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不要脸才活得更好(周围人饿肚子的时候)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冯唐不要脸才活得更好(周围人饿肚子的时候)(1)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如果你长成参天大树,不要嘲笑地上的小草。

作家冯唐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韩国的国君修了一个高大的门,气派、敞亮。

他的幕僚屈宜臼却跟他说,你一定不要出这个门,也一定不要用这个门。

为什么呢?时机不对。

前年秦国打下了我们一个大城市——宜阳,今年大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为国君,现在正是您应该抚恤老百姓的时候,而不是乱花钱显摆自己的时候。

冯唐说,“因为你这么张扬显摆,会让周围人——特别是比你低的人,觉得不舒服。”

我们待人处事亦是如此。

不在吃不饱的人面前吧唧嘴,是做人的修养。

01

前段时间回老家,得知朋友买了新房,常年分隔两地的一家四口,终于有了落脚处。

买房子是好事,自然得请吃饭。

吃饭那天,一家人穿戴整齐,满脸堆笑。

然而席间,有位亲戚一直在说,你们这房子朝向不行,而且房间太少,太不划算了。

然后那位亲戚还在滔滔不绝地夸赞自己的小区,朋友一家人,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们这一家人,两地分居了许久,父母在城市努力打工,两个孩子在老家默默守望,这是他们难得的团圆时刻。

更何况,亲戚提到的那个小区,价格比他们买的小区,贵了一倍。

一顿饭下来,朋友乔迁新家的喜悦,荡然无存。

这让我想起郭德纲曾说过的一段话:

“你在吃肉的时候别人在喝粥,即使你不分肉给他,但你能做到不吧唧嘴,我认为这就是善良。”

每个人生来的起点不同,可能别人奋斗了好久,才能和你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你现在所站的高度,或许是别人一生也无法企及的。

如果你不懂别人的生活,就不要去干涉别人的选择。

收起你的炫耀欲,不打扰别人的幸福,也是一种善良。

冯唐不要脸才活得更好(周围人饿肚子的时候)(2)

02

在知乎上看过一位女博主的故事。

小时候,她家里很穷,所以常年穿着一双帆布鞋。

因为总反复地穿,这双鞋表面已经被磨得破破烂烂,鞋子正前方的位置,还破了一个洞。

每次她走路时,大拇指就会从鞋里钻出来。

所以女孩走路时总是很努力地弓起脚趾,也不参加课间活动,在教室里,也总是坐得最规矩的那个。

但是有天,一位同学过来问她题,她一时忘记了,把脚伸出了课桌外,被邻座的女孩看到了。

女孩惊讶道:“鞋都破成这样了你还穿?”

她瞬间涨红了脸,没有出声,希望自己的沉默能这件事情赶紧平息。

但女孩依旧不依不饶地大喊:“你们快来看,xx的鞋子,像不像一只大嘴鸭?”

周围的人纷纷围了过来,大家异样的眼光,嘲讽的表情,成为她多年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位博主说,我知道邻座的女孩,家境优渥,有换不完的球鞋,穿不完的新衣。

所以她无法理解为什么我只能常年穿一双破鞋,也无法理解穷人脆弱的自尊心。

人可以有优越感,但不能用无知与傲慢去伤人。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

或许你的条件得天独厚,但不要无情拆穿他人的尴尬。

就如契诃夫所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不炫耀自己的优势,是修养;不戳破他人的难堪,是善良。

冯唐不要脸才活得更好(周围人饿肚子的时候)(3)

03

青年作家@入江读大学时,突逢多年难得一遇的寒潮。

她的农民父亲赶过来给她送被褥。

因为农活忙,父亲来不及换下一身充满汗臭的衣服,蹬着三轮车就急匆匆地赶来。

锈迹斑驳的三轮车上,摆放着两床厚实的,颜色却有些破旧的棉被——这是母亲怕女儿受冻,连夜把家里的破棉絮拿去,特意赶制的。

入江搬被子的时候,刚好遇到同班一个同学。

她父亲开的小轿车停在校门外,她那西装革履的父亲,正在忙里忙外地帮她搬东西

高级的蚕丝被、电热毯、暖手袋——所有能御寒的东西,在车门前堆成了一座小山。

入江那个老实巴交的父亲,脸忽然间涨得通红。

入江本想快速离开,没想到同学竟然大呼她的名字。

她尴尬极了,因为她认定,这个在系里都是出名了的骄傲的女孩,一定会羞辱自己一番。

没想到同学却欢喜地朝着她喊道:“哎呀,这种被子可真好,我小的时候在姥姥家,经常盖,特别暖和。”

回头她还冲自己爸爸撒娇,“爸,下次我也要这样的。”

一旁原本无措地入江父亲,脸上的表情,也从尴尬,变成了宽慰。

入江说,在那个凛冽的冬天,这位女孩温暖了她。

后来的许多年里,她会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也像那位女孩一样,做一个温柔的人。

主持人孟非曾说,所谓优越感,无关身份、地位、财富,他源于见识和悲悯的缺失。

人在年轻时,会毫不掩饰自己物质、身份、地位上的优越感。

可当一个人真正打开视野,见过天地和众生,他才会发自内心去尊重与体谅别人。

冯唐不要脸才活得更好(周围人饿肚子的时候)(4)

04

看过一个故事,至今想起都还会觉得动容。

有一位男孩,高中时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

在他上高三的时候,这位警察因公殉职,留下了10岁的儿子和他的妈妈。

以前,男孩放学回家,从不带钥匙,都是到了门口就大声喊爸爸来开门。

可是当邻居警察过世以后,爸爸却让他自己带着钥匙,不要再喊爸爸来开门了。

男孩不解,问为什么。

爸爸说:“因为你每喊一次爸爸,都会提醒隔壁那个小男孩爸爸不在了的事实,我怕他心里不好受。”

许多年里,我总会在心里想起这个故事。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喜欢通过贬低别人,来获得胜人一筹的快感。

先天的优越条件,使他们高高在上,惯于用自己的优越去刺痛别人。

但故事中这位男孩的爸爸,却让我真正看到什么生而为人最难得的教养。

这种教养,是不在“没有”的人那里炫耀你的“有”——

不在学识比你低的人那里炫耀学识,不在比你条件差的人那里炫耀自己的优越条件。

就如罗翔曾说:“我真的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理解,遇到比自己低的人,抱着一颗包容的、无差别对待的心。”

警惕自己的炫耀欲,学会换位到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于己,这是修养,于人,这是慈悲。

冯唐不要脸才活得更好(周围人饿肚子的时候)(5)

有位作家曾说:

“人被优越环境塑造出来的能力,不是为了凌驾于没有享受过同等资源的人们之上。”

人行走于世,谦虚低调是涵养,心怀他人是教养。

如果你已长成了参天大树,请不要嘲笑地上的小草。

如果你对他人的苦难无法感同身受,也至少学会换位思考。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