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有过当兵的历史(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
作者:胡麻花开
45年前----1972年12月23日至25日,分别发自北京和无锡的两列绿皮火车,将一群年仅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送至祖国大西北的青海省会西宁。
在距西宁市西北约40公里的大通县有一个名叫城关的小镇,这群懵懂的豆蔻少年在这里历经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从此开启了他们辉煌的军旅生涯。
转眼45年过去了,他们大都已步入花甲之年,其中不少人早已成为儿孙绕膝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中也有一些人英年早逝,过早地离我们而去。
在这从军45周年纪念日,特发一组照片,与战友们共同回忆我们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味我们永不后悔的部队生活,缅怀我们早逝的战友,与仍健在的战友们共勉:少喝酒,少吸烟,能聚多聚,能走多走,保持身心健康,快乐过好退休生活,携手并肩共度幸福晚年。
五张图片依次为:今日西宁、西宁火车站、西宁大十字、今日大通、城关烈士陵园、宝库乡。
城关镇大通河上的小桥
1973年总参某部训练大队女兵在青海西宁大通城关镇大通河桥上合影。
《新兵训练》……曲折白雪皑皑城关外,新兵练武在边塞,天寒地冻全不怕,趴屉馒头实难捱。呼吸急促心跳快,夜里最怕号角来,枕戈待旦寻常事,愿为报国栋樑才。
2001年,训练队希伯莱语、阿拉伯语、德语部分同志重返青海,在城关镇大通河桥上合影。
宝库乡祁汉沟
宝库乡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8千米。
祁汉沟口的小溪,它的右侧是原丙区所在地。
阿文教员苗田福(后排左四)与阿文班一部摄于青海祁汉沟甲一区。
2001年(左起)徐哲平、刘建国、马锡平重返青海,摄于宝库乡口小石桥。
阿文班全体与二中队长王泰禄(第二排右一)、指导员吴福英(第一排右二)、教员苗田福(第三排右六),摄于青海祁汉沟甲一区。
《浪淘沙》----刘兆祥
城关雪封山,
子夜岗站。
四皮难耐高原寒。
少年焉知万里远,
一梦家还。
丙申把酒欢,
花甲霜染。
重提辕门声声叹。
烛暗烟淡又散也,
情人夜短。
阿文教员苗田福(第二排左二)、指导员吴福英(第二排右二)与阿文班一部摄于青海祁汉沟甲一区。
2001年(左起)马锡平、徐哲平、王丽华重返青海,摄于祁汉沟沟口。
阿文教员苗田福(第二排左三)与阿文班一部摄于青海祁汉沟甲一区。
希伯莱文教员徐向群(前右三)、马贵凡(前左三)与希伯莱文班全体摄于青海祁汉沟甲一区。
《八局外训》----曲折
月训结束宝库来,领章帽徽身上戴,半日强行五十里,人小肚大糖包啜。
阿文波斯希伯莱,年少正好学老外,日日闻得读书声,时时传入大青海。
波斯文教员李东林(第二排左四)与波斯班全体摄于青海祁汉沟甲一区。
2001年,训练队部分同志重返青海,摄于祁汉沟鬼头山下。
区营房中仅存的三栋,自从移防北京后,整个祁汉沟里的营区先后被多个单位进驻,原有的营房也被多次拆除改建,最终仅存的这三栋“革命历史文物楼”,目前是某部守备连的营房。
2001年,二中队部分同志重返青海,在原甲一区住址,与某部守备连长合影
原甲一区营房兼教室
2001年,徐哲平、马锡平重返青海,摄于原甲一区希伯莱文班女生宿舍门口。
大通县城关镇烈士陵园。
2001年,希、阿、德文班部分同志重返青海西宁大通县城关镇。
2001年,希、阿、德文班部分同志重返青海西宁大通县城关镇。
2001年(左起)马锡平、徐哲平、王丽华重返青海,摄于大通县城关镇原地质队所在地。
二中队曲折、刘建国、刘玉民
《返京》----曲折祁汉沟上话凄凉,甲区生活永难忘,山高水冷鸟飞绝,牦牛山羊放着养。
否极泰来事事常,年近一载人人忙,西宁康庄铁罐车,装卸设备好还乡。
棺帽山位于延庆县城北约10公里,张山营镇黄柏寺村北。
延庆棺帽山下中羊坊村
北京延庆县城向北约8.5公里有一个叫中羊坊的小村子,村子就坐落在著名的棺帽山脚下。当年总参一个训练大队的营房就设在小村东北角一片苹果园旁,用土坯砌就的围墙内。
一排排的土坯房里,不时飘出村里的老乡从没听过的声音:“开台白(阿文:写字)……”、“老妹的(希文:学习)……”、“鲁报和(波斯文:狐狸)……
二中队希伯莱文班一部摄于延庆中羊坊教室前。
二中队希伯莱文班一部重返延庆,摄于中羊坊村当年的教室前。
阿文班大部与教员苗田福(第二排右四),摄于延庆中羊坊。
七 律----刘兆祥
少小从军意昂扬,
远赴高原多倘佯;
嘀嗒声声耳机烫,
单词排排训练场。
花甲重逢诉衷肠,
潸然相拥老泪淌;
夕阳不会无限长,
举杯莫负好辰光。
阿文班摄于延庆棺帽山下中羊坊村。
阿文班一部摄于延庆棺帽山下中羊坊村。
阿文班女兵摄于长城脚下
前排左起:孙小笛、孙铁雄
后排左起:曲折、王福成、李平山摄于延庆
