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备战春运保障旅客顺畅出行(同向而行护航旅途)
来源:中国气象新闻网
2月25日,随着2022年最后一份《春运气象服务专报》的发布,春运气象保障服务顺利落幕。
从1月17日至今,40天内,全国天气形势复杂多变,雨雪过程接连来袭,南方湿冷阴雨天气持续在线。同时,春运期间正值北京冬奥会,加之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做好春运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在这路畅行安的春运路上,气象工作者肩扛责任、勇毅担当,以气象科技之智优化服务、护航旅途。
备勤
“春运期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总体较前冬活跃,南方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月15日,国家气候中心针对春运的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出炉。此时再回首,这40天的天气气候特征准确印证了预测。
在今年的春运交通气象服务中,更周密的研判、更广泛的联动和更精细的服务给安全出行打出了实实在在的提前量。
2021年年末,一场面向31个部门和单位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召开,在多部门沟通的冬春季气候预测情况及影响中,保障春运平安顺利正是其重要考量之一。今年1月12日,中国气象局相继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春运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2022年国家级春运气象保障服务实施方案》,春运气象服务专班随即成立。
面对复杂天气形势,国家气象中心今年在《春运气象服务专报》中增加了3天至10天的中短期预报内容,打破了以往常规的48小时预报时效。同时,智能网格预报和自适应集成背景场产品等客观预报产品,进一步提高了春运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春运路上,选择驾车出行的人员极易受到天气影响。为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联合高德地图,在春运首日发布《2022年春运出行预测报告》,为广大群众节假日出行提供科学参考。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通过报、网、微、端及时发布春运气象信息,并做好科普宣传。
点击进入春运气象保障服务专题
路畅
“春运期间,湖北省高速公路沿线出现了10余场大雾天气,春运交通气象服务太重要了。”湖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副局长陈邦全告诉记者,幸亏有省高速公路雾天预警模型,提前6小时精确到线路、等级的预警及时发出,有效避免了大雾可能造成的交通事故。
这样的案例,在春运期间人流量较大的省份频现——
在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和省公安厅交通指挥中心建立交通能见度视频图像反演业务系统,实现了全省主要高速公路恶劣天气风险预警,可在气象信息的提醒下全方位进行交通管理。在江苏,省气象、公安两部门针对浓雾、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探索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全业务流程。在广东,省气象局以韶关市为试点,重点研发了针对性站点建设、智慧融合的信息化平台、路温团雾短临模式等技术,将服务融入各地交警处置流程。
除了公路出行外,气象部门同时优化了水路、铁路、航运等气象服务方式。
针对长江航运,重庆市气象局每日向海事等相关部门发布春运专题服务材料,并对接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GPS系统,实现航道气象监测警报的语音、文字直接发布到船舶。吉林省气象部门加强与铁路、公路、民航等部门协作,及时做好保障服务。上海中心气象台综合华东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中各大气层结温度、地面露点温度和风向等气象因子,准确预报预测雨雪相态转换,雨雪天气中各大机场、火车站秩序井然。
2月18日,河南省鹤壁市气象局志愿者走进高铁鹤壁东站,将春运服务材料送到车站工作人员和旅客手中,提醒旅客注意防寒保暖,并关注雨雪、道路结冰带来的不利影响。张靖玮 摄影
人安
“今年回家过年,春运天气信息帮了我大忙。”在山西太原务工的武乐乐表示,天气信息是出行的“好参谋”。而在相隔近800公里的江苏徐州,原本打算2月10日早上开车回山东青岛与家人共度元宵节的张阳看到江苏春运高速公路高影响天气预报后,决定等大雾橙色预警信号解除后再启程。该天气预报由江苏省气象局和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联合发布,并通过新媒体账号“江苏气象”和“平安江苏”首次联合发布。
春运气象信息如何直抵“最后一公里”?公众收到气象信息后如何“看得懂、用得上”?各地气象部门纷纷出实招——
广东深圳是外来务工人员大省,市气象局推出融媒体气象产品“e气同行”,重点围绕陆海空三个维度展示气象信息,及时提供交通天气预报和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全面保障市民出行。在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消防、交通管理、机场、铁路等部门的联合直播中,网友纷纷留言,专家针对疑问给出具体建议。黑龙江省气象局开展专家直播连线,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春运期间高影响天气。
回望为期40天的春运气象服务,无论是转折天气前的信息提示,还是打通传播渠道的周到服务,广大气象工作者都秉持着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人精神,与公众需求同向而行,为护航安全注入智慧。
(张峰、王冠岚、高迅芝、陈英英、祝熙航、樊晓华、陈晓颖、谢雨辰、王天巍、高菲、汪晓梅、李俊、张晓霞、谢丽萍、武雅丽、张建强、袁超、张金峰、韩志鹏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吴卉 责任编辑:栾菲)
本文来自【中国气象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