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说鼠之一鼠与古代文化(鼠年说鼠)

引子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谁能想到人人喊打的老鼠,会成为十二生肖之首。要知道十二生肖中有一只神兽、六只家畜、一只家禽、四只野兽组成。而老鼠在十二种动物中,却唯独排在最首位,这显然是不正常、不合理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鼠年说鼠之一鼠与古代文化(鼠年说鼠)(1)


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老鼠,现代人眼中的蛀虫、害虫,对人类没有半点益处,甚至还会破坏家具、啃食粮食等,所以老鼠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更何况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16世纪肆虐欧洲的鼠疫、20世纪初东北鼠疫等,其病原体就是从老鼠身上引来。

传统意义的老鼠,生活在阴暗潮湿的下水道、携带多种病菌,单单这两点,就让人们避而远之,但是老鼠在古代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鼠年说鼠之一鼠与古代文化(鼠年说鼠)(2)

在柳宗元所写的《三戒·咏某氏之鼠》中记载有:

“但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

此时,老鼠已经被赋予子神的形象。起因还是因为老鼠通常活跃在半夜,以子时最为活跃,被奉为“子神”。在二十八星宿中,虚日鼠以慈祥端庄、温柔秀丽的年轻女性形象位列其中。此时的老鼠,已经被神化。

在古代的典当业中,因收纳的是名贵器件等,十分忌讳火灾、鼠咬等。因此,在神龛上供奉着“火神”、“号神”。其中“号神”也就是“耗神”,老鼠也就成了典当业的行业神。甚至于,古代背景还流传着顺口溜《祭号神》。

鼠年说鼠之一鼠与古代文化(鼠年说鼠)(3)

祭号神的事情,其实自古有之。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一段趣事:于阗都城附近有一处名为“鼠壤坟”的小丘,这里居住着一只大耗子。有一年,数十万匈奴驻军鼠壤坟,意图合并于阗。国王自知不敌,“焚香请鼠。冀其有灵”。鼠王当晚托梦国王,约他明日出战。果不其然,次日国王获胜。之后国王为了感谢鼠王,修建祠堂,奉为神鼠,每年都会祭拜。

很显然,老鼠被一次次神化,奠定了老鼠的地位。

鼠年说鼠之一鼠与古代文化(鼠年说鼠)(4)


堕入凡尘的老鼠

若说老鼠被神化,是因为古人希望老鼠不再为祸,那在民间的老鼠,人们带有的情感就更加复杂。

常言道“老鼠嫁女”,即便各地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实质内容相差无几。老鼠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对于古人来说,生育是头等大事。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鼠的生育能力正是古人期许的,所以“老鼠嫁女”从很大程度反应了人们通过对老鼠膜拜,希望家庭和睦、子孙兴旺。

当然,老鼠嫁女的另外一层含义,则是希望老鼠能够不再祸乱一方。春天,正是老鼠的繁殖期,人们通过老鼠嫁女的习俗,希望能够规避鼠害。

鼠年说鼠之一鼠与古代文化(鼠年说鼠)(5)


福祸相依、是非之分

老鼠的进化史,长达5600万年。从最早的副鼠进化而来,现如今全球共有480种老鼠。漫长的进化,老鼠的体型趋向于稳定,而智商则停留在人类八岁孩童阶段。老鼠作为害虫之一,的确是臭名昭著。但在千百年的争斗中,人类始终没有办法消灭老鼠,这完全得益于老鼠强大的繁殖力、生存能力。在《黠鼠赋》中,苏轼感慨道:

“异哉,是鼠之黠也!”

鼠年说鼠之一鼠与古代文化(鼠年说鼠)(6)

苏轼之所以发出如此感慨,还是因为苏轼和童子深受老鼠半夜打扰之苦恼,开始了一波“灭鼠行动”。但是没有想到老鼠居然用装死蒙骗了童子,逃了出去。老鼠之黠,并不止表现在这一点。老鼠在偷吃食物的时候,一般会先微微咬一口,然后转身离开。如果没有不适,老鼠才会继续回来吃。在实验中得出,老鼠也不吃带有苦味的食物。在老鼠的认知中,带有苦味的食物都是有毒的,是有害的。

老鼠除了狡猾之外,还很团结。这所谓的团结,并不是抱团,而是面对危险释放出某一种信号。科学家经过试验得出,即便在老鼠聚集区下毒,最终也只有极少数老鼠被毒死,而多数老鼠都活了下来,这或许就是因为老鼠内部有专门的应急反应,当面对危险的时候,会释放出专门的信号。

鼠年说鼠之一鼠与古代文化(鼠年说鼠)(7)

相较于众多动物,老鼠的生命力也十分顽强。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的时候,很多人都因核辐射丧命,唯独老鼠依然如故。顽强的生命力、完善的团队合作、强大的繁殖力,都奠定了老鼠不被灭亡的地位,往往这也是老鼠的优势

参考资料:《说文解字》、《大唐西域记》、《日说》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