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九大神鸟(山海经神鸟凤凰的)

龙与凤,是中国人奉为祥瑞的两个神话之物,正所谓“龙凤呈祥”,《山海经》中的“凤凰”其原型究竟是什么?或者可从后世之相风鸟入手,揭开这一谜团!

山海经九大神鸟(山海经神鸟凤凰的)(1)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观山海图

关于凤凰的记载,在《山海经》中不在少数,其名号也有鹓雏、鸾鸟、鹑鸟、凤鸟、皇鸟等五种之多。而其中最详备的记载,当属《南次三经》中的描述: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山海经九大神鸟(山海经神鸟凤凰的)(2)

凤凰

凤凰之所以为人尊崇,因其具备“德、义、礼、仁、信”这五种高尚的品德,而且也是天下安宁的祥鸟。那么,追溯起它的原型,我们就必须褪去神话的外衣,首先从它的名、它的字入手去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在甲骨文中所有“风”(風)字都写做“凤“(鳯)。这是在经过王国维论证之后,古文字界所形成的一个共识,那么令人感到奇怪的有两点:

山海经九大神鸟(山海经神鸟凤凰的)(3)

甲骨文里的凤(风)

1.甲骨文应该是象形文字,但为何这个“凤”字一点也看不出来“凤凰”的样子?

2.为什么一个无形无质的“风”会和一个至少是具象的“凤”采用相同的书写方式?

先说第一点,这个“凤”字省略了鸟所具备的基本特点,例如尖尖的喙和锋利的爪,似乎是格外突出了字形下部那异常丰满的羽翼!

山海经九大神鸟(山海经神鸟凤凰的)(4)

鹏甲骨文及异型字

而这个“羽翼”的象形体,也正是“朋”字的原型,正如《说文解字》指出的:

“朋,亦古文凤”

所以,在古人眼中,似乎“凤”的翅膀与羽毛会令他们印象深刻,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后面会提到。

再说第二点之前,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造字,面对无形却又充塞天地之间的风,你会用什么符号?

山海经九大神鸟(山海经神鸟凤凰的)(5)

风小篆写法

古人很聪明,风虽然无形,但是却可以藉有形之物显现,比如上图这个小篆的“风”,不正是旗帜飘扬的形象化表达吗?不去直接象风之形,而是象形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从而去会意风的概念。

那么,“风”用“凤凰”的“凤”来表示,是不是也意味着同样的内在逻辑?

当然,答案是肯定的!

在汉代,汉京有相风用的铜鸟和铜凤凰,也就是说,将一只铜制的鸟置于表端,从鸟首的朝向判断风向,其原理和构造已近乎现代的风向标了。

山海经九大神鸟(山海经神鸟凤凰的)(6)

鸡形风向标

郭延生《述征记》曰:

“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制。 又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一曰长安灵台上有相风铜乌,千里风至,此乌乃动。 又有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尺二寸,题曰太初四年造。”

灵台是古代观象测天之处,因此很适宜设相风于其上!但是,原始的和民间的相风,肯定没有那么讲究和精巧,可能仅仅是将羽毛缀在竹竿上,从羽毛随风飘动的角度和频率去判断风向和风速!

由此,我们也就能解释,“殷墟”卜辞中的“风”为什么都可以写作“凤”了!古文字象形,风本浩荡无涯,飘渺无迹,所以根本无法用象形文字去表现和命名。

山海经九大神鸟(山海经神鸟凤凰的)(7)

风车

但是人们通过做成“凤鸟”形状的相风,却可以将无形的风附形。风也因此被度量,于是相风就成了风的象征和标志。而相风又是以羽毛或鸟形出现,因此依据相风来命名,也就是通过凤来命名!

此外,在《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为我们道明了少昊氏为何以凤鸟氏为历正,为其文武百官命名: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记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

山海经九大神鸟(山海经神鸟凤凰的)(8)

以鸟为官

结合甲骨文以“凤”名“风”的解释,少昊氏以凤鸟为历正,所以应该也是用“相风”来测风造历的。为什么风会和历法相关?古人认为“风为天地之使”,是物候的重要因素,也是节气来临的标志,所以也是历序的象征!

山海经九大神鸟(山海经神鸟凤凰的)(9)

鸟形相风

巧的是在传说中,用于测风用的“相风”,恰恰是由少昊之母皇娥发明的,据《拾遗记》卷一云:

少昊以金德玉,母曰皇娥……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熏矛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正’是也。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

也就是说,“结熏矛”为旌,尚且保留着缀羽候风的遗象;那么皇娥“刻玉为鸠”,则开后世铸铜为候风鸟之先河!

我是阳Sir,一个拥有六块腹肌的迷途小书童,考古学之眼,看山海经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