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

前言

无臂钢琴师刘伟曾说“要么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作为四肢健全的普通人,我们也深知这个道理,可现实是:日子过起来总是虎头蛇尾,刚开始总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可过着过着就没劲儿了。

生活除了一地鸡毛,一无所获,最后一副行尸走肉、生无可恋的样子,更别提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了。

英国诗人奥登说:若真想活着,最好立刻着手尝试;如果不想,也不打紧,但你得开始准备死亡。

“好死不如赖活着”已经不是时髦的生活理念,面对一往无前的生活,我们得考虑的重点是: 如何通过眼下琐碎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质,获得幸福感?

被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为 “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的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教我们一招:发现心流。

他的一本心理学专著——《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就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获得最优体验、过上美好生活的幸福宝典。


01 什么是心流?它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产生?

美国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心流”就是许多人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种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也就是运动家所谓的“巅峰状态”、艺术家所说的“灵思泉涌”。

简单一点说就是,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那种全神贯注、身心合一、完全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体验之后,往往会感到心满意足,用大张伟的歌词来说就是“这个feel,倍儿爽”

“心流”一点都不“高大上”,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很多人甚至都有过这种心理体验,比如聚精会神地钓鱼、忘我地看一本小说、身心合一地跳一段舞,等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庖丁解牛”

有一个叫庖丁的厨师帮梁惠王宰牛的时候,动作熟练自如,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他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和谐一致,美妙动人。

梁惠王就问“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

庖丁回答说“经过经验的积累,我现在已经对牛的结构了如指掌,运刀的时候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全凭精神意志去操作。遇到结构复杂的地方,集中精力、小心翼翼,轻轻地动一下刀子,骨肉就会分离开来。每到这时候,我总是感到心满意足、怡然自得。”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庖丁解牛的时候旁若无物、心神合一,这种忘我的状态就是“心流”。

心流不仅是快乐的源泉,也是促进自我成长的体验,是人最理想的精神状态。

既然“心流”这么美妙,那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它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呢?

“心流”的产生有五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及时的反馈、能力相当的挑战、专注力和掌控力。

其中,“心流”与专注度关系最密切,专注度越高,越容易获得心流。

从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模型来看,当能力和挑战二者同时都处于最高点时,最容易产生心流。

2011年的第二季《中国达人秀》舞台上,美籍华人胡启智呈现了一场唯美的水晶球表演,后来又在人民大会堂呈现了震撼全场的大钢拳表演。

在他高超的掌控能力之下,水晶球和大钢拳犹如跳动的生命,与胡启智共舞,形成一个隔绝外界的小宇宙。这是一场能力与挑战的高位结合,其中的专注力、掌控力都绝非一般,是典型的心流状态。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2)

米哈赖提出,只有在目标明确、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并且挑战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才会开始凝聚,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这时候往往没有时间概念,觉得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一旦整个人的身心发挥到极致,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价值百倍,而且生命也终将获得极致的发挥。

比如,使尽浑身解数的围棋比赛者、全身心演奏的钢琴家,以及倾注心血的艺术品匠人等等。

在各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人可以获得心流体验,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心流体验。

我们的日常生活一般分为三类,一是上班、学习等生产类活动;二是吃饭、做家务、坐车走路等维持类活动;三是社交、看电视、兴趣爱好等休闲类活动。

在这些点滴琐碎的日常生活动,只要具备以上所说的一个或多个条件,那么就有可能产生心流。

比如,在读《浮生六记》的时候,你完全沉浸在沈复与发妻陈芸诀别的场景中,悲痛得不能自已,泪流满面,而忘记了自己正坐在人来人往的咖啡厅;

当你晨跑时,你完全没注意到公路上的汽车或行人,只听到一前一后的跑步声;

当你弹钢琴时,整个身心都随琴声起落,或舒缓或急促,完全不受旁边事物的干扰。

这些都是进入心流的表现。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3)

因此,身心合一的心流状态,并不是造诣高深的少数人的专利,我们普通大众也可以从工作、阅读、跑步、游泳等日常生活中获得心流和快乐,关键是要看这种活动是否有明确的目标、是否有及时的反馈、挑战是不是跟能力匹配、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有掌控力。

只要具备了心流产生的条件,任何人都能获得心流,体验到日常生活中的幸福与美好。


02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流是怎样产生的?

既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获得心流,那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的日常生活一般分为工作、休闲娱乐、人际交往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我们都有可能产生心流体验。

第一,工作上的心流。

在大多数人看来,工作苦不堪言:老板苛刻、薪酬低、强度大、毫无自由可言,希望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实际上这是对工作的误解。相比休闲时刻,工作更能带给我们心流体验,因为工作常常能使人全神贯注、心念集中,也给人不同程度的掌控力。

工作就像游戏,职场人士就像游戏中的勇士,拼尽全力一路过关斩将,目的是为了升职加薪。

比如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徐静蕾饰演的的杜拉拉进入外企后,全身心投身工作,靠着踏实勤奋,一步一步晋升为公司高层,同时得到了由黄立行饰演的销售总监王伟的爱情,这就是杜拉拉收获心流的过程。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4)

同样,在工作过程中,我们的每一步工作和能力都会得到上司及同事们肯定或批评,一旦有反馈,我们又会毫不懈怠,全力以赴,用已有的能力无畏地迎接挑战,逐渐有了拥有了掌控能力,获得了自我成长,最终实现了目标,体会到了工作乐趣,也就获得了心流体验。

除此之外,高度个人化的职业也比较容易带给人内在的收获,因为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目标、设定任务。比如一些具有极高造诣的技术家、科学家及企业家往往把工作融入生活。

