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师崔兰田落户安阳始末(豫剧大师崔兰田落户安阳始末)
同乐戏院的那天晚上
杨奇
“听说过,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这谁不知道啊!”卖五香豆儿的老头一句抢白,把还想卖关子的美工气得提溜起浆糊桶转身走了......
解放初期的安阳城中山街
70年前的夏天,安阳刚刚解放两年。
河水清澈,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九府十八巷七十二道街是老城内的框架布局。
西华门街人民大剧院(原同乐剧院)
在这座人口尚不足十万人的城市,却有许多戏院,当然大多是席棚戏院。要说像模像样下雨不露水的剧场,还就数位于西华门街路北的同乐大戏院。它建筑于1930年,是当时豫北地区唯一的砖木结构的剧场,既能演戏又能放无声电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华门街人民剧院
解放前,这里是上层社会官宦望族达官贵人的娱乐场所;解放后,这里成了劳动人民的天下。门口的广告墙上刚写上去两行大字“河南高调名角崔兰田,来安公演《秦香莲》”。戏院门前扯着布棚卖凉粉的摊主,推着小车高声叫卖的小贩,连那担着挑子卖五香黄豆的老头儿也凑过来好奇地打探:“哎!你这是要演戏呀还是要玩电影?”美工放下手中的排笔,慢条斯理地炫耀:“刚从西安邀来的名角,崔兰田!听说过吧。”
“听说过。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这谁不知道啊!”卖五香豆儿的老头一句抢白,把还想卖关子的美工气得提溜起浆糊桶转身走了。
崔兰田兰光剧社曾经下榻的西华门街市楼
太阳落山的时候,同乐大戏院的房顶上只留下了一抹夕阳的余晖。对面的旅店挂出了“客满”的牌子,街坊四邻都知道,今晚来看戏的商贾老板把这家旅店驻满了。
戏院对面的酒馆里,人声鼎沸,酒酣耳热。浓烈的酒香味儿,震耳的划拳声扑面而来:弟兄俩好啊七个巧啊三三三哪八不楞登快升官哪。老板娘看着满屋的顾客,眼角上荡漾着醉人的笑意。她把酒罐里的提子抽出来,两手摁了摁罐子上的木塞儿,对着柜台前的顾客说道:今儿黄昏这戏院可真热闹开啦啊!听说崔兰田在西安可出名啦,出门都坐自家的黄包车。跟常香玉唱对台戏,那可是厉害极嘞啊!你知道因为啥有那么多观众迷她的戏吗?老板娘一看屋里的顾客都望着她等着下文,就一边麻利地收拾桌子一边赞叹地说:“扮相好,底板靓啊!”老板娘这一句话,撩拨得几位想看戏的顾客,急忙干完了小黑碗里的酒水,一抹嘴,起身往戏院里先去占座了。
开戏的锣鼓响了,街上的喧闹也消停了。做小买卖的开始收拾家伙准备回家了。戏院门口的亮光下,两个检票的人,虽然屁股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可脑袋早伸进戏院子里了。
站在街上,还能清晰地听到里面传出来的哭腔。这天晚上,唱得是一个叫秦香莲的女子,拉着一双儿女到汴京城去寻找丈夫陈世美,没想到丈夫变了心被招了驸马,不但不认还要轰她们娘仨出城。这不,这女哩被逼得没法儿办,只好怀抱着琵琶站在大街上逢人就哭,边哭边唱:我的那个男人啊,他可是没良心。他进京赶考一走三年,湖广大旱,爹娘饿死在家,是我剪了两绺头发换来两张草席,才打发的他爹和他妈呀!那哭声,像邻居大嫂在跟你诉说心酸事儿,也像自家亲戚在跟你说她的心里话儿,反正听着怪动心的。这一夜,安阳古城一直飘荡着这种苦音,它像一剂中药,那种苦味儿一直浸到了人们的骨头缝里。
同乐戏院一进门是一块巨大的木质屏风,上写着“改戏改人改制”。屏风后边有一张桌子,过去是专门给警方提供的“弹压席”,现在是专供来检查工作的干部检查工作用的专座。观众池内是一排排的木板茶水座,两边是站票,楼上正对面是包厢。
这天晚上,专座上来了一位三十多岁四十不到的大高个干部,身后还跟着一位精明强干的年轻人,他俩悄没声响地一直坐在那儿看到住戏。有认识他的人急忙告诉戏院经理说:李艺林来了。经理知道李艺林进城前是太行第五分区敌工站站长、太行五地委城工部部长,进城后是安阳市第一任市长。不一会儿的功夫,经理带着几位管事的襄理就整齐地站到了他的身旁。李艺林看到几位经理都来了,就提议说:咱到后台去看看崔兰田吧。于是他们几位就从观众池里鱼贯而行地走进了后台。
崔兰田便照(1952年摄)
那天晚上,这位安阳市的第一任市长跟初来乍到的戏班名角谈得很融洽,没有一点官架子,还热情地挽留剧团在安阳落户吧。安阳虽然比不上西安,可也是一座古城,地处平原省的中心,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这里的群众非常喜欢你们唱的戏啊。而且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你要想去外地演出,也方便哪。
后来,市里的几位领导走马灯似的轮番前来看戏,轮番前来劝说,还把原来部队上留下来的一堂新戏箱送给了兰光剧社,终于,崔兰田被感动了。她决定:留在安阳不走了。崔兰田和她的剧社从此落脚于安阳,她先后担任安阳市人民豫剧社社长,市豫剧团团长,排演了许多新编古装戏和现代戏,培养了大批戏曲艺术人才。
