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的深度解析(特稿论语易解)

【原文】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季路两人站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说说各自的志向呢?”
子路说:“希望把我的车马和衣服与朋友们共同使用,即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也不张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问孔子:“我们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年人得到安养,使朋友们诚信相待,使年青人心怀感恩。”


【注释】

(1)《钱解》:“侍,指立侍言。若坐而侍,必别以明文著之。”

(2)《朱注》:“盍,音合,何不也。伐,夸也。善,谓有能。施,亦张大之意。劳,谓有功,《易》曰“劳而不伐”是也。或曰:‘劳,劳事也。劳事非已所欲,故亦不欲施之于人。’亦通。”“老者养之以安,朋友与之以信,少者怀之以恩。一说:安之,安我也,信之,信我也;怀之,怀我也。亦通。”

(3)《集解》引孔安国云:“怀,归也。”《正义》:“《尔雅·释诂》:‘怀,止也。’《释言》:‘怀,来也。’并与‘归’训近。言少者得所养教,归依之若父师也。”

【解读】

孔学特别强调“立志”。《论语》中有两处“各言尔志”,即此章和11.26。因为在11.26,孔子有“吾与点也”的诗性说法,特别受到后人的重视;但实际上,此章孔子所谈的“安之,信之,怀之”的志向,窃以为才更加重要。

子路和颜回的回答当然也非同一般,且个性特别明显。子路能自舍财物,破除物我之私,轻财重义,有侠客风范。中孚卦九二有云:“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差可比之。爵,酒杯也。靡,共也。自己有好酒,能和别人分享,境界已经很高。颜回的心性修养,孔门弟子中无人可及,其“无伐善,无施劳”,即《系辞上》在解释谦卦时所云:“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其境界恐怕比子路更高一个层次。

而孔子的志向,和《礼记·礼运》中提到的大同社会,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等,不就是这里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吗?康有为说:“大同者,孔门之归宿,虽小康之世,未可尽行,而孔门远志,则时时行之,故往往于微言见之。”(《论语注》)我们在子贡所言“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中,对此已有体会,并曾以“群龙无首”喻之(见5.12);而本章孔子和两个高徒纵论志向,于此大同社会之描绘,则更栩栩如生矣!乾卦九五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乾文言》对此解释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按照孔学之本体论,天下万物本为一体,但又有上、下之分,故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当着“飞龙在天”(可理解为圣人在位)的大同社会时,则万事万物必将“各从其类”也。这个描绘,无疑是和孔子的理想是一致的。只不过,《周易》是“推天道以明人事”,故在言辞上有所不同罢了。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对论语的深度解析(特稿论语易解)(1)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