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正宗清明果做法(传统美食忆乡愁)

青青艾草,浓浓乡愁。

清明未至,果早飘香。如今,缙云清明果这一传统美食已不仅仅囿于特殊节日才能品尝。只要你想吃,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美味。

徽州正宗清明果做法(传统美食忆乡愁)(1)

备馅、煮青、蒸糯米、和艾草面、锤打、擀面、压果皮、裹馅、上屉蒸熟……小作坊中,水汽氤氲,艾草香味萦绕。正月里,清明果早早端上了家庭小院酒店的餐桌,成为一众食客唇齿留香,心中却挥之不去的那一抹乡愁。

朴实的农家妇女,传承这一传统美食的做法,深耕25载,让清明果一年四季飘香石城街头,成为顾客们的心头好。

徽州正宗清明果做法(传统美食忆乡愁)(2)

胡映芳,这位胡源乡上坪村的大婶,将南乡的清明果带到了县城船埠头,拾起传统的制作方法,也让在外的游子有了品尝美味乡愁的多样选择。

凌晨,天还灰蒙蒙,胡映芳早已起床生炉做清明果,县城各大饭店等着要,微信朋友圈的顾客订单也不断,杭州上海的、丽水本地的,都催着一饱口福。她和大姐与母亲一起,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徽州正宗清明果做法(传统美食忆乡愁)(3)

大蒸锅里的艾草米粉咕噜咕噜地冒着气泡氤氲蒸汽,看着火候差不多了,胡映芳和大姐开始将艾草米粉倒入石臼,一人锤打一人翻面,配合默契。胡映芳说,锤打米粉做出来的清明果,果皮韧性有嚼劲。

锤打至软硬适中后,擅长擀面的大姐一溜烟功夫已擀好了清明果皮。89岁的母亲身体康健,裹起馅料来仍得心应手。咸的清明果捏成月牙型、甜的就捏成圆型,做出的果型褶皱匀称,翠绿美观。胡映芳说,这些天她每天都要用掉50来斤的米粉。清明节前半个月,是生意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忙十几个小时,得用掉150余斤米粉,大概每天要向市场供应3000多个清明果。

徽州正宗清明果做法(传统美食忆乡愁)(4)

21岁走出胡源上坪,从原县城东门高复班办食堂到现在跟家人一起做清明果,胡映芳非常满足。尤其是成立了缙云县胡大姐清明果小作坊,参加了“黄龙杯”缙云县首届特色小吃品评会获银奖后,胡映芳就连续参加了好几届省农博会,每次都跟大姐和父母一起同行,一家人风雨同舟,其乐融融。2018年,她和大姐制作的清明果还获得了首届浙江省名点名小吃评比金奖,这一荣誉令一家人非常自豪。

徽州正宗清明果做法(传统美食忆乡愁)(5)

坚守传统制作工艺,精选原材料,是她这些年做美食的制胜法宝。

徽州正宗清明果做法(传统美食忆乡愁)(6)

胡映芳一边在笼屉上铺一层果叶,一边将裹好馅料的清明果置入其中,待都放置好后,上蒸箱大火开蒸。

15分钟左右,晶莹润泽,香气扑鼻的清明果出笼。

徽州正宗清明果做法(传统美食忆乡愁)(7)

“清明前后,野外田边地角有非常多的艾草,我们就去丽水青田等地采摘,除杂质后用开水焯一下备用。”胡映芳说,自己以前售卖清明果摆的是流动摊位,如今在县城船埠头有了固定的点,有时也会在东渡雅宅制作清明果,生意越来越好,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常常是一边做一边卖,顾客多买还需预约。

一位姓邱的顾客前脚刚刚买走新出笼的2斤咸味清明果,转头又回来续买了2斤。“朋友们品尝后都说好吃。”姓邱的顾客一脸诚恳地说道。 “接下来,我还会守着传统,踏踏实实做清明果,将美味传承下去,”胡映芳坚定地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