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拟水龟需要买什么材料养(龟心依旧和你们分享关于黄喉拟水龟的养殖与鉴赏)
龟心依旧和你们分享关于黄喉拟水龟的养殖与鉴赏
黄喉拟水龟(学名:Mauremys mutica)为龟科拟水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部、南部、海南、西至云南等地,常见于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间盆地或河流谷地的水域中, 常于附近的小灌丛或草丛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舟山群岛。
黄喉拟水龟甲长大约15~20cm,头小,头顶平滑,橄榄绿色,上喙正中凹陷,鼓膜清晰,头侧有两条黄色线纹穿过眼部,喉部淡黄色。背甲扁平,棕黄绿色或棕黑色,具三条脊棱,中央的一条较明显,后缘略呈锯齿状。腹甲黄色,每一块盾片外侧有大墨渍斑。四肢较扁,外侧棕灰色,内侧黄色,前肢五指,后肢四趾,指趾间有蹼,尾细短。黄喉拟水龟在成长过程中有体色变化,以头部颜色的变化最快。也许只需数周或更短的时间,黄喉拟水龟的头部颜色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在黄喉拟水龟的原始栖息地,同一处溪流相同年龄段的龟,他们四肢及甲壳的颜色基本相同。如栖息在布满黑色鹅卵石的溪流中,黄喉拟水龟的壳色也会渐渐变为黑色,由此可见,环境对于黄喉体色的改变有一定的影响。
黄喉拟水龟的体色基本形成南深北浅的趋势。
甲壳:南种的大都偏棕黒色、北种棕灰色的较 为普遍。
头色:由南至北的颜色也是由深向浅的走向:深绿、灰绿、浅绿、越往北越偏黄色。当然,同一地域的种群也会有一些差异,这除了龟类遗传基因的因素外,和栖息地环境,食物及光照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气候环境的关系,黄喉拟水龟的体形大致可分为两种;南部和北部的黄喉拟水龟体型较细小、分布中 部也就是亚热带地区的黄喉拟水龟体型较大。这是因为热带夏天高温炎热,而温带冬天寒冷,每年较长时间的夏眠及冬眠都使生长速度放缓下来。而栖息于亚热带一带的黄喉拟水龟,由于生长周期比南北方的都长,所以个 体的体型都比较大。
野生的黄喉拟水龟栖息于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涧盆地和河流水域中,野外生活于河流、稻田及湖泊中,也常到附近的灌木及草丛中活动,白天多在水中戏游,觅食,晴天喜在陆地上,有时爬在岸边晒太阳。天气炎热时,常躲于水中、暗处或埋入沙中,缩头不动。怕惊动,一旦遇到敌害或晃动的影子,立即潜入水中或缩头不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黄喉拟水龟杂食性,取食范围广喜食鱼虾、贝类、蜗牛、水草等食物,人工饲养一般投喂鱼、虾、肉或家禽的内脏。黄喉拟水龟每年的4月底至9月底活动量大,最适环境温度为20℃~30℃,15℃左右是龟由活动状态转入冬眠状态的过渡阶段。10℃左右龟进入冬眠。3月底,温度15℃左右时龟虽苏醒,但只爬动,不吃食,到4月份,温度升至20℃左右才吃食,冬眠后的龟,体重大约减轻50~100克左右。在池中饲养,水位可超过龟壳高度的2倍或更高些。但池中须设一个小岛,以供龟休息或晒太阳。
黄喉拟水龟抗病力强,能耐饥寒。是水陆两栖动物,但较多栖息于水中生活。每年4-8月为产卵期,一般一只身体和营养状况都良好的雌龟一年可产1 -3次卵,每次1-10枚卵。黄喉拟水龟的食性为杂食性,小鱼虾、肉类、动物内脏及下脚料或次品、螺,蛙,蛇,果皮,嫩草,香蕉类,玉米等作为主要食物,但以新鲜肉类最喜欢吃。每年6到9月份食欲最旺,生长最快。黄喉拟水龟一般在4月中旬产卵,到8月下旬产卵基本停止。5到6月是产卵高峰期,7月中旬喉产卵明显减少。
雄性龟个体重达250克性成熟,背甲较长,腹甲凹陷,个体大,此凹陷愈明显,尾较长,泄殖孔离腹甲后缘较远。雌性个体重达300克性成熟,背甲宽短,腹甲平坦,尾短小
在自然界,黄喉拟水龟的交配期为4--10月底,交配时间多在夜晚或清晨。交配前雄龟显得很兴奋,常尾随雌龟之后,以头部撞触雌龟的肩部,雌龟不动时,雄龟爬上雌龟的背,前爪勾住雌龟的背甲前缘,尾部伸出交接器,进行交配。龟的产卵期为5--9月,7月为盛期,产卵时间多在夜晚。产卵前,龟先用后肢挖洞穴,洞穴口大底小,一般洞穴直径40毫米,洞深80毫米。然后将尾部对准洞穴,后肢伸出,脚掌张开接卵。卵产完后,又用后肢拨土,将洞穴填平。黄喉拟水龟每次产卵1--5枚,卵呈白色,长椭圆形。卵长径40毫米,短径21.5毫米。卵重11.9克。
对于金头黄喉的制造:对于大家都比较喜欢的黄金头,在饲养的过程中是可以“制造”出来的,要做出黄金头,在挑选龟的时候要选头深层的颜色中含有“黄”或“绿”的成分;下一步就是“制造”了,把龟放在个很大的容器里(建议用大号的整理箱),在里面放入“极限水位”的水,然后就放在太阳下直晒,这样大约在1个月左右就可以“制造”出来黄金头了,至于制造的速度取决于太阳的强度,阳光越强速度越快,但要提醒的是——如果是在大伏天晒,一定要当心龟的中暑。当头的颜色达到预期的目标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这个颜色了,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龟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但又无法直晒的位置,加上一定的良好喂食,黄金头是可以一直保持的。
