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村落(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到了清末,由于清政府实行新政,遍布中国社会各角落的宣讲活动,在一些社会风气较为开化的地方,其内容也开始顺应历史潮流,从宣讲圣谕教条,转为传播时政,表现社会民生。

但在一些地方,仍在沿袭老一套的宣讲圣谕的方式和内容,甚至到了“民国”时期,还在施行,比如成都市龙泉驿区。云南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的圣谕宣讲民俗,至今仍存,只不过内容有了极大改变。

历史记忆村落(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1)

河南内乡县的宣讲圣谕表演。(资料图片)

“民国”时,宣讲圣谕仍流行于龙泉驿各地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宣讲圣谕进化到“民国”后,被称为宣讲“格言”,换了一个名字,但方式和内容基本上没变,仍流行于龙泉驿各地。

在龙泉驿的集镇、农村、寺庙和人流量较大的幺店子(四川方言,即路边小店),到了过年过节,大都会有人邀请宣讲圣谕的人为乡民进行宣讲。

宣讲人收取邀请人一定的报酬,邀请人被看做是在行善,会受到大家的尊敬,而听众只管听,不用付钱。免费听讲,而且听的大都是各种故事,听众很欢迎这种方式。

宣讲活动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无论街边还是屋檐下,都行。听众大都是中老年妇女,自带板凳。

宣讲的时候,先用方桌子做成讲台,桌子上放置圣谕“格言”牌,桌子后面放一把椅子。

开讲前,宣讲人要焚香祷告,吟诵4句《迎神诗》和《代天宣化十大愿》。

历史记忆村落(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2)

云南曲靖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的宣讲圣谕民俗中,先要迎请“圣谕”牌。(资料图片)

可惜《迎神诗》《代天宣化十大愿》内容失传,但大致意思是吟诵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四境清平等良好的愿景。

吟诵完毕,宣讲人坐到椅子上,开始宣讲。

宣讲的内容,大多是忠孝节义之类故事,比如《安安送米》《寿昌寻母》《赵五娘行孝》《目连救母》《八仙图》等。

这些基本上职业化的宣讲人,在宣讲中声情并茂,语言时而铿锵激昂,时而婉约低沉,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据一些老年人回忆,龙泉驿有一个姓毛的私塾老师擅长讲圣谕,人称毛圣谕;龙泉驿西河镇也有一个专门讲圣谕的朱姓人,人称朱圣谕。

龙泉驿茶店镇的周昌荣,宣讲圣谕时吐字清楚,声韵铿锵,雅俗共赏,经常被邀请去宣讲圣谕。

在宣讲圣谕的人中,也有滥竽充数的。一次,龙泉驿武庙旁设台讲圣谕,请来的宣讲人是一个白字先生。

书中有一句母亲教训儿子的话:“乖乖儿到如今你悔也不悔?”结果这人念成了:“垂垂儿到如今你梅也不梅?”

历史记忆村落(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3)

云南曲靖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的宣讲圣谕民俗。(资料图片)

下面不识字的听得莫名其妙,识字的听了笑得差点背过气去。

云南会泽县白雾村至今还保持着宣讲圣谕活动,成为当地一大民俗(小标题)

位于云南会泽县娜姑镇的白雾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一直保持着宣讲圣谕的活动,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民俗,有近200年的历史。

据当地史料记载,从清初就开始搞得轰轰烈烈的宣讲圣谕活动,直到道光9年(1829)才姗姗来迟“驾临”白雾村。

当地人对此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以平民之口,发神圣之言。”对这里的老百姓来说,这可是一件很荣光的事情,所以敬畏有加。

白雾村严格按照朝廷的规定,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为宣讲日,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宣讲的主要内容是“圣谕十六条”。

在宣讲前,所有参与者都穿着传统的服饰:男人穿长衫、戴小帽,妇女穿大襟衣裳、系花布围腰。

先把香案、旗幡、钟、鼓、木铎等器具安放在村里的三圣宫大门外宣化牌下,然后由长辈老者带领众人到三圣宫里去迎请“圣谕”牌。

焚香叩拜后,长者双手从三圣宫道长手里接过“圣谕”牌,妇女们捧着果盘供品、香灯蜡烛走在前面,长者捧着“圣谕”牌跟在后面。再后面,是洞经古乐队,乐队演奏着《长流水》乐曲。

到了大门外宣化牌下,长者把“圣谕”牌恭恭敬敬地安放好,在香案上摆放水果供品,点燃香灯蜡烛,行三拜九叩大礼。

听众按老幼次序排列,环列在圣坛四周,正式开始宣讲活动。

宣讲活动有主持人和讲生(讲正、讲副),主讲人宣讲圣谕,讲生二人协同讲说。

整个活动中,现场纪律严明,氛围肃穆,没有人敢随意走动,大家都非常专注地倾听。

历史记忆村落(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4)

河南内乡县的宣讲圣谕表演。(资料图片)

宣讲结束,洞经古乐团奏起《清平乐》,大家自觉地整齐列队,簇拥着“圣谕”牌,将其恭送回三圣宫,由道长请上高台供起,称为“归位”。

如今,白雾村每逢节假日和农闲时,会不定期举行宣讲表演活动,仍沿袭着清朝的宣讲圣谕仪式,被会泽县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宣讲内容当然不可能再是“圣谕十六条”,而是与时俱进,主要宣讲遵纪守法、劝人行善、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道德礼仪等内容。

河南内乡县县衙博物馆推出宣讲圣谕表演活动

在河南内乡县县衙博物馆,至今仍保存有旧时宣讲圣谕时用的“圣谕广训”旗幡和宣化坊,定期会举行宣讲圣谕的表演。

2003年,内乡县衙博物馆组织相关人员,对这个项目的有关记载进行搜集整理和论证后,经过研讨筹备,2004年正式推出这个活动,重现历史场面。

这个活动由内乡县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主持,他们组成演出队伍,每逢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上午9点半,在县衙大门外宣化坊下,公开演出宣讲圣谕活动。

2008年3月,内乡县衙博物馆的宣讲圣谕活动,被南阳市政府列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期看点】

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旧时在说书、戏剧、弹唱、歌谣,甚至祭祖时的祭文、丧事中的科诗等方面,都融入了宣讲圣谕的元素,请看“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9)”。

特别鸣谢:

刘德忠先生,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