆始祖翁何,谏议大夫翁承赞,宋补阙郎中翁乾度以及六桂诸始祖。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1)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2)

  翁氏六桂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清江村,原系宋代乾度六子相继登进士第,号称“六桂”,为纪念此盛事,后裔在清江创建“六桂祠”。建筑面积916.8平方米,祠宇分上下厅,两旁护厝,深度38.5米,宽28米。保持明代重建风格。祠内奉祀乾度及六桂始祖像。

  方氏芳山笃庆祠:涵江区眉山境笃庆祠是芳山下方氏宗祠。原祠堂年久损坏,1999年方氏族人倡议修理局部,2003年莆田市方氏编谱时一并修茸,并恢复中断的祭祀活动。

  谢氏仙游大宗祠:位于仙游钟山镇,宋孝宗时易址城东门。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裔孙谢仕华、谢仁奇重建,今保留明代建筑风格。

  周氏四辅宗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清江村,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祀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周如盘。兼祀周如盘父亲、祖父、曾祖父,简称“四辅”,因此称“四辅祠”。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3)

  戴氏蒲坂宗祠:亦叫“承远堂”。宗祠位于新度镇蒲板村沟尾。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1996年戴氏老协会重修。祠宇主体建筑面积673.44平方米。坐北朝南,穿斗式木抬梁结构。以三口天井作间隔,祠分前后两堂,各宽五间,后堂筑神台,奉祀先祖灵牌圣像,堂前有明状元柯潜题匾——“承远堂”,后有唐宰相戴胄的“清直”匾,以及郭尚光题联等。

  何氏何俨祠:位于仙游北门巷口巷,该祠创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为纪念朝奉大夫何俨而建。面积500平方米,土木柱架结构。中轴线上依次为偏房、顶厅、正堂、殿台、天井、下厅。2004年重修。

  余氏唐校书余公祠:该祠位于荔城新度镇东埔余村。主祀唐咸通进士校书郎、余氏入莆一世祖余镐等。祠五间宽、二进一天井构造。

  傅氏罗山宗祠:该祠创建于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清代迁建于罗山,祠宇占地面积1380平方米,现保持明清风格,祠分前殿、正伦堂、祖宗堂三殿。堂上奉祀傅氏五祖宗像。

  箫氏宗祠:祠位于荔城区黄石镇霞江头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坐东朝西,面宽8.5米,深9米,面积76平方米。2005年重建,为单进悬山顶构造,占地200平方米。

  潘氏河阳宗祠:位于笏石炮厝村。由宋谏仪大夫潘慎修倡建。1996年重建,祠宇由山门、埕地、主祠及两边护厝组成,主祠为二进三间宽、中间隔天井结构。堂后神台上绘有潘氏谏议大夫潘慎修等13尊先祖像,以及匾额、楹联等。

  姚氏大孝祠:该祠位于涵江国欢镇中沁村。由宋进士、潮阳县尉姚粢首建,几经兴废,1925年由姚茂堂倡起重建,易名大孝祠,1989年重修。祠内悬挂“孝德弥高”等匾额。

  胡氏厚源宗祠:宗祠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岐山厚源村。清康熙六年(1667年)始建,民国33年重修,1996年二次修建,祠内挂有张琴题“湖学宗传”等匾。

  叶氏古濑大宗祠:该祠系唐广明元年(880年)古濑始祖与建南阳郡古濑大宗祠,清代重修。1986年再次重修,祠宇面朝南,占地2000多平方米,四周广宽,祠内奉祀叶氏先祖。

  严氏沙园宗祠:祠位于仙游县盖尾镇杉尾街沙园。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五间宽,二进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正厅三间宽,两侧隔厢房。神台后墙绘三先祖像。祠内有国民党严家淦题“世进士”匾。祠前埕地广阔,深约60米,埕前有戏台。1991年重修。

  卢氏东阳祖祠:该祠位于涵江区江口东源村。祠宇坐北朝南,祠宇为五间厢构建。埕前外门顶书“范阳世第”。厅内书开族辈份世系。

  卓氏石厝祖祠:该祠位于秀屿东庄镇前运村,石厝宗祠始建年代不详。2004年重建。坐向朝南,三间宽,二进一天井,悬山顶抬梁穿斗结构,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廊两边墙嵌石刻,卓氏祖祠牌记以及卓氏名人简介,堂后神台筑八层,摆满列代祖先木主牌。

