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顶级玉扳指(从明清玉扳指的发展看文化延续过程)

参加头条的写作培训,要求写一篇明清时期的主题文字,我的文章只得了90分,具体的原因就是说原创性不足?可是您能不能找到网络上最早的文字,就是我在微信公众号上面写的啊,好了,修改一下,说说明清时期的辟邪神器吧。

十大顶级玉扳指(从明清玉扳指的发展看文化延续过程)(1)

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扳指

扳指的前身叫做韘(shè音:射)。《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

韘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扳指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实用器,几千年来,随着冷兵器时代的逐步结束,到明清时期,扳指的功能已经从实用器逐步演变为观赏器,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和说明“扳指”为什么在明清时期会成为当时人手一枚的“辟邪”神器?

最早的“韘”是实用器

过去,我们通常都把“扳指”作为八旗纨绔子弟的身份标配,殊不知,炫耀身份只是后来的一个演变,小小的扳指其中还有许多的功能和寓意。

我们都知道,满清也是游牧民族的后裔,取得天下以后,刀马弓箭就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为了不忘记自己是从刀枪剑雨中打下江山的祖训,帝王定期还会去狩猎和围场,而民间的将士和子女却要牢记祖先曾经的戎马生涯,于是便在配饰物上,甄选了这枚“扳指”作为佩戴和传承之物,一方面是让后人牢记江山的取得是靠残酷的战争夺取的,另一方面,过去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手的箭术往往是这个团队的最强形象代言人,一个优秀的弓箭手和团队就是胜利的有效保证和信心的强大来源。

根据《史记》和《淮南子》其中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神箭手“养由基”,具有百步穿杨的神奇箭法。有一次,当楚王命令他用箭射一只狡猾的猿猴时,养由基只是刚拿起弓箭,瞄了猿猴一眼,这只猿猴就抱着树木,大声的哀嚎了。

在《战国策》中记载,魏国将士“更赢”也是射箭高手,他只要拉拉弓箭,不必真的把箭射出去,天上的飞鸟就会应声吓破胆掉了下来。

所以扳指在那个年代是具备有通天地神力,辟邪的魔力的一件工具。

十大顶级玉扳指(从明清玉扳指的发展看文化延续过程)(2)

到了满清时期,射箭的功能已经逐步退化了,但是,扳指的寓意却增添了许多文化的色彩。戴于指上,有后来的戒指之义;按戒指的说法,就含有警戒之告示,一个是警告天地之间的妖魔鬼怪,神器在手,不可靠近。另一个功能是在其上镌有“戒烟”、“戒酒”、“戒色”之字样。凡劝人戒烟戒酒戒色者,聚资为之镌一戒指赠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镌有自己的姓名,此风历久不混。

扳指成为明清时期王公贵族追捧的第一佩戴神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御赐扳指。对于很多各地高级官员、附属国进贡或宫廷在江南定做的扳指,皇帝往往不是自己戴,而是赏赐给高官、宠臣、皇室宗亲,比如乾隆皇帝就会把此类扳指儿赏赐给在平定回部和大小金川等战役中得胜回朝的将领。

《清史稿》中记载,乾隆年间,宁夏副都统哈宁阿,从将军兆惠袭击巴雅尔:“功最。赐玉韘,荷包,鼻烟壶”。再如四川总督桂林,用兵大小金川,先时颇有斩获,“上嘉其功,赐御用玉韘”。

可见用玉所制作的扳指,主要并不是做为战阵骑射所用,而是彰显功勋和奖赏的荣耀。

十大顶级玉扳指(从明清玉扳指的发展看文化延续过程)(3)

在我们看见的许多影视剧中,清朝八旗子弟争相以贵重材质制作扳指,当着护身法器,相互攀比炫耀。

似乎扳指成为他们身份的一个象征,最终,形成了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风气。

扳指儿虽小,却也受到森严等级的制约。翡翠、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作的扳指儿,非王公贵族,一般人是不能随意佩戴的。汉族贵族扳指儿以翡翠材料制作者为首选,其色泽澄浑不一,而且花饰斑纹各异,比率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皇室贵胄不敢轻易佩戴。普通人佩戴的扳指儿以象牙、瓷质为多。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儿,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这种种分别,在当年是判定等级身份的标志,在如今则是衡量市场价格和收藏价值的尺度。

十大顶级玉扳指(从明清玉扳指的发展看文化延续过程)(4)

“玉”既有璆琳之美质,又有“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刻寓意。故以美玉制扳指,便浓缩了满汉文明,融合了文武之道,既能时时玩赏于手,又能刻刻警戒于心。

十大顶级玉扳指(从明清玉扳指的发展看文化延续过程)(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