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是个什么性格的人(毛遂的锋芒毕露)

“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平原门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此为唐代诗人周昙的《春秋战国门毛遂》,诸侯世家,广纳贤才,幕僚门客,门庭若市。若将府邸看作公司,门客则是总监经理,负责汇报工作,抒发建议。供养门客数量多者,多为贵族,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最为出名。

毛遂是个什么性格的人(毛遂的锋芒毕露)(1)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平原君赵胜和门客毛遂的故事,一个礼贤下士,另一个无名门客,身份地位差距巨大,但成就平原君赵胜的恰恰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毛遂。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以四十万赵军被秦将白起坑杀告终,赵国经历前所未有的打击,积累近百年的国力烟消云散,至此再无诸侯国能与秦国一争长短。纸上谈兵的赵括出发前信誓旦旦,誓要狠狠地挫败秦军锐气,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曾经的意气风发早已马革裹尸,《史记》记载:赵任马服,长平遂阬。长平之战后,秦军稍作调息整装待发,一路披荆斩棘,深入赵国腹地,士气低落的赵军节节败退,哪能阻挡得了这支虎狼之师!

毛遂是个什么性格的人(毛遂的锋芒毕露)(2)

势如破竹的秦军攻到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城一片‘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就如一座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大厦即将分崩离析。心急如焚的赵王急忙找来平原君商量退敌良策,平原君深知眼下的赵国已外强中干,指望赵军予以反击是天方夜谭,只能寄希望于他国伸出援手帮助赵国。思考良久的平原君对赵王缓缓地说:我们和邻近的魏国交情向来不错,两国之间又互相联姻,只要我们肯向魏国发出求救的消息,魏国绝不会坐视不理的,必然会出兵相助我们。”赵王点头赞同,但也明白单凭魏国的实力,远不足以抵抗声势浩大的秦军,最起码还要再争取到一国的支持。平原君看出了赵王的顾虑和担忧,语气柔和地劝慰道:“楚国位居南方,是地广物博的大国,且和我们相距甚远,估计不太愿意帮忙,只能派人去游说一番,以合纵的约定来催促楚国发兵。”

赵王询问谁堪当重任的时候,平原君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表示:“如果大王同意,臣愿意亲自前往楚国,竭尽全力劝楚王出兵。”事已至此,赵王也想不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便同意了平原君的提议,让他放手一搏,争取楚国的援助。平原君清楚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因此回到府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所有门客,郑重其事地阐明自己前往楚国的计划,表示要在几千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双全、当机立断的贤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原君振奋人心的话让众多门客踊跃报名,眼见门客报名数量过多,且多为庸庸碌碌之辈,平原君坦言:我此行是为了赵国上下的生死存亡,楚国究竟遵不遵守合纵之约尚未可知,但这次行动是本着只许成功不准失败的原则。如果和平谈判不能起效,那就必须要用武力胁迫楚王答应,故而随我出使楚国的二十人,一定要精明干练、见机行事。”

毛遂是个什么性格的人(毛遂的锋芒毕露)(3)

平原君的话音刚落,门客的嘈杂声瞬间消失,要知道富有学识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做到文武双全的人寥寥无几,往往是文者不能武,武者不能文。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符合这两项要求的人少之又少,所幸平原君招募的门客数量庞大,经过层层筛选和斟酌,终于选出十九位文武皆可的能人。可放眼望去,却再也找不到第二十个人的身影,正当平原君感慨“庸者多,能者少”时,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门客站了出来,这个门客叫做毛遂,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毛遂走上前去表示愿意跟随主人前往楚国,可平原君使劲翻起着脑海里的记忆,就是不记得这张面孔,连毛遂的名字都是第一天听到。疑惑不解的平原君试探性地问:‘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坦然回答:‘三年于此矣。’

听完这句话,平原君流露出轻视和不屑的表情:‘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面对平原君言辞犀利的追问,毛遂不但没有半点惧色,反倒义正言辞地回答:‘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的这番话让平原君哑然失笑,但事情迫在眉睫,平原君勉强同意带毛遂出使楚国,一路上其他门客高谈阔论,唯独毛遂安静地坐在一旁,始终不发一言。

毛遂是个什么性格的人(毛遂的锋芒毕露)(4)

到达楚国后的第一天,平原君就火急火燎地跑去拜见楚王,将合纵一事和盘托出,可换来的却是楚王冷淡敷衍的回应。如果是往日的赵国,楚王自然不敢怠慢和轻视,可现在的赵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苟且偷安的楚王自然不敢得罪秦国。哪怕平原君使出浑身解数,陈说其中利害,唾沫星子乱飞,楚王依旧摆出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视平原君如同空气。原本在大殿下面等候的毛遂,眼见楚王执意不肯出兵相助,当即提着宝剑踏上台阶,声如洪钟:“合纵一事,只需讲明利害关系即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何须谈论一整天!”楚王大小也是个王,猛然间冲出一位无礼小子,口出狂言不说,还敢拿剑上前,不禁怒从心起:“哪里来的狂徒,安敢在此饶舌?”平原君小心翼翼地解释这是自家门客,听完这句话的楚王瞬间底气十足,大声痛斥毛遂:“我和你家主人谈话,哪里有你插话的余地,还不快点退下去!”

这时毛遂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说:“合纵是天下事,天下人都有议论的权利,你楚王不过是仗着人多势众罢了,当年商汤凭借七十里领地称霸天下,周文王凭借百里土地就能让天下诸侯臣服,他们有谁是仗着人多势众取得胜利的?”楚王的脸色铁青,但也不好发作,毕竟眼前的毛遂是个二话不说就会拔剑的主,他对毛遂正色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说吗?”刚才还准备拔剑的毛遂立即退了一步,言辞恳切地劝告:“请大王想一想,楚国国土接近五千里,拥兵数量没有百万也有几十万,为什么遇到乳臭未干的白起就接连败退呢?”眼见楚王的脸色有所缓和,毛遂不失时机地继续说着:“我听说就连先王的宗庙都被秦军毁坏,单是辱没先人这一点,就足以列为和秦国不共戴天的仇恨,可现如今大王却安于现状,对秦国的侵扰也是得过且过的心思,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毛遂是个什么性格的人(毛遂的锋芒毕露)(5)

楚王阴沉的表情渐渐消散,示意毛遂接着说,“秦国想要吞并天下的虎狼之心路人皆知,赵国和楚国是唇亡齿寒、祸福相依的关系,当年苏秦提倡的合纵战术让秦国十多年未敢东进一步。虽然秦兵围攻邯郸近一年的时间,但邯郸尚未被攻破,我国与魏国素来交好,倘若大王肯出兵援助,结合三国的力量,一雪前耻、收复失地也未尝不可。可我看刚才大王对合纵一事遮遮掩掩、闭口不谈,迟迟不能定夺,大好时机就此错过,岂不是捶胸顿足的憾事!”说完这段话,毛遂紧紧地盯着楚王的眼睛,双手按着蓄势待发的宝剑,又惊又怕的楚王频频点头,表示答应和赵国合纵的事情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毛遂赶紧让楚国的侍从递上铜盘,让平原君和楚王在朝堂上歃血为盟,合纵一事至此尘埃落定。《史记》记载: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对自己过去慢怠毛遂的事羞愧难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自此毛遂和平原君相交甚密,两人时常坐在大堂畅谈局势,“毛遂自荐”也被当作一个典故流传下来,示意那些有才能却没地方施展的人,遇到机会要主动抓住。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唐]周昙:《春秋战国门毛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