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啦汾河水(又见汾河流水哗啦啦)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又见汾河流水哗啦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哗啦啦汾河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哗啦啦汾河水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又见汾河流水哗啦啦
新华社记者高敬
“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这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唱出了昔日汾河两岸的秀美风光。
然而,这条山西的“母亲河”一度不堪重负,水量少、污染重。近年来,当地下大气力进行汾河流域治理保护,汾河正在重现水草丰美的好风光。
记者日前随中华环保世纪行2020年宣传活动采访团赴山西,从汾河源头行至入黄口,探访又见汾河流水哗啦啦背后的故事。
“一泓清水入黄河”
夕阳映照下的汾河水面波光粼粼,一只红色的小艇缓缓划过太原市晋阳桥附近的水上运动中心。
汾河是山西第一大河、黄河第二大支流,是三晋儿女的“母亲河”。
“我们亲眼见证了‘母亲河’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播李桂琴感慨地说。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她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电视台曾经做过一期电视节目,想拍“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画面,但当时的汾河太原段水细细的,有的地方甚至没啥水,节目组驱车来到汾河水库,才终于拍到想要的画面。
“真没想到,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我们再次见到了汾河的美景。”李桂琴说。
沧桑巨变的背后,是山西省近年来持续发力,推进汾河流域治理保护——城区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生态湿地工程建设……
万荣县庙前村。绵延700余公里的汾河水,在这里静静地汇入黄河。
在国考断面万荣县庙前村生态环境监测站内,8组在线监测设备对汾河11项指标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这里是汾河水质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汾河治理情况。”运城市生态环境局万荣分局局长薛峰说,通过流域内6市45个县上下游的协同发力,全力治污,从2019年4月起,这里水质已经累计17个月退出劣Ⅴ类,正在努力实现一泓清水永续南流。
让污水不再直排入河
今年5月,太原市汾东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步工程正式投运。效果立竿见影,6月汾河流域太原段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6月1日以后,不再往汾河直排污水。”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局长张建伟说,这项工程是实现太原市建成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关键工程。
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到今年5月底运行,太原市仅仅用150天就建成这座日处理能力2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较计划工期缩短13个月。
一直以来,基础设施欠账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是影响汾河水质的重要原因。截污纳管、雨污分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太原市加快推进管网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太原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日污水处理能力增加40余万吨。截至目前,仅市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就达125万吨。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同样影响河流水质。地处汾河岸边的灵石县,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当地把县城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外,还在人员密集乡镇集中建起9个污水处理厂,在人口密集村庄建立14个体量小的污水处理站,在人口密度小的村庄建立17个污水处理收集池,利用8辆吸污车每天将收集池的污水收集起来,拉到就近的污水处理厂站进行处理。
通过健全完整的体系,目前灵石县实现了从城市到乡村汾河干流和支流沿线所有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生态富民两不误
一场秋雨过后,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里,水草摇曳,水鸟翩跹,野趣盎然。
这里地处汾河上游区段,是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山多沟深,水土流失严重。
湿地公园主任徐文玉说,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发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蓄水防洪、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
“今年汾河水量比去年大了不少,水质有所提升。不仅如此,现在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类多达231种,鸟类数量也由51种增加至114种。”他说。
看着眼前这幅灵动的山水画卷,正在公园巡护的管护员李全全脸上乐开了花。今年上半年,64岁的李全全主动申请成为一名管护员,看护汾河岸边2.5公里的湿地,每季度能拿到2500元工资。
他告诉记者,为保护生态,家里的10多亩坡耕地已经退耕还林,种上沙棘、杏、桃等,“明年林子就能有收成!”
湿地公园所在的静乐县,是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距离湿地不远的庆鲁沟,本是个“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山沟沟。近年来,当地把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有机融合,努力把庆鲁沟打造成一条青山绿水源远流长、生态富民健康养生的绿色长廊。
当地对6个村子实施整村易地搬迁,推进光伏扶贫、退耕还林,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曾经的土峁荒山,如今已身披绿衣。
退耕还林、生态管护、光伏发电,再给游客销售些山里的土特产……曾经的贫困户王俊瑞一项项盘算着家里的收入。他说,以前哪敢想,他和老伴吃上“生态饭”,不仅脱了贫,将来还要过上更红火的好日子。(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