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方言俗语(成都方言俗语㧃起)

成都方言俗语(成都方言俗语㧃起)(1)

自己不能得逞,心里暗骂一句“九几二钱三”

“九几二钱三”!二娃望着张花石得意的背影不满地说道。刘前进走过来问“二娃,啥子事哦?”

“龟儿张花石嘛,喊他把他的娃娃儿书拿给我看一下,嚯哟,㧃起㧃起的,还说啥子他们姐要看,不借就不借嘛,过场多,龟儿衣裳穿来㲃起,瓜不兮兮的”!二娃牢骚发完还朝地上吐了泡口水,硬是不晓得有多大的仇。

成都方言“九几二钱三”翻译成普通话差不多就是“有什么了不起的”,充满了不满的情绪,以前我们当娃娃子家的时候经常用。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的亲戚送了一个泡沫文具盒给她,她就拿到学校来显摆。说实话这个文具盒连学校的老师都是第一次见,更嫑说只能用铁皮文具盒的我们了。一下课好多女生都在围观,一副看西湖景儿的样子。男生想去看一下又没有那个胆量。(那个时候思想封建得很,最重要的是怕被女生拒绝,很没面子)终于有胆子大的男生鼓起勇气去请求参观,结果那个女生直接拒绝了,搞得气氛非常尴尬。

“好jb九几,哼!”

到底是“九几”还是“㧃起”或者还是“㲃起”或者还是其他什么?来,我们慢慢摆。

古代朝廷树棘以分别朝臣的品位,左右各九,称“九棘”。《周礼·秋官·朝士》:“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后因以九棘为九卿的代称。权德舆《奉和太府韦卿阁老》:“春山仙掌百花开,九棘腰金有上才。”

成都方言俗语(成都方言俗语㧃起)(2)

成语“三槐九棘”

老成都嘴里说的“九几二钱三”其实就来源于这个“九棘”。在古代见面说你“九棘”是指你是当官的,尊贵的,受人尊敬的。有可能因为“九棘”二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过于生僻被误传成了“九几”,而当官的有时候摆摆官威让老百姓反感,“二钱三”更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分量,于是“九几”的意思就开始大相径庭成了贬义词。

成都方言俗语(成都方言俗语㧃起)(3)

这个字读[jiǔ],四川话的意思就是“拧”。普通话说把毛巾拧干,四川话就说“㧃”干。因为“㧃”是需要把东西扭转,显得很“拧巴”所以成都方言“㧃起”可能才是“九几”的正确打开方式。

成都方言俗语(成都方言俗语㧃起)(4)

《成都方言词典》“㧃”的解释

“㧃”在四川方言中还有旋转的意思。普通话“把螺丝拧紧”,四川话就说“㧃紧”。用铁丝捆扎东西,都会被提醒“㧃紧点哈”。以前的老黑白电视需要换频道的时候四川人喜欢说“㧃频道”。都晓得四川人“pa耳朵”多,稍不注意就被老婆“㧃”耳朵……

成都方言俗语(成都方言俗语㧃起)(5)

“㲃”应该是作为一个形容词的成分多点

这个字读[jiù],四川方言的意思是扭曲,不正。刚才我们摆到的二娃说张花石衣服都穿来㲃起,就是说衣服没穿周正,有可能“亲家打错了”,也有可能衣领还没理出来,显得邋里邋遢。在四川方言中“㲃”用得非常广泛。

成都方言俗语(成都方言俗语㧃起)(6)

《汉典》对㲃的解释

睡失枕了,早上起来总感觉脑壳是㲃起的;被套和被芯没装正,可以说铺盖装来㲃起㲃起的;修房子的时候开的门洞和门枋不一致,可以说门是㲃起的;手工织毛衣装袖子的时候错位了也可以说袖子装来㲃起了,川东地区说一个人执拗,不通商量会说他“㲃”得很,和成都方言“㧃起”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所以呢,不管是“九棘”还是“九几”或者是“㧃起”还是“㲃起”现在的意思都是有点“拧巴”或者“轴”的 意思,这个要搞醒豁了,嫑整来“㲃”起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