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城市广西(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广西)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2019年1月21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将历史思维列为领导干部需要提高的六 种思维能力之一。观察当下,赢得未来,必须要了解历史的真相。只有掌握历史的辩证法,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变化原因,发现变化规律,洞察变化本质,才能把握变化方向。所谓历史思维主要有三个特点:长时段的眼光、整体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掌握历史思维,弄清文脉,方能善谋全局,总揽八方。历史思维与战略思维本质上是相通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脉是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形成的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符号、传统观念、价值、观念、文化体系等。文化符号,例如广西的刘三姐、铜鼓、花山岩画等。文化观念,例如民族团结、和谐共生等。
广西文脉发展传承可以借鉴浙江在文脉传承方面的经验。2005年,中共浙江省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做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同志亲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定方向、出题目、提要求并做总序。
浙江正坚定战略自信,构建全面开放格局,奋力描绘同世界交融发展的美好画卷。同志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深情写道,代代相传的文化创造的作为和精神,从观念、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孕育、形成和发展了源远流长的浙江地域文化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精神,她滋养着浙江的生命力,催生着浙江的凝聚力,激发着浙江的创造力,培植着浙江的竞争力,激励着浙江人民永不自满、永不停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超越自我、创业奋进。这就是浙江的文脉,浙江的文化基因,值得广西借鉴。
苍梧京南圩桂江畔石壁上纪念士燮的刻字
梳理文脉,发扬光大
文脉梳理有三原则:要真实有据,要焕发生机,要守正创新、发扬光大。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广西从不缺位,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特殊贡献。
广西文脉不仅蕴藏在隆安的大石铲和左江花山岩画里,闪烁在神圣宝贵的铜鼓和绚烂多彩的壮锦上,而且渗透在千年传唱的刘三姐歌声里,书写在历代文人的诗文中,流淌在左江、右江、红水河、湘江和桂林山水之间,激荡在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回望广西历史,从新石器时代骆越先民营造的多彩“那”文化,到战国至东汉时期,骆越人不畏艰险绘制的左江花山岩画;从秦代修筑灵渠,到唐代开挖潭蓬运河;从维护国家统一的俚人领袖冼夫人,到亲率俍兵抗击倭寇的瓦氏夫人;从关心民众疾苦的柳州柳宗元,到廉洁奉公、造福一方的罗城知县于成龙;从抗法名将刘永福、冯子材,到领导百色起义的李明瑞、韦拔群,可谓源远流长,钟灵毓秀。无论是创立新学的王阳明、直道而行的梁漱溟,还是可歌可泣的桂林抗战文化城;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太平天国,还是铁血抗日的新桂系,都显示出广西不乏杰出贡献,引领时代潮流。广西文脉博大精深,可圈可点!
梳理广西文脉,可从科技史与科技文化角度窥探发展历程。广西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重大发现,使人们重新认识人类进化的历史。广西百色盆地的旧石器已由中外科学家研究确认有80万年左右的历史,推翻了东亚人类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说法。这一发现还曾入选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战国至东汉时期骆越人创造的左江花山岩画是世界文化遗产,被专家认为是骆越人祭祀活动的图像。这可以证明战国至东汉时期,广西骆越人社会发展的形态较高。秦代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罗泊湾汉墓出土了大量器物,不但有铜鼓,还有织锦构件和织锦残片。汉代有铜矿遗址,在广酉平南发现的10多处汉代冶铁遗址,已经有块炼铁。当时岭南地区有炼铜、有炼铁、有纺织业,生产力相当发达,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合浦港,提供了强大的物力支撑。
唐代容州有1750公斤重的景子铜钟,还修建了沟通漓江和柳江的运河——相思埭。在防城港江山半岛修建了有军事作用的潭蓬运河,同时在钦州犀牛脚镇修建了西坑。宋代梧州、贺州设钱监,是当时规模宏大的国家造币厂。兴业绿鸦炼铁厂方圆15平方公里,始于唐,盛于宋,是岭南冶铁重镇,玉林就成了岭南都会。宋代广西陶瓷业兴旺,明代的真武阁被誉为天南杰作,清代的三江侗族程阳桥独具风韵。
认真挖掘梳理广西优秀文脉,是继承广西人民敢于奋斗、敢于牺牲的创造精神,并进行有效的借鉴转化的基础。广西文脉一定能再度滋养广西的生命力、催生广西的凝聚力、激发广西的创造力、培植广西的竞争力,坚定战略自信,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奋力书写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新篇章。
龙州壮族妇女织壮锦
抓住机遇,积极东融
党的十八大以来,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个扎实” 新要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题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截至2020年,广西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连续成功举办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和投资峰会,开创了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等国际合作的新模式。经北部湾出口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迅速,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广西发展不应只讲西南出海大通道,更要积极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借鉴安徽东融长三角的经验,广东、广西同饮一江水,同属岭南文化区,沿江都说粤语,都对海上丝绸之路有贡献;共临东南亚,有同样的开放发展的任务;共有“那”文化,都唱“刘三姐”,都爱大铜鼓,都对多元一体的统一国家有贡献。目前自治区已明确提出将“东融”作为重点,广西定会抓住机遇,继承广西文脉,加快发展,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
文/万辅彬 图/王梦祥
作者简介:
万辅彬
广西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编辑:梁虹程 麻雨帆(实习)
审核:霍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