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20多年间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对于这样的科学家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将工作和玩乐紧密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工作往往让人获得满足和快乐,也因此能获得心流。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5)

第二,休闲中的心流。

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假期”成了热点话题。委员代表们提出了延长春节假期、恢复“五一”长假等五类建议。由此可看出,人们对假期的期待有增无减。

但是,我们又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放假了,人们就真的过得开心快乐吗?事实并不如此,就拿每年的春节来说,很多网友吐槽春节过完,人比钱包“瘦”。物价上涨,来回奔波折腾,钱包瘦了,人更瘦了。甚至还有人觉得放假还不如上班呢。

契克森.米哈赖把毫无计划、不花心思的休闲叫被动休闲,比如听音乐、看电视、找朋友聊天等。这种休闲并不比工作更令人快乐,原因是这时候人们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人际互动减少,精力分散,出现意识混乱的症状,往往会钻牛角尖,想一些无解的问题,自找烦恼。

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人们就开始寻找一些更刺激的事物来排除焦虑,比如在KTV里纵情高歌或者泡酒吧酗酒等等。这些事情不需要动脑筋和精力,也不需要技巧和专注力,所以成为人们的经常性选择。

然而,人们若是能主动利用休闲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将被动休闲变成主动休闲,并付出工作般的专注和才智,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酣畅淋漓地打一场球、聚精会神地画一一幅画、开开心心地旅行一次或者专心致志地钓几条鱼等。

这些活动不仅需要动脑筋、花心思,而且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具备了心流产生的条件,人们往往能从中获得心流,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6)

第三,人际关系上的心流。

人际互动也往往可以产生心流,因为互动可以产生及时的情感回馈。相比家人和同事之间的互动,朋友间的互动最能产生心流,原因是朋友之间是平等且没有利益关系,而且朋友间能相互激励。

一般的人际互动中也可以获得心流体验,但是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自己与别人有共同的目标。目标一致,互动双方才有共鸣和继续互动的动力。二是必须愿意关心别人的目标。关心别人的所思所想,才能造就完美的人际关系。

做到以上两点,才有可能从人际交流中得到无价的收获,体验到完美互动关系带来的心流感受。

比如,居里夫妇就是以朋友和合作伙伴的身份,共同致力于物质放射性的研究,所以能够保持完美的互动关系,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7)

除此之外,正视家庭、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培养兼具内向和外向的双重性格,以及理性地面对孤独,都能增加心流体验的机会。

所以,工作虽然因不自由、劳动强度大等原因,不受大多数人所喜欢,但是工作状态中的明确的目标、专注力和掌控力等特点却让我们更容易获得心流体验,更有助于我们个人成长。

相反,休闲时刻我们也不一定过得充实满足。因为被动式的休闲往往不具备心流产生的条件,只有有效利用时间的主动式休闲才能让我们体验心流。

除了工作和休闲以外,人际互动中也可以产生心流,因为人际互动更容易的得到及时的反馈。完美的人际关系,更容易产生心流。

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心流产生过程。


03我们如何获得心流,从而提高生活品质,获得幸福感?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米哈赖教我们三点:

第一:积极乐观。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心流产生的基础。即使遭遇逆境,只要拥有这种心态,依然可以把人生过得丰富多彩。

美国四星上将汤米·弗兰克斯曾在越南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没有因此而丧失生活的斗志,相反,他秉持“要全力集中于你所拥有的,而不是你所没有的”的理念,保持乐观,继续带兵参加伊拉克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继续参加他热爱的棒球比赛,收获无数心流时刻,将生活过得五彩斑斓。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8)

第二:自得其乐。

自得其乐指的是以活动本身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日后达成某种外在目标而从事该活动。“铺盖窝里听广播”、“槟榔树下弹琴”、“弥勒佛管山门”,这些都是自得其乐。要做到自得其乐,就得学会利用和管理时间,学会专注和掌控事情。

平时可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花心思、精力集中的习惯,并适当关注不太喜欢甚至讨厌的事情。

例如,你平时不喜欢做家务,那么不妨在每天抽半小时专注做家务这件事,研究高效的方法,甚至可以跟自己比赛看哪一天效率最高,或者利用“断舍离”的方法来做家务,结果可能会比你想象的要有趣得多。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9)

第三:接受自己,做自己的朋友。

人只有实现自我,才能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遭受挫折或痛苦的时候才来反思自己,这往往会陷入更加消极的恶性循环。与之相反,我们如果在对生活满意的时候反思,则会更加斗志昂扬。

在这个高房价、高消费、低收入的社会,我们压力山大,很多时候都在浑浑噩噩地工作和生活,但即使这样,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平凡,平和地来面对世界,可能会发现世界原本没有想象中的糟糕。

至少每天能看见孩子天真的笑容,能吃上不算简单的一日三餐,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如此一想,知足感往往会油然而生,甚至转化成斗志,获得心流,收获快乐和幸福。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10)

所以,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管理好时间,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再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地心流体验,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尽管零散琐碎,毫无成就感可言,但是如果我们能在每一件小事中,包括工作、休闲娱乐、人际互动等活动,都能保持专注和明确的目标,还能获得及时的反馈,那么我们就能在其中获得最优体验,即“心流”。

如果条件不具备,我们也可以创造条件体验心流,比如在生活中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平和地接纳自己的平凡或不平凡,有效地利用好时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轶人趣事,从而获得“心流”。

学会发现心流并体验它,那么,生活就可以不断收获小确幸和小幸福,从而提升生活品质,增加幸福感。

你也会随之发现:生活还是美好滴,值得继续和期待!生活又有了奔头。

心理学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生活了无生趣毫无幸福感)(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