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雕方面的手艺(从秘不外传到开门授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1日讯(记者汪丽婷)“微缩明式家具的制作材料、内部结构,甚至每一个配件,都要和传统的明式家具完全一致。经过反复比较论证,7:1的缩微比例最为合适。”21日上午,武汉市市级非遗项目“武汉榫卯微缩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邦汉又开始线上授课,为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学员答疑解惑。

今年69岁的沈邦汉出身于木匠世家,其榫卯技艺代代相传。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之前带的2名徒弟是自己的儿子和侄子。“按祖辈的规矩,榫卯微缩木雕技艺向来是传内不传外,我以前在家里‘闭门造车’,从未与人提及过核心技艺。”

传统木雕方面的手艺(从秘不外传到开门授课)(1)

微缩明式厅堂家具组合。

然而,一次偶然机会让沈邦汉决定破掉“门规”。那是在2020年6月举办的江岸区云上非遗·健康生活节展览活动上,非遗爱好者徐龙来到沈邦汉的展位前,惊叹于他所创作的微缩作品。“这么好的作品,这么优秀的非遗文化,需要发扬,让更多人接触。”徐龙当时便建议沈邦汉开门授课,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学习、传承非遗文化。

听了徐龙的建议,沈邦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与2021年武汉市群众艺术馆的秋季班授课。“在武汉,掌握榫卯微缩木雕技艺的人屈指可数。我虽然带了2个徒弟,但是传承的面太窄了。我希望通过面向社会教学,培养更多的传承人。”

传统木雕方面的手艺(从秘不外传到开门授课)(2)

大提琴、小提琴组合,其中小提琴模型仅长26毫米,上面配有可调节松紧的琴弦。

2021年6月,榫卯微缩木雕班招生公告发布不到一周的时间,15人的班级名额就满了。第一节课上,沈邦汉带来微缩明式家具厅堂组合、微缩中国传统农具系列100件和微缩中国木工工具系列等160件代表作品。学员们捧在手心上看,舍不得放下,好奇是怎么做出来的。沈邦汉从测绘画图、微缩制图、锯砍刨琢基本功再到实际操作,开始手把手地教大家。

传统木雕方面的手艺(从秘不外传到开门授课)(3)

按照16:1的综合比例,沈邦汉历时一年精心制作微缩中国传统木工工具系列160件。

“创作微缩作品需要专门的‘缩小版’工具,市面上是买不到的。”沈邦汉介绍,像小角尺、小雕刻刀都是现场教学员做。大家在网上买白钢条,再磨成雕刻刀。班上有2位年纪较大的学员,由于制作工具比较困难,沈邦汉便送了他们一人一套角尺工具。

传统木雕方面的手艺(从秘不外传到开门授课)(4)

微缩中国传统农具系列100件,被扛旗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中国传统农具系列”微缩作品。

为方便教学,沈邦汉还在家中做了一个简易的工作台带到教室。“在这上面我可以进行锯砍刨琢的示范教学,大家能直观地看到我的制作过程。”每周一次课,一节课90分钟。到了下课时间,大家常常不走,围着他问问题。“大家学习劲头很足,我常常来早些给他们答疑。”

每节课后,沈邦汉都会布置作业。从练基本功到制作小板凳,目前学员已经可以制作茶几。40岁的齐伟伟是榫卯微缩木雕班的班长,每天练习4个小时,在家做了上十个茶几。“沈老师倾囊相授,我每做完一个茶几他都会给出评价和指导。”

记者了解到,沈邦汉制作一套明式家具需要2个月以上的时间,目前他手头有6个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其实我现在根本就忙不过来,但我不能把学员丢下。”沈邦汉告诉记者,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进度也比预期快,“再过一学期,学员就能制作出官帽椅三件套了。”

沈邦汉认为,要想培养真正的传承人,不能只停留于体验,还需通过实践教学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指明一条可以将其作为事业发展的道路。未来,他计划走进职业学校,将榫卯微缩木雕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我正在编写这方面的教材,希望未来进校园时能让更多的孩子对这门技艺产生兴趣。”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