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曾仕强讲解12章合集(道德经从头到尾)
我们敬爱的曾仕强教授与河南鹿邑有着一份极其深远和特殊的渊源,他生前多次亲临老子故里,还曾在老君台前为世人解读《道德经》的奥秘。
5年前的今天,2014年7月11日,时年八十岁高龄的曾教授,带领中华道统文化传承班,再次来到河南鹿邑,游学老子故里,并在老子升仙处——明道宫内亲授《道德经》的玄妙。
几千年来,老子的《道德经》流传甚广,不仅文人百姓口耳相传,历代帝王也无比尊崇。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开口道德闭口道德。
那道是什么?德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行道有德呢?
今天,我们用文字追寻教授的足迹,再次重温那些智慧的语言,是致敬,更是传承。
全世界只有一个道,这个道,不只道家在讲,儒家也讲,诸子百家也讲。这个道,就是《易经》的道,叫作易道。
可见,《易经》除了义理、术数之外,还有一个就叫道德。解释《易经》中的道德部分,老子是领军人物。
《道德经》就是老子的专著,从头到尾都是他的口气,一气呵成,讲的就是两个字——道德。
| 教授现场讲述祭拜老子的意义
1.道是什么?中国人很喜欢讲开宗明义。
开宗明义的意思是说,我们习惯于把最要紧的话摆在第一时间最重要的时刻来说明。
所以《道德经》的第一句话,是整部《道德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一共就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开篇就把“道”提了出来,可见它的重要性。那道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假设宇宙有一个本体,叫作道,这个本体是永恒存在的,是在地球没有形成以前就有的,这是老子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道在宇宙当中,永恒存在。
植物会死掉,动物会死掉,人也有生有死,但是宇宙的这个道,始终是不变的。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中有不易的部分,讲的就是道。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以生出万物,就好像是万物的宗主一样。它把人生出来,就一辈子陪着人,不会离开。
但是,它有个很可贵,而且很可爱的性质,就是道不主宰人。它让人成长,它养活人,却不主宰人。
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生的,刚出生的时候都差不多,但是后来的行为,差异很大。有人这样,有人那样,有人那么说,有人这样唱,就说明道很宽广,它给我们充分的自由。这就是道的特征。
| 教授授课现场
2.“德”是什么?道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闻不着,那怎么办?很简单,就是从人的行为来看。
老子说,道之在天地叫作道,在人身上就叫作德。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道,没有道,人就活不了。既然有道,就看要不要把它发扬出来。
所以,“德”是什么意思?就是行道而有所得,就叫德。
如果我们表现得合乎道的要求,那么就叫上德;如果表现得不合乎道的要求,那就叫失德。可见,德就是要求我们按照自己身上原有的道去发挥。
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佛家一再讲,做人要明心见性。这个性就是人性,人性是道赋予我们的。
道赋予狗的,是狗性;赋予猫的,是猫性;赋予猪的,是猪性;赋予植物的,是植物性;赋予人的,就是人性。
我们的表现合乎人性,合乎道,就有德。有德之人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得道高人。为什么叫得道高人呢?就是因为把道统统发扬出来了。如果没有这样做,很显然就是失德。
| 鹿邑博物馆内授课悟道
3.如何行道而有德?道德这两个字用一句话讲清楚了,道是我们的本源,我们跟老子一样统统从道中来。但是德呢?是我们这辈子的德行。
道不分上下,没有好坏,但是德一定有上下,一定有好坏。
因此,我们要把道当做一面镜子,调整自己的德行。你有什么欠缺,向哪里去改善?向正道。
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记住,我们一生都是要走正道的,这样一定会平安,一定会顺利。
人要为自己的言行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人生的结果,就是我们一再讲的自作自受。
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把责任推给别人,把好处留给自己,这是不对的。
老子不否认我们有是非,也不否认我们要讲仁义,他只是提出一个跟一般人非常不同的看法:是非的判断标准,要看合不合道。
现在我们不是没有是非观念,而是是非的标准已经失灵,已经违道了。所以老子要我们及时地返璞归真。当然,这都要靠道德。
老实讲,现在社会种种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不是科技的问题,完全是道德的问题。
所以,我们拜老子不是拜完回去就算了,而是从此时此刻起,心中要有天道。
我们要追随老子的脚印,按照他的启发,一生唯道是从。
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都要完全尊重道德,这样才能行道而有所得,也就是《易经》中所说的合乎自然而获得吉祥。
我们管不了别人,但是最起码要管好自己,从自己做起,推己及人。
这样我们的家人就会平安,我们的社会就会安宁和谐,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昌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