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

迈克尔奥斯兰(Michael Uslan)在成为漫画编剧和电影制片之前,就已经像其他阿宅粉丝们一样,对亚当韦斯特演的电视版蝙蝠侠嗤之以鼻。

正如父母双亡的布鲁斯在悲伤的火焰中锻造出了那段理想的誓言一样,奥斯兰在少年时就将他的愤怒转化为坚定不移的意念,并订下了长远的计划:「我人生的目标,」他回忆道:「就是把『POW』、『ZAP』、『WHAM』这种自蝙蝠侠诞生第一年就根深蒂固的效果音,从整个文化的集体潜意识里清除干净。」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

在《蝙蝠侠》电影上映那年,这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想打造出一个黑暗、严肃,具决定性的蝙蝠侠。」他说:「一个符合1939年凯恩和芬格作品想象的蝙蝠侠。一个从阴影中出现,冷不防撂倒罪犯的暗夜怪物。」这样的热情从未散去。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2)

在1979年,27岁的奥斯兰和人合写了一部剧本,讲述阴郁的中年蝙蝠侠退休后重出江湖,扫荡高谭市的罪恶。他想用这部作品让电影公司看见:自己心中那个严肃孤独的复仇者,是蝙蝠侠值得走的一条路线。

但自从60年代电视剧结束之后,漫画界转向以粉丝为主要目标读者。除了重度粉丝以外,没有人翻过欧尼尔、亚当斯等人笔下歌德风的黑暗骑士。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3)

奥斯兰在自传《爱蝙蝠侠的小男孩》中提到,在他从华纳手中取得蝙蝠侠拍片权的时候,一位执行高层祝他能幸运找到制片,而且提醒他:「群众会记得的蝙蝠侠,只有当初电视里顶着啤酒肚的那个搞笑家伙。」

他说得没错,当时奥斯兰拿着脚本去找哥伦比亚跟联艺电影,但两家电影公司的人在听完奥斯兰的解说后,都以为他要拍的东西是60年代电视剧的衍伸,于是拒绝。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4)

最后他找上了一个叫做彼得古柏(Peter Guber)的年轻制片。古柏嗅到这计划周边商品的商机,开心地一口答应,而且很快地找来另一个自称蝙蝠粉丝,以顽固好斗闻名的制片乔恩彼特斯。

亚当韦斯特的电视版蝙蝠侠播映的时候,彼特斯21岁,把自己打扮得象是一个「街头的倔强大男孩」(他家在加州比佛利山庄的罗迪欧大道开了一家理发厅),觉得电视版无聊浅薄,里面没一个东西是他看得顺眼的。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5)

他听到要制作蝙蝠侠商业大片非常开心,被访问到时说:「能拍出一个真正能打的蝙蝠侠,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彼得古柏和乔恩彼特斯两位制片合组的古柏彼特斯公司,花了两年找不到有意愿制作的团队,最后终于回头说服华纳影业,但大功臣奥斯兰却在不久之后被他们踢下了编剧台。

他们把奥斯兰的剧本转给了汤姆曼金威兹(Tom Mankiewicz)。曼金威兹写过好几部007的脚本,同时也是电影《超人》跟《超人二》的编剧。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6)

曼金威兹在1983年交出剧本,和奥斯兰笔下那个中年蝙蝠侠的故事毫无相似之处。他写的方式和编剧桑普尔在制作1966年蝙蝠侠电视剧的时候一样,都是直接从漫画找故事点子。

其中让曼金威兹特别注意的,是1977到1978年间,恩格哈特和罗杰斯执笔《侦探漫画》时,写出的那个被阿宅们认为有权威地位的蝙蝠侠。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7)

初版草稿的情节非常紧凑,挤满了一堆系列作品里的老面孔:小丑、企鹅、腐败的市议员鲁伯特索恩、迪克/罗宾、布鲁斯韦恩的恋爱对象茜尔沃圣克劳德。

就像之前的恩格哈特一样,曼金威兹也放了许多40和50年代爱玩的「巨大版道具」,把一堆巨型打字机、墨水瓶、橡皮擦、削铅笔机之类的东西,作为剧情高潮段落发生的场景。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8)

曼金威兹的剧本毫不意外地,和他人生中第一个大获成功的《超人》电影版走着非常相似的路线:英雄的悲剧身世、为了伟大目标的训练过程,然后是在短短一夜里几次行侠仗义的蒙太奇剪接。剧本的前半段用这些情节安好之后,曼金威兹的说故事技巧才真正开始展现。

电影原本预定在1985年上映,但被华纳高层延迟。他们原本想在剧本里看到象是《超人》电影里面那种聪明而讽刺的对话,读到的却是黑暗的色调。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9)

他们觉得不安,但曼金威兹耐着性子告诉他们,《超人》的对话是刻意想写出一种脱线喜剧(screwball comedy)的氛围,但蝙蝠侠不适用那套,两者之间本质上就不同。

同时,制片在找导演时也遇到困难。艾凡瑞特曼、乔丹堤,还有罗勃辛密克斯,都因为各自独具的幽默感而落入考量名单,但全都借故推辞。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0)

李察唐纳收到邀请非常开心,但他正在拍《鹰狼传奇》分不开身,而且还顺便把老友曼金威兹挖去帮忙处理该电影的脚本。

这下子古柏跟彼特斯手上没了导演人选,现在那部没人要的剧本里面,只有蝙蝠侠这个变装英雄还能稍微让事情看起来没那么糟糕。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1)

