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都去了什么地方(汉朝人眼中的中亚地区是什么样子)

西域地区自古以来就不为中原人所知,西周时期虽有穆王游昆仑见西王母的传说,但具体的内容无人知晓。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朝的版图“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辽宁至甘肃之间。那时候最西部的地方为临洮郡,距离关中一千五百五十一里,再往西便是古诸羌之地了,所以《汉书》说:“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

汉朝建立后,基本继承秦国原来的疆土,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有投降的匈奴人来说在临洮的西边有一个强国,名叫月氏,曾与匈奴结仇,汉朝要想抗击匈奴的话,应派人到西部去联络月氏国,以便共同夹击。武帝便诏令天下,用重金来招募愿意到西部去探险的使者。当时汉中有一个名叫张骞的人,他率领一百多人应募出征。不料使团刚走出陇西边境,就被匈奴人俘虏了。

匈奴单于责让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于是将张骞一干人等拘押了起来。过了十多岁之后,张骞才趁匈奴人不注意,与几名部下往西逃跑。他们一直走了几十天,出了匈奴国境,来到一个名叫大宛的地方,开始了中原人的地理大发现之旅。

张骞出使西域都去了什么地方(汉朝人眼中的中亚地区是什么样子)(1)

张骞出使,探索临洮以西的未知区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过程

大宛人得知张骞是汉朝人后,感到非常高兴,他们一直想跟汉朝通商,奈何有匈奴阻隔。张骞便对大宛人诉说自己的来因,请求大宛国王帮助他找到月氏国,以便完成使命,并承诺回到中原后会派人来大宛国赠送财物。

于是大宛人便资助张骞,派人给他做向导,引其进入康居国中。据康居人的资讯,月氏国王被匈奴所杀之后,国家便衰落了下去,日渐向西迁徙,如今已经降服了一个名叫大夏的国家,过着太平的日子,丧失了向匈奴报仇的志向。张骞见使命无望,便继续去寻找大夏国,滞留了一年多,依然不得要领,只得还朝复命。

为了避开匈奴,张骞决定往南绕道羌地,结果没料到这些地方依然被匈奴人所控制,很快他又被敌人抓住了。幸运的是第二年匈奴便因单于死去而陷入内乱,张骞趁机携带夫人和唯一一个随从一起逃回汉朝。

这次出使因中间被匈奴拘留,所以一共耗时十三年。离开长安时使团共有一百多人,结果只有两人生还故土。因月氏国已经衰败,想联合其共同抗拒匈奴的使命未能完成,但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使中原人对陇右以西的地理有了认识。张骞虽然只经过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四个国家,但他从当地人的传闻中,知道西部地区还有五六个大国在。因为从匈奴到大宛这段路都是因逃亡而拼命赶路,所以张骞的第一次出使其实是以大宛为中心,他所知道的地理知识也可能也是大宛人告诉的。

张骞出使西域都去了什么地方(汉朝人眼中的中亚地区是什么样子)(2)

河西走廊曾被匈奴阻断

张骞所描绘的西域地区之全貌

在向武帝汇报成果时,张骞简略地介绍了西域的全貌:

首先,从长安往西出发,抵达陇右后便进入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穿过这条走廊就来到西域地区,往西一直走一万多里左右就可以抵达遥远的大宛。这个国家的人种有稻卖,擅长酿制葡萄酒,其国多汗血马,大概有城池七十余座,人口数十万。

以大宛国为中心,它的东面是扜冞于窴,与汉朝隔着匈奴;东北面是乌孙,正北面是康居,西面是月氏,西南面是大夏,东南面则是南山(昆仑山),那里可能是黄河的源头。因地形的缘故,自于窴以西的国家,河水都向西流,注入西海;于窴以东的地方,河水则注入盐池,周围遍布着楼兰、车师等几个小城邦。盐池的东面就是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再往东就是陇西长城了。

张骞出使西域都去了什么地方(汉朝人眼中的中亚地区是什么样子)(3)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对大宛周边的环境了解得较为详细

其中,乌孙与匈奴同俗并臣服于单于;康居则与月氏同俗,是一个较小的国家,东面被匈奴控制,西面依附于月氏。匈奴降人所说的月氏国最初是一个控弦二十万的大国,本位于大宛的东边,居住在敦煌、祁连山等处;到了老上单于之时,匈奴人斩杀了月氏国王,将其头颅做成饮器。为了躲避匈奴人的欺凌,月氏人一直往西迁徙,他们越过大宛,侵入了大夏国,获得其北部疆土,与更西面的安息国接壤。其中,那些迁徙到西部重建国家的月氏人称为大月氏,而在东部不肯走的则称为小月氏

