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的熊出没到底有多厉害(五熊之力什么鬼)
网视导读:热闹的春节档已经结束,正月初七,大家纷纷回到工作岗位上。但是,春节档上映影片的竞争远未结束。
在这一周里,微博博主@电影票房 创造了一个新的“计量词”——“熊”。
根据语境,相信大家不难猜出,“熊”这个计量单位,标准是《熊出没》大电影的票房,而图中统计时,《流浪地球》达到5.56熊,则指的是《流浪地球》票房达到《熊出没》的5.56倍。
而在数部以“熊”为单位的统计微博下,热评也有着这样一句话:“熊出没是检验质量的标准啊!几部影片的口碑票房都赶不上熊出没,连儿童片要求都达不到,还想糊弄聪明的中国观众吗?”
《熊出没》赫然成了中国版的“名作之壁”。
不熟悉日漫的朋友们,可能并不了解“名作之壁”这个概念。这个名词是由一部名为《无限斯特拉托斯(Infinite Stratos)》(又简称《IS》)的销售成绩而来。这部动画于2011年播出时,因其烂俗的设定被吐槽到体无完肤。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其销量达到了惊人的三万。
所以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一部新片子号称优点无数,但最终销量却并没有比过《IS》的话……那么这些优点的存在就非常尴尬了。
于是其便有了“名作之壁”的称号——IS之下无名作。
《熊出没》这一次也是如此。票房高于《熊出没》的电影都各有优秀与可取之处,而《熊出没》却因为各种原因,达成了票房、猫眼评分的高分与豆瓣电影的低分。而春节档的其他片子,在票房排位上低于《熊出没》的电影,则算是不如意之处盖过了优点了。
销量低的不一定是烂作品,销量高的一定是好作品。即使相对烂俗,《IS》也是各种元素的集大成者,外加于当时而言合格的特效,引来受众的购买欲也非常合理。
有褒有贬的《熊出没》成为了分水岭,不是更加合理吗?
更何况,它分水岭的地位并不是这一次的成绩带来的,而是连续六年成功带来的品牌效应。
从2014年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开始,《熊出没》系列便开始了连续六年的春节档争夺。这六部大电影的成绩,也是在稳定地逐年上涨。
(图片来自贴吧网友@洋山之芋3代 的2019年1月的统计)
参考这张统计,《熊出没》的全部大电影都进入了国产动画票房榜前十,这一次的《原始时代》,或许还要挑战自己去年《变形计》创下的记录。
《熊出没》电视动画被人颇多诟病,但是其电影虽然豆瓣评分不高,但在猫眼、淘票票分数的分数却都十分可观。
IP知名度高是一方面,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合家欢的“大人 孩子”模式是一方面,但是无论如何,拥有作为商业片可以称之合格的内容、能够讨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种成功并不是单纯依靠着所谓电视动画的IP而来的。不然为何《喜洋洋》等其他IP的系列电影不能接连成功呢?
这里的关键首先是技术。在看过了《熊出没》的电影之后,有的大人将熊出没的动画称为了“番外篇”。毕竟,《熊出没》的动画虽然是3D动画,但画面质量明显很粗糙。
与一向被诟病的粗制滥造、缺少细节不同,《熊出没》的电影将毛发做的非常细致。而毛发正是特效中最花钱的部分之一。
在静态图和动态图都非常明显,毛发看起来十分柔软。《熊出没》的3D技术,或许已经在国内领先了。
坦白讲,这些画面,若从技术角度分析,还是比不上国外诸多大厂(迪士尼、梦工厂、蓝天工作室等),毕竟这样的技术从《冰河世纪》甚至更早,国外便早已开始研究使用。而那已经是十七年前的片子。
但更重要的,还是每个人都能看出的电影的剧情中创作者的情感和心血。
这一次的《熊出没原始时代》,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关于成长的故事。但是除了提到的不简单的技术,还有其他的用心我们可以看得到。
影片的作曲,全部来自于著名作曲家:阿鲲(代表作《舌尖上的中国》《红高粱》)。
根据《熊出没》的相关报道,张韶涵所演唱的主题曲由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伴奏。
或许在观看电影时,孩子们所能记住的只有可爱的小狼女,机智的熊大熊二,对于配乐只能随口哼一哼,最终这样的记忆被其他事情覆盖。
但总有人能记住,当熟悉的声音想起,回忆也会被唤醒。就像《精灵世纪》的《霞光》。
这一次,《熊出没》变成计量单位是@电影票房 开的一个小玩笑,但《熊出没》能够成为计量单位,能够成为“名作之壁”,靠的还是其中的用心和质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