后来,他们找上了年轻的电影人提姆波顿。当时波顿的处女作,讲述一个男人横跨整个美洲寻找心爱单车的《人生冒险记》出乎华纳公司意料地卖座。两位制片希望波顿这位新锐导演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从现在的角度看,让波顿导这部片不太令人意外。他在之后的30年间,陆续向世界呈现出他那种苍白、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怪胎风格,那种情绪摇滚式(emo)的幽默,还有歌德风的诡异气息。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2)

不过在他碰上古柏跟彼特斯的那年,他还没有拍出《阴间大法师》、《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黑影家族》等生涯代表作。

当时他给世人唯一的印象,只有一部色彩艳丽的流浪汉题材怪片,一个狂爱着脚踏车,象是男孩一般的长不大成年怪咖的故事。也因此两位制片不敢直接把赌注全投在这样的波顿身上,一开始并没有找他签导演约,只把他拉来修脚本。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3)

特立独行的波顿,觉得曼金威兹的剧本结构实在太像《超人》的翻版;更糟的是,脚本里完全没有让波顿第一眼就看上蝙蝠侠这个角色的特质。

于是,波顿把那个特质加回了脚本里:蝙蝠侠黑暗、扭曲,无法融入世界的心理状态。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4)

他和当时的女友茱莉希克森(Julie Hickson)合作,把曼金威兹的剧本脱胎换骨,在1985年交出了他们的版本。他们认为在戏中用巨型的道具对过去作品致敬毫无意义,于是把结局改写成飘满大气球的圣诞游行,气球里面全灌满了致命的小丑毒气。

而另一方面,在已经挤得水泄不通的角色名单中,他们还额外加入了谜语人、企鹅、猫女的客串桥段,让这些人和小丑一起共谋杀掉迪克的双亲,使迪克后来因此走上罗宾之路。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5)

不过,后来回头看这部片,会发现波顿和希克森对剧本的主要贡献并不是改写剧本或让蝙蝠侠又一次回归黑暗,而是将复仇电影的三幕剧结构引入剧本之中:「第一幕:失去。第二幕:准备与转变。第三幕:复仇。」藉此让主角三段式的心理状态转变,成为好莱坞常见寓言故事的基础。

在修改过的剧本中,布鲁斯的双亲被开着一台富豪牌冰淇淋车的歹徒杀死,幼年的他刚好抬头看见了凶手的面貌:一个白面红唇,年轻的绿发男人。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6)

这部片一拖再拖的制作时程,引起了相关股东与老板们(包括DC出版社)注意,于是他们对剧本争执不下,最后终于决定正式交给一位本身就是蝙蝠宅的编剧:山姆汉(Sam Hamm)来负责。

山姆汉和波顿花了一个夏天兴高采烈写作,终于在1986年10月交出初稿。

山姆汉明显地觉得之前的故事版本太过着重蝙蝠侠的背景,使得影片前半部的步调太慢。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7)

他决定让故事从中场开始叙述,让蝙蝠侠一开场就出现在高谭市,之后再回溯他的身世;他使用类似《黑暗骑士归来》的叙事技巧,将身世背景一层层剥去,直到留下核心,让蝙蝠侠的过去浓缩成一段表现主义式的蒙太奇。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8)

就像蝙蝠粉丝们会做的事情一样,山姆汉刻意略过波顿把杀死布鲁斯双亲的凶手设定成小丑的写法,同时把之前恩格哈特设定的市议员鲁伯特索恩,换成了黑帮老大卡尔葛瑞森(Carl Grissom);布鲁斯的恋爱对象茜尔沃圣克劳德,则换成在漫画中出现较长时间的维琪维尔。

在波顿的敦促之下,山姆汉沿用蝙蝠侠漫画编剧法兰克米勒的方法诠释蝙蝠侠,而且又更加强调了蝙蝠侠的身分是把布鲁斯的心理异常化为实体的部分;他笔下的布鲁斯完全分裂成了两种个性,而且对蝙蝠装产生心理依赖。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19)

在修改后的草稿里,有一幕完全可以看出布鲁斯对蝙蝠装的依赖:

他明明现场目睹小丑的手下在市中心的广场杀死敌对帮派老大,却因为当时是白天不能换穿成蝙蝠装,心中不断冲突的布鲁斯就这样愣在当场、陷入恐慌,全身冒汗,紧张得几乎全身僵硬,直到维琪.维尔过来安抚他才恢复正常。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20)

在往后的蝙蝠侠电影《黑暗骑士》三部曲之中,着迷于事物真伪莫辨特性的导演诺兰,在戏中投注了许多段落来阐述布鲁斯是怎么把蝙蝠侠视为「一个概念、一个符号」,但山姆汉和波顿对于这套符号学的把戏不感兴趣,在他们笔下,布鲁斯之所以会把自己打扮成一只蝙蝠,只是因为他精神异常。

山姆汉的剧本写好之后,波顿也准备好了。然而公司高层这时还是无法放心在波顿身上投下这么大的计划,直到他们看到华纳出品的《阴间大法师》才改变心意。

蝙蝠侠要重出江湖了:因为粉丝的怒火(21)

在那之前,波顿只能暂时先回去拍他的恐怖喜剧,山姆汉也只能埋头重改《蝙蝠侠》的电影剧本,草稿改了5次,一晃眼就过了2年。

直到1988年4月,中等预算(1500万美金)的电影《阴间大法师》上映,赚进了预算5倍的获利,华纳公司才终于满意,决定开始正式拍摄这部蝙蝠侠的好莱坞商业大片。

此时,离奥斯兰一开始提出那个「黑暗严肃的蝙蝠侠」概念,已经10年之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