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全文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

顾炎武全文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②。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③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④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⑤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⑥。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注释
  1. 先生:此指顾炎武。
  2. 自随:即“随自”,宾语前置。
  3. 或:有的,有些。
  4. 对勘:对照比较。
  5. 无足:不值得。
  6. 注疏:注文和疏解。注,对于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疏,对注的注解。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游历,都要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老兵和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些与平时所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客店中打开书进行对照比较。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上,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和疏解。偶尔有忘记的,就到客店中打开书,认真仔细地反复查看。

顾炎武全文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2)

文言知识

顾炎武全文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3)

说“或”:“或”的本义是“以城邑为中心包括周围地区的邦国”。

“或”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有的、有些”,代事或物。如上文“或与平日所闻不合”。
  • 指“有人、有些人”,代人。如《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指“也许,或者”,表示不肯定。如“或是”,“或然”,“或则”。
  • 指“稍微”。如“不可或缺”。
人物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一生辗转,始终坚守节操,拒绝在清朝为官。他以天下为己任,以学术兴天下,被后人视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最具代表性的名言,而“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则是他终身的誓言。

顾炎武全文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4)

下面讲述二则轶事,了解一下顾炎武在治学方面的精神。

博学强记

顾炎武小时候,每年春夏温习经书,家人为他请了四名士子,坐在周边。顾炎武面前放一本经书,四人前面还放着该经书的注疏。他先叫一人读一段经书,遇到其中字句不同的或他忘记了的地方,则与四人辩论或再记一遍。一人读二十页书,之后再叫另一人读二十页,他每天温习经书二百页。

鼠啮书而不怒

顾炎武在写《音学五书》时,已经写好的一部分二稿却再次被老鼠咬坏了。他便再次誊写,一点怒色也没有。有人劝他翻瓦倒壁消灭老鼠,他却说:“老鼠咬我的书稿,其实是鼓励我呢!不然,把书稿好好地搁置起来,我怎么会五易其稿呢?”

出处

清·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

启发与借鉴

顾炎武全文译文(经典文言文赏析)(5)

上文仅通过寥寥数语,便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顾炎武勤奋好学的形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时刻保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这最终使他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学习不仅需要勤奋刻苦,还要有谨慎求实的态度,尤其在当下这个浮躁且急功近利的时代。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