东大街安阳市人民政府旧址大门(2007年摄)
同乐戏院距东大街的市人民委员会很近,出门往西再往南,一拐弯就到了。崔兰田三天两头来人委参加会议。她脱下了丝绸的斜襟褂子,换上了列宁式的制服,看起来更像一个新社会的干部了。她和丈夫在西安成立的兰光剧社,这时也改成了安阳市人民豫剧社。虽然是民营公助性质,但完全归属安阳市领导,成了登记在册的文艺团体。那个年代,戏曲艺人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身份体制变化。
崔兰田《春风吹到诺敏河》剧照(1954年摄)
全国范围掀起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大大小小的商店、药铺、饭馆以及像样和不怎么像样的作坊,都挂上了“国营”或“公私合营”的招牌。所有的店员、伙计、跑堂的、戏班里的丫鬟宫女龙套把子都有了工资。“国营”剧团那是他们最羡慕的归属,最可炫耀的身份。作为人民委员会委员的崔兰田在安阳群众中的名气也更响亮了。
崔兰田豫剧《对花枪》剧照
崔兰田豫剧《陈三两爬堂》剧照(1959年摄)
广播站的小喇叭里经常播放她的唱腔,她成了安阳家喻户晓的演员。那时候,她政治热情十分高涨,宣传新《婚姻法》,她排演《罗汉钱》《桃李同春》《小女婿》等现代戏,积极配合。支援抗美援朝,她排演《三只鸡》,扮演军属老大娘,将自己精心喂养的老母鸡拿去慰问志愿军。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把身心都交给了共产党,都奉献给了新社会。
那几年,最叫她觉得扬眉吐气的是参加全国人民慰问团,去郑州、开封、洛阳等地为抗美援朝回来的伤病员慰问演出。
崔兰田在河南信阳明港慰问抗美援朝回国的志愿军(1954摄)
崔兰田与剧团指导员马力、李九思等合影(1954年摄)
每当她听到慰问团的领导在大会上讲:我们是代表全国人民来慰问你们的。她就觉得激动兴奋神气。在慰问演出中,她特别卖劲儿,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吃住条件再差,也从不叫苦叫累;就是一心想为解放军多演几场戏,多做点儿为人民服务的事儿。她常说,骡马架子大能卖个好价钱,人要是架子大了一分钱不值。
崔派艺术传统剧目《卖苗郎》剧照
崔兰田主演的《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被称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还有《对花枪》、《陈三两爬堂》等,都是豫剧舞台历久弥新的传统曲目。崔派艺术擅演哭戏,褒扬善行,鞭挞丑恶,荡气回肠,撼人心魄。她的表演艺术在豫剧界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久远地回响于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中。崔兰田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她的艺术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曾先后4次应邀到北京汇报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崔派艺术传统剧目《桃花庵》剧照
崔兰田创造的崔派艺术成为河南豫剧的巅峰之作,她发轫于西华门街的老同乐戏院,植根于豫北安阳这方厚重的文化沃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瞧瞧崔兰田的戏,一辈子不生气”,“看看崔兰田,能活一百年”的顺口溜儿,在早年的安阳民间广为流传,生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崔派艺术的由衷热爱。
来源:《安阳艺术》 文字:杨奇 图片:杨 奇、安民
杨奇,编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安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安阳市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安阳市市管专家、安阳工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出版著作:《崔兰田传》《崔兰田画传》《崔兰田艺术研究》《新崔派艺术论——张宝英舞台艺术研究》。
文化支持:安阳古都学会
《往事安阳》栏目题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傅维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