龟品相的挑选:何为全品:无错甲(中间的大的甲13块,边缘的甲和腹甲左右对称),无烂甲,无壳变形,壳的边缘不缺角;指甲前5后4;无断尾(尾巴末端应该有尖尖头)等。
至于野生和人工的判断,有些人说有铁锈就是野生的,但这个观点不是很准确,因为一般放养的地方都是泥塘,土里都含有一定的铁质,龟从小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铁锈的,所以判断龟是否野生还要综合各方面的看。首先从体型来看,野生的普遍偏长(哈密瓜的形状),人工的普遍偏圆(西瓜的形状);其次看纹路,野生纹路很密也很细,且凹陷很深很明显,且壳大部分的面积都有透明角质,人工的反之;再次看体色,野生个体相对的颜色比较鲜艳,人工的偏灰;最后就是年轮和体重的比例,比如有一个半斤的纯野生黄喉,但它的年轮就有12轮了,作为个标准,我们可以初步估算年轮和体重的关系。以上的方法可以作为基本判断,但还要在实践中多多领悟。
其实,我们也不必一味的追求野生的,因为现在纯野生已经很少了,绝大部分是野塘放养的,现在要找到个纯野生的对于我这些玩家也是有一定难度,再说,野生的多多少少的都有些伤,从品相的角度上来说,野塘放养的全品的相对多一些,观赏的效果也好些。但对于繁殖的朋友来说,野生的应该是绝对的首选,相对繁殖成功率也比较高。
在国产龟里面黄喉的水性很好的(长时间的泡在水里也没问题的),所以我们一般饲养完全可以用深水里,水位的高度至少要没过龟背的高度(以龟背高度的1.5-2倍最为合适),极限水位高度是龟的鼻孔能勉强伸出水面。如果水位超过极限水位,建议在容器中放置“陆地”,便于龟攀爬,可以露出水面呼吸。“陆地”放置的位置要考虑到龟不容易爬到容器外面,以免逃跑和摔伤。黄喉冬眠是可以放在深水里,以龟背高度的1.5倍就可以了。深水冬眠是最安全,最佳和最便捷的方法,水的保温效果比较好,在自然环境中,单位时间内的温差变换很慢的。
有条件的朋友最好把龟拿到室内冬眠,容器放置的位置最好是背光的”荫头”,千万别放在太阳直射的地方,这样龟每天都会醒过来爬动,在不能进食的冬天,每天都这么的爬,很伤体力的。还有冬眠的水体千万要防止结冰。
刚买回来的龟,最好先用淡的高锰酸钾泡20-30分钟,杀菌;也不要急的喂食物,最好先养在淡盐水(比你喝汤的咸度高一点)里 2-3天,观察一下状态,用盐水清清龟肠里的”垃圾”,然后在开食比较好。
我们常常把烂甲”归功”于自来水中的氯气,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很多黄喉都是开水龙头直接放水的,几年下来到现在也没出现过烂甲的现象。烂甲的发生应该是主人太偷懒,不常换水,或用过滤器24H开着,表面上水是很干净,但水里的细菌已经大量繁殖了,使得水的酸性加大,碰巧又遇上龟有伤口,细菌侵入伤口,烂甲就这样发生了。
个人认为龟品相好坏还取决于日后的调养,“7分种,3分养”
龟这种动物比较特殊,很多时候犯病的情况来势凶猛,你还没反应过来就挂了,即使治疗也没有效果很好的灵丹妙药,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定平时多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异常,以预防为主,要是你完全依赖药物的效果,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我的龟到现在一直没什么大问题出现,但我还是为他们准备了很多的药物,以备救命之用。我准备的药物有:土霉素,庆大霉素。头孢,鱼腥草,呋喃西林(黄粉),高锰酸钾,新洁尔灭酊,盐酸可林酶素,金霉素眼药膏以及辅助的工具等。以下是对常用的药物的使用方法的简单介绍:
腐皮和眼圈发白是水龟最常见的病症,一般轻微的病症,可以用呋喃西林泡;如果呋喃西林没什么效果,那就用浓度较高的高锰酸钾泡较长时间,让高锰酸钾将腐烂的坏死组织”烧”掉,等待新的皮肤长出来就好了。我家有一个黄喉一直眼圈发白,我就用浓度较高的高锰酸钾(和红酒一样)泡了一个晚上,结果第二天黄喉变成了”墨龟”了,(高锰酸钾的染色一般可以在1个月左右褪干净),随后新的组织长了出来,眼圈发白就彻底解决了。
腐甲了,千万不要将坏的地方挖掉,因为在你挖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伤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将高锰酸钾的粉末洒在湿的腐甲上,让高锰酸钾将腐烂的坏死组织”烧”掉,杀死里面的细菌,然后干养1-2天(每天记得个龟冲冲水),等腐甲有”烧焦”的状态,就可以在腐甲抹上金霉素眼药膏放在水里了。
如果龟得了肠胃炎,最对症的药物就是庆大霉素,一般可采用泡(在水里面放1支)和滴口(每天在口里滴2-3滴)的方法。至于肌肉注射,很难掌握剂量和注射的手法,所以一般不轻易使用,只有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才使用。
如果龟得了肺炎,最对症的药物就是鱼腥草针剂,使用方法同庆大霉素。
还有土霉素和头孢以及盐酸可林酶素都是广普的抗生素,对龟也有一定的疗效的,在许多无法准确判断的病症,可以用以上3种药物进行尝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