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三个动作就能缓解耳鸣(耳鸣的时候按这里)

记住这三个动作就能缓解耳鸣(耳鸣的时候按这里)(1)

最近不知道为啥,总能听到耳朵旁边有“嗡嗡”声,但是有蚊子的季节早就过去了,肯定不是小虫子造成的吧?声音是我脑子里冒出来的?天啦我这么年轻可不能疯啊!旁边的同事上来就是一脚:“小姐你根本就只是耳鸣吧!”_(:зゝ∠)_

耳鸣的音量一般在5~15dB左右(相当于1m外一根别针从1cm的高度掉落下来的声音),很容易被外界噪声影响,所以大部分人会觉得,白天没啥事儿,一到夜深人静之时,耳鸣会显得特别聒噪。

正常人也会有耳鸣!

正常人也会出现生理性耳鸣;当你用手捂住耳朵,或者侧躺压住耳朵时,总能听到“嗡嗡”声,把耳朵放开,或者翻身了之后,耳鸣就没有了,这种就叫生理性的耳鸣。

这些其实是我们呼吸、心跳、血液循环、关节活动、肌肉收缩或者耳部血管搏动的声音,一般都会被外界的噪声掩盖掉,当隔绝了外界的噪声、或者他们的音量超过了外界的噪声,才会被我们听到。

60%的耳鸣,可以找到原因!

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听觉中枢)的疾病造成的;或者是由于心血管疾病、颈椎病、神经系统疾病带来的“并发症”;一些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也可引起耳鸣。

当治好这些明确的“病因”后,耳鸣就会自动消失。

大约60%的耳鸣,经过耳鼻喉科检查、听力学检查、耳鸣音调和响度匹配、前庭功能检查、全身检查(如颈椎、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等),是能够确定或基本确定病因的。

耳鸣第一步,压耳屏

记住这三个动作就能缓解耳鸣(耳鸣的时候按这里)(2)

如果耳鸣的声音比较轻,可以试试压耳屏(耳朵上遮挡耳道的小凸起),耳鸣可以很快消失。如果耳鸣响个不停,影响情绪、工作、学习和生活,就要早点去正规医院去检查,让医生看看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压耳屏没用,试试这些方法

1吃药!

如果耳鸣相对较严重的话,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来治疗。治疗耳鸣的药物种类比较多,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就是扩血管和营养神经的药物。耳鸣患者常用的扩血管药物有:美克乐、敏使朗、尼莫地平等;营养神经药物有: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弥可保、腺苷钴安片等。

引起耳鸣的原因众多,这些药物可能只对一部分耳鸣患者有效。如果吃了2~3个月还是没起作用,就不需要再吃了;这时可以换用下一类药,再服用2~3个月看看效果。用药后耳鸣减轻了的话,可以继续服用,如果还是没起效,还得继续换用其他药物。

大家千万不要被广告上说的“XX药是耳鸣的特效药,效果特别好”、“吃了XX药,耳鸣不再来”给蒙蔽了,耳鸣是没有特效药的,也没有任何药物能够立竿见影地让耳鸣停止、消失。

2和平共处

如果找不到耳鸣的病因,或者找到了耳鸣的病因,但是经过治疗长期没有好转的话,可以试试“习服疗法”。

习服疗法,就是让我们习惯和适应耳鸣,主要包括心理调整、声治疗、转移注意力和放松训练几部分,一般患者要坚持训练0.5~2年才能完全适应或习惯。

声治疗

耳鸣患者都应该有过体会,白天的时候,耳鸣不严重,一到晚上,耳边就开始嗡嗡响了。这是因为白天的环境噪音比晚上的大,把耳鸣声盖住了,起到了1 1=0的效果。

一样的道理,我们也能用“耳鸣掩蔽器”、特制磁带、光盘、小收音机、电视等制造声音,让患者逐渐适应这种和耳鸣相似的外界声音。只要是喜欢的相声、小品、戏曲、音乐、歌曲、电影,都能成为“盖住耳鸣”的声音。音量以刚刚听到为原则,不要太大;听多长时间都可以,形成声音充实的环境最好。

由于噪声强度非常低,所以,工作、学习,做其他活动时都可以听。一般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后,很多患者就能摆脱耳鸣了。其实,耳鸣声并不是真的消失了,而是不会受到耳鸣的影响了。

放松训练

紧张常常会造成耳鸣,或加重耳鸣;放松训练的目的,就是消除紧张。

放松训练不管是坐着、躺着都可以做,大家不妨试试:闭上双眼,把双手放在腹部或握在一起,用意念控制身体的肌肉尽可能地放松。先从前额开始,再到到面部、颈部、胸部、腹、上下肢等。每日1~3次,每次10~20分钟。

转移注意力

一旦忙起来,人就可以忘掉耳鸣。所以当我们旦感觉到耳鸣时,可以试着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读书、看电视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

小提醒

耳鸣虽然不是啥大病,但确确实实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生活(耳根不清净真的很烦啊啊啊)。如果突然耳鸣,或短期内发生了严重的耳鸣,还有可能是颅内肿瘤或者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定要及时治疗。

记住这三个动作就能缓解耳鸣(耳鸣的时候按这里)(3)

王洪田大夫是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对数千例耳鸣患者进行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应用耳鸣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有效率达80%以上。王大夫还擅长家族性鼻出血、难治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有相关问题的朋友可以到好大夫在线网站,咨询王大夫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