张骞还听人说安息是西部最大的国家,那里共有大小城池数百座,国人懂得修造车船,以白银为货币。再往西又有条支、黎轩,界临西海。据安息长老们的传说,弱水与西王母就位于条支,但没人亲眼见到过。这样,张骞所听闻的地理传说中,已经涉及到中亚乃至于地中海了。据《穆天子传》所说,西王母在天山附近,而张骞所听到的传闻,却推及到了地中海东岸,眼界更加开阔。

在张骞所汇报的西域风土中,最西边的国家是条支和黎轩,有一个“西海”阻断了大陆。而南边则是一个有着百余万人口的大夏国,在这个国家里,张骞发现了川蜀地区的布匹,得知大夏人跟东南面的身毒国通商,获得华夏织物。于是张骞推断,身毒国可能就在四川的西边,故而劝汉武帝派人去川蜀地区开凿道路,看能否从那儿取道前往西域,避开匈奴的阻击。

张骞出使西域都去了什么地方(汉朝人眼中的中亚地区是什么样子)(4)

张骞听闻到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汉兵击溃匈奴,打通前往西域的要道

听完张骞的汇报后,汉武帝对西部的安息、大宛、大夏等国很向往,但由于匈奴人阻挡了河西走廊。于是汉武帝便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人往西南去开道,看看是否能通往大夏国。

在汉朝之前,中原人对川蜀西面及南面的地理状况知之甚少。战国时楚威王曾令其将军庄蹻开拓西南疆土,占领了贵州到昆明之间的土地。之后秦国攻占了川蜀,导致庄蹻与楚国音讯不通,他只得入乡随俗,在昆明建立起了一个滇国。王然于等来到滇国后,发现再往西走都是高山峻岭,并没有身毒国。于是,回朝还报。恰巧汉兵攻灭南粤国,使西南夷感到害怕,夜郎、且兰、邛君等小国相继归附,不久滇国也望风归降。

虽然西南地区并没有通往西域的道路,但张骞的误判却也有意外收获,使汉朝降伏西南夷,弄懂了西南地区的地理情况。

之后,汉朝国力强盛,便派大将军引兵驱逐匈奴,张骞常为向导,因功封博望侯。在汉军的数次进攻之下,匈奴被迫退至祁连山。接着浑邪王率其民降汉,使得河西走廊被打通,从金城到盐池地区再无匈奴阻挡。

张骞出使西域都去了什么地方(汉朝人眼中的中亚地区是什么样子)(5)

汉朝击退匈奴,打通河西走廊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发现

眼见前往西域的道路已经畅通无阻,张骞便再次向汉武帝建议派人出使西域。他说西域的乌孙国常被匈奴欺凌,不肯朝会匈奴,而匈奴也无法灭亡这个国家。如今河西走廊已通,应当派去招徕乌孙,将其安置于浑邪王的故地,以便切断匈奴的右臂,使河西走廊没有得而复失的危险。而且还可以通过乌孙的范例,降服西域地区的其他国家,使它们称臣于汉朝。汉武帝便命张骞率领三百多人,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抵达乌孙后,劝其老国王迁徙到浑邪地去。国王不知道汉朝大小,大臣们又害怕匈奴,故而不肯答应。于是,张骞便暂留乌孙,派其他使者分别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劝其背叛匈奴而投靠汉朝。之后,为了让乌孙国王放心,张骞带领其国使者回到汉朝,让他们见证汉朝的强大,这次回来后张骞便死于长安。又过了一年多,张骞的副使们也纷纷带领各国的使臣来到长安,让他们见识中原大国的实力,西域诸国开始与汉朝实现了双向往来。

对比第一次出使,张骞这次只往来于乌孙,但他的下属已经去过了西域的主要地方,证实了第一次出使时听到的传闻,收获更大。之后汉朝在临洮的西面设置了酒泉郡,以此来礼通诸国。

张骞的两次出使,让中原人第一次全面认识了西域的面貌,可谓重大的地理发现。汉使者就曾借出使的机会,考察了黄河的发源地,了解中亚地区的人文风俗,并且往西一直走到地中海,推翻了天高西北、地倾东南的传统观念,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张骞死后,安息、奄蔡、黎轩、条枝等更西面的国家也与汉朝通使,随之而来的便是西域臣属、设置都护府的开疆历史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