  庄氏溪口宗祠:位于仙游大济镇溪口村,原文溪祠,明万历年间文溪庄鲁沂创建,1998年重修,易称庄氏宗祠。

  彭氏涵口大宗祠:位于新度镇港利村。系明刑部尚书彭韶故里。原为尚书祠。1993年彭氏后裔在原址重建,易名“彭氏大宗祠”,祀始祖彭坚和彭韶等。

  宋氏巷口大宗祠:位于莆田东厢后埭龙坡社后陇巷口,即今英龙街。祠宇凡正堂三间,后寝、两廊及外门、中门。宋仁宗时大理评事府君建,府君卒,后人又奉察推兄弟而下三世附马。

  范陈莲花坑宗祠:位于仙游鲤南镇仙安村莲坑石鼓山麓。为范陈两姓共祀先祖的祠宇。明代建筑,2007年迁建于此址,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面朝北,宽五间,歇山顶,二进一天井结构,堂后设祖台,后墙绘有八尊先祖像,有范仲淹,陈汝器等。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4)

  蒋氏金沙宗祠:祠位于荔城沙坂村金沙自然村,坐北朝南,三间宽,二进一天井。下厅由二对上厅四对木柱支撑,后筑一神台,祀蒋氏先祖。1992年该祠重修。

  薛氏霞桥祠堂:祠位于仙游枫亭霞桥。祠建于宋代,单进单层,屡有修葺,面宽五间,上下厅中间隔一天井,奉祀薛氏先贤薛利和、薛奕等。

  游氏圭浦家庙:该庙位于西天紫霄岩圭浦,建于宋重和绍定年间(1118-1128年)明代重修,1999年再修。祠为三间宽二进,歇山顶,坐北朝南,祠后墙上绘游植等先祖像,宋代游氏出39名进士,圭浦游氏聚居地被称为尊贤里。

  温氏高阳宗祠:祠位于仙游石苍乡高阳隔头山麓,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宗祠前后两座相连,每座三大间,中为厅堂,单层歇山式,祠内奉祀温氏先贤。

  高氏高美宗祠:祠位于涵江区高美村,单层双进,祠内悬挂“父子进士”匾——高昴为明咸化八年(1472年)进士,官六安知州,子高江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官四川按察副使。

  连氏凤阿祖祠:位于仙游县盖尾镇前连,始建于南宋,重修于明代。祠为三间宽、二进一天井结构。上厅设福堂,祀连治等祖宗像。

  关氏大宗祠:祠位于荔城区新度薄坂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在分祠四座。1994年重修。建筑面积332平方米,外埕216平方米,为二进五椽三厢廊结构。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5)

  宫保尚书康祠:位于莆城关太平社区马巷,建于明万历年间,单层两进。祠内祀有明工部尚书康大和等先贤。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6)

  汤氏九桥宗祠:位于涵江新县镇大贤村大所,主祀汤氏——世祖汤魁秀,祠内藏有名人石刻、楹联等。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7)

  岳氏岳王庙:亦称岳氏宗祠,位于仙游县象溪张象星村。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祠宇坐西向东,建筑面积581平方米,穿斗抬梁式结构,歇山顶,面宽三间二护厝,分上下厅,中天井。祠内奉祀岳飞神像。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8)

  陆氏魁山祠:原位于仙游郊尾湖宅村魁山寺左侧。陆秀夫殉难后,夫人蔡荔娘带幼子陆剑迁途藏匿,才使陆氏一脉在莆传承。陆剑长大后,在枫亭及醴泉里重建祠宇,后移建魁山,祠建筑面积80平方米,奉祀陆宰相像。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39)

  马氏仲洋祠堂:位于新度镇仲洋北边,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974年重建。三间一进祠宇,祠内文物保持完整。

福建莆田田姓祠堂(莆田百家姓宗祠)(40)

仙游茅氏祠堂(仙游今报)

  茅氏祠堂:位于仙游县南门大桥北。该祠明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05平方米,面宽三间两进,歇山顶穿斗抬梁式结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