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20岁母亲陪孩子(陪12岁女儿在方舱隔离)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实习生 冷方奥
36岁的康女士家住浦东新区,从事自由职业。4月1日,康女士的女儿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后来被转运到临港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她也向居委会申请作为陪护人,与女儿一同进入方舱医院进行隔离。
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女儿于4月13日符合出院条件,然而就在前一晚,康女士也开始出现了发烧症状,为此她第一时间向医护人员上报,继续留在舱内隔离接受治疗,女儿将于4月15日先出院,之后暂时被转运到外婆家进行居家健康观察。
4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她和女儿的这段经历。
临港方舱医院B2-2病区里忙碌的医护人员。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和女儿居住在浦东新区,她目前读五年级。从3月14日开始,她就在家里上网课,几乎没出过家门。4月1日,她开始在家里发高烧,最高到了38.5℃。
当时我们小区已经封控了,我在小区群里求助退烧药,吃药当天女儿就退烧了。4月2日社区做抗原筛查,结果显示异常,我马上汇报给居委,当晚就有人上门做单人的核酸采样,4月3日,我接到了疾控工作人员的电话,女儿确诊为阳性。
对于她感染的可能性,我想了很多种可能,或是电梯,或是楼道,毕竟之前我们楼里就已经出现了阳性病例,是存在一些感染风险的。
考虑到女儿还小,我第一时间向居委会提出自己要作为陪护人,和女儿一同前往方舱医院隔离。在决定去之前,我就考虑到了自己也会被感染的可能性,但我没有想太多,更放心不下的还是我的女儿,不知道她一个人如何应对在方舱里面的各种情况,也担心她年纪小,心理承受能力还不是特别强大,有我在,她就多个依靠。
患者做志愿者当病区“区长”,帮助大白发放餐盒。
在解决了孩子的陪护问题之后,4月6号下午3点左右,我和女儿一起被隔离转运走了,当晚7点,我们就到了临港方舱医院,可能因为运送的人员较多,办理入舱的时间比较长,等我们这一批人全部入舱安顿好,已是晚上10点了。
来自江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援沪医疗队
我看到方舱内的医护人员大多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大家都很友善的,即便是那么晚住进来,他们还在关心我们有没有吃晚饭,感觉很温暖。
一开始,我和女儿的床位中间还隔了隔板,4月7日早上,医护人员在查房时特别照顾我们,把我们母女俩换到一个隔间内。换床过程中,医护人员都没有让我帮忙,我特别感动,就觉得这些事情其实应该是我们病人自己做的,但是他们全部帮我们弄好了。
病区上的白墙。
我们的病区B2-2区,约有300个床位,这里很温暖,墙上随处可见温馨的贴画、大白的素描以及写满了患者感言的爱心便利贴等,墙上还设立了打卡区、答疑区、心愿墙等,一堵堵白墙、白板都成为医患沟通的媒介,我们的病人志愿者也积极申请当病区里面的“区长”,和医疗队共创一份温暖。
经历一周左右的治疗,我的女儿符合了出院条件,成为了病区内首批出院病人,本来我和她可以一起出院,但就在出院前一天,我感觉到自己喉咙又干又痛,到了晚上还出现了头痛发烧、四肢无力的症状,我赶紧告诉医护人员,晚上吃了一粒布洛芬来缓解我的头痛,第二天就退烧了,但4月14日早上我也被检测出核酸阳性,需要留在这里隔离治疗。
4月14日早上,我打了很多电话,主要是解决女儿出院谁来照看的问题。原则上,这里的患者从哪里转运来就要回到原来的那个小区,但因为我是单亲妈妈,如果让我女儿一个人回家,她还没有办法照顾自己,我想着把她送去外婆家里,幸好都在一个区,两个街道也都答应了,15日我的女儿就要先出院回家了。
对于我来说,女儿走了之后,我的内心肯定有一些空荡荡,我们病区里300多个床位现在也就剩下了10来个,冷清了很多。但好在,我不是很害怕这个病毒,医护人员也给我送来了连花清瘟胶囊、华山医院防治新冠2号方我也在喝着,期待我能早日康复,回去跟我的女儿、我的妈妈团聚。
来源: 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