二中队希伯莱文班一部重返延庆,摄于中羊坊村当年的教室前,
他们离开后不久,这个地方被彻底拆除改建它用了。
二中队部分同志重返延庆,摄于中羊坊村2017年4月。
2017年4月,二中队部分同志重返延庆,摄于中羊坊村口。
2017年4月,(左起)安江、王永宁、崔国平重返延庆,摄于中羊坊村口
2017年4月,(左起)马锡平、王丽华、戴云丽重返延庆,摄于中羊坊村口
2017年4月,刘建国重返延庆,摄于中羊坊村口
2017年4月,二中队部分同志重返延庆。
2017年4月,(左起)王丽华、马锡平、戴云丽重返延庆。
战友们共同举杯
韩家川礼堂
办公楼
摄于原办公楼北侧果园
阿文班一部为战友刘宝强送行,摄于原果园。
如今,原来的果园已改建成一处流水潺潺,绿柳成荫,鸟语花香的小公园。
伫立在小公园里的单位LOGO徽标
韩家川原二处食堂
左至右:刘玉民、范建成(已病故)、刘兆祥
«听玉民弹奏曲存念»
俱往矣,手拉琴奏井岗调唱延河水,红星照耀青春无悔并肩去战斗;
年花甲,重拨弦弹怀旧曲吟战友情,举杯遥祝秋黄有意相望回梦境。---刘兆祥
原单位大操场
左起:梁琦、孙铁雄、余伟光摄于韩家川
韩家川原一号楼(即原女兵宿舍)
左起:刘兆祥、孙铁雄摄于韩家川。
希文班教员徐向群(前排左一)与希文班大部摄于天安门广场。
阿文班、希伯莱文班大部摄于河北遵化清东陵。
时任二中队队长陈丰勇(后排右一)与中队部分同志摄于河北遵化清东陵。
阿文班刘兆祥、安江摄于颐和园
2017年12月,希伯莱文、阿文班部分同志实现圆梦之旅,访问以色列登耶路撒冷圣殿山,在金顶清真寺前合影。
2017年12月,希伯莱文班部分同志实现圆梦之旅,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圣殿山前合影。
2017年12月,希伯莱文、阿文班部分同志实现圆梦之旅,访问以色列上戈兰高地,探秘军事缓冲区,与一辆报废英制“百人队长”式坦克合影。
2017年12月,希伯莱文、阿文班部分同志实现圆梦之旅,访问以色列在海法凯撒利亚国家遗址公园合影。
2017年12月,希伯莱文班部分同志实现圆梦之旅,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哭墙前合影。
2017年12月,希伯莱文、阿文班部分同志实现圆梦之旅,访问以色列在以色列国会山七烛台前合影。
找找曾经的我们…
入伍30周年,二中队阿拉伯文班、希伯莱文班、波斯文班部分同志重聚韩家川,与曾经的恩师们及部分领导合影。
入伍30周年,二中队阿拉伯文部分同志重聚韩家川,与教员苗田福(前排右五)、韩平(前排右四)合影。
入伍30周年,二中队希伯莱文部分同志重聚韩家川,与教员徐向群(前排右五)合影。
入伍40周年,二中队部分同志重聚合影。
入伍40周年,二中队波斯文班部分同志重聚合影。
入伍40周年,二中队阿拉伯文班部分同志重聚合影。
入伍40周年,二中队希伯莱文班部分同志重聚合影。
波斯文班与原单位波斯文界老首长,老同志合影
阿文班一部与教员苗田福(前排左五),摄于圆明园。
波斯文班一部聚会合影
二中队一部聚会合影
二中队一部聚会合影
二中队女兵聚会合影
希伯莱文班一部聚会合影
波斯文班一部聚会合影
二中队女兵聚会合影
纪念入伍45周年,二中队小范围聚会。
合川会议有感……曲折四十五载情难怀,合川会议把路开,往事晃如昨夜梦,依稀识得故人来。
绿皮专列迟绯徊,懵懂少年一排排,三天三夜西行进,长龙驶入西宁台。
《 走进六十岁 》——刘兆祥
我们是共和国的同代人,
是生在新中国、
长在红旗下的一辈。
我们这一代、有许多光荣的称号,
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
毛主席的好战士。
我们这一代经历过许多磨难,
嗷嗷待哺的时候、祖国是一穷二白;
学文化的时候、遇上十年动荡;
分配工作的时候、响应祖国号召,
从军来到了青海、当上了一名高原小兵。
把最美好的青春、金子一般的岁月,
留在了土井、韩家川;
复员转业来到了地方、
想捧牢铁饭碗的时候,
又有了下岗、离职。
前半生不光有青春无悔、也有风风雨雨。
一不留神、一辈子就过了一大半,
站在人生的花甲之年、
踏着退休的门槛不由感慨,
这一辈子过得真快,
三脚两脚就走到了六十岁。
当年那些青葱一般的男兵女兵,
如今变成了老营房一样的老头老太。
红星下曾经炫目的青春脸庞,
如今爬满了光阴刻下的皱纹;
月亮似的额头看不见了,
只留下岁月的一片滩涂。
果然、老了。
然而、
老了、老了,
我们还是要写一首年轻的诗;
还是要哼一支部队的歌。
那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超脱,
那是笑对人生、大彻大悟的自豪。
六十岁、
我们放慢脚步,
早晨与太阳说声报到,
晚上跟月亮行个军礼。
六十岁、
我们挺起胸部,
立正、稍息、正步向前。
六十岁
我们重新集合
春天、用歌声描绘我们的热烈
秋天、用舞姿荡漾我们的激情
六十岁啊
说不完的六十岁。
愿我们的六十岁,
是行军路上、
迎着夕阳的又一次精彩启航!
感谢各位战友供图,献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