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学生写的好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今日起,陕西师范大学20余位老教授,将以毛笔为4500余名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墨”守传统十一载,毫尖传情,实属不易。中国书法,书写汉字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在绕梁余音中潜心品味,愿你读完深深爱上这门国粹。
《汉字是什么?书法是什么?》
《开讲啦》第217期演讲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陈振濂
电脑手机打字,把书写汉字的文化根基抽空了。
汉字
是什么?书法是什么?每一个话题的提出必须具有问题意识。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汉字是不是用笔写出来的?大家应该觉得,汉字当然是用笔写的。可是当我把这个问题倒过来问,如果你认为汉字是写出来的,那么你今天在用电脑手机的时候,是在写汉字还是在用键盘敲打汉字?
写是一个什么样的特征?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学生写字,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笔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这证明汉字的构字、书写的过程是有规则的。可是在键盘上打拼音,你是在拼写而非书写。可以说,我们今天对于汉字的认知,拼写其实已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拼音里寻不见汉字的方寸之韵,承载不了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语
拼音对于中国的汉字普及、文化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了拼音,大家读音统一,进而开始认字,识字,写字。到现在,这样的贡献有没有负面问题?
我们今天看到所有孩子学完汉语拼音以后,就用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汉字最早进入到你记忆里的要素成了“abcd”的字母,而不是点横撇捺的笔顺。这样一来,汉字几千年几百代传下来的遗传密码,会不会就此消失掉?
你现在认识汉字——只是结果是汉字而已。因为你对汉字构成的过程,逐渐推进的认知过程全部都经由拼音,全部都经由拉丁字母。
汉字,天然携带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基因。
以
古代的“台”字,向大家解释一下汉字之美。这个汉代的“台”字像不像一个宝塔?上面是“土”,中间部分有“房梁”,有“屋檐”,下面有“柱子”、“地基”。这样的字它仅仅是一个符号吗?不是。从这个字里,你就能看到中国古人造字时的“意匠”。
第二个是唐代欧阳询的“台”字,四方。用毛笔在书写的时候,中间这个“口”字是左边虚右边实,右边的转折笔画粗,留下非常“著实”的印象。这个“一”(横)比较细,呈现石刻的效果。然后把左右两边的“门窗”关严,中间的中轴线非常挺,在这个字里,你能“看到”健康、挺拔、稳重。
第三个钢笔写的繁体字“台”,传递给我们的审美信息已经开始弱化。
第四个简体“台”字,因为要简便,它原有的丰富的遗传基因慢慢流失掉了。
第五张的“台”,“人”的因素没有了,都是机械线。
第六张的“tai”,文化背景完全被抽掉了。对一个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起他对汉字的认知吗?
古埃及文化是怎么被消灭的?就是因为方便。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到今天为止还是灿烂辉煌,其中有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汉字不灭,书写笔顺、笔划的不灭。
其实拼音代表的就是西方文化,我们不是说拒绝西方文化,你可以选择拼音,但是你有没有认真地关注汉字笔划构成,甚至对它表示敬畏?这是老祖宗多少代人传下来的。汉字作为文化的承传,非常重要,同时汉字里还天然地携带美的基因,这个美的基因里还包含很多国学伦理方面的要素。
书法是一种艺术,每一笔线条都是人格灵魂的外化。
孔夫子
说,“人言为信,人无信不立。”这个“信”字里,也有强大的中国儒家文化内涵。
第一个“信”字,睡虎地秦简的“信”字,下面的“口”很大,因为竹简的幅宽窄,所以这个字就全挤在一起。武威汉简出自西北,此时的毛笔一看灵敏度就很高,所以写的“信”字比较疏朗。
第三个是马王堆的帛书,因为是在绢帛上,所以笔画上斑斑驳驳,这是一个帛书的写法。第四个“信”字最好看,第二笔的“一”(横),简直就是一个舞蹈动作,像一个飘动的袖子,上下“三横”和一个“口”缩得很紧,形成疏和密、宽和窄的交叉。
而第五个“信”字,就是非常淳朴的规范,在这字里能看到一个“庄重的人”。在先前这些“信”字上,你可以基于其字体追加各种各样的想法,到了印刷体就不行了,到了拼音更是连字都没有了。
通过这些范字,你要知道书法的魅力和写字不一样,它们血肉相连。没有汉字,没有毛笔字,就没有书法。但是,书法又不仅仅是写毛笔字,书法是一个表达,一个倾诉,一个传递我们审美的感觉。某一笔挑出去时的感觉,似京剧演员在挥手,在舞马鞭,每一个人的表达都是不一样的。
很多情况下,我们在写书法看书法的时候,是看字不是“字”,把它当作一个很美的造型,很漂亮的一段舞蹈,很好的一段乐章,每一笔线条,都是我们欣赏一个字非常重要的切入口。
守护汉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必须肩负的使命。
对
我们来说,汉字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中华民族的精髓,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就是靠汉字承载下来的。汉字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传统的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要守护的!
为什么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要去适应科技,能不能有一批科学家让机器、电脑、互联网来适应我们的汉字?到底是它为我们用,还是我们为它用?所以当下我们特别需要的是坚守。只有守护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它才千古不灭。
图/除截图其余皆出自视觉中国↑↑
饱览名家书法之韵
整编自/中国书法家协会、人民日报等↓↓
紧而不拘,繁而不赘,宽而不松,方正圆润,启承呼应,勾连之间敛气凝神聚魂。
横平竖直,浑厚刚劲,蚕头燕尾,生动潇洒,包裹四海之气象,驰骋古今之豪迈。
黑白相对,虚实相衬,动静相宜,庄谐相映,于博大精深中掂量中华文明之凝练。
魏 ● 钟繇 ● 《宣示表》
钟繇,三国魏书家,人称“钟太傅”。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自言精思学书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其传世书作《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现在所能见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以宋刻宋拓本为佳。
东晋 ● 王羲之 ● 《兰亭序》
《兰亭序》原迹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其妍美流便的风神,被后世视为行书的典范和楷模。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羲之书法,在得到《兰亭序》真迹后,曾命当朝书法名家褚遂良、欧阳询以及冯承素等勾摹数本,分赐臣下,以广布扬。真迹据记载已随唐太宗殉葬昭陵。存世的以冯摹的“神龙本”为最佳。
△冯承素摹《兰亭序》故宫博物院 兰亭特展 图/视觉中国
△冯摹《兰亭序》局部
东晋 ● 王献之 ● 《中秋帖》
王献之,字子敬,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羲之,却不为其父所囿,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其草书《中秋帖》曾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
唐 ● 欧阳询 ● 《九成宫》
横平竖直、结构严正的《九成宫醴泉铭碑》是欧阳询的代表作,被誉为楷书之宗。《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原碑石在陕西麟游九成宫,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九成宫醴泉铭》 楷书 局部
唐 ● 颜真卿 ● 《颜勤礼碑》
颜真卿,字清臣,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典范。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晚年传世书迹《颜勤礼碑》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极具大唐盛世之气象。
△《颜勤礼碑》局部
唐 ● 柳公权 ● 《金刚经》
柳公权,字诚悬,幼年嗜学,十二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金刚经》系其四十七岁时所作,原石早佚,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一字未损,极为稀罕,现藏于法国巴黎博物院。
△楷书作品《金刚经》局部
宋 ● 苏轼 ● 《归去来兮辞》
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北宋四大书法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而自成一家。他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曾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存世作品有《归去来兮辞》、《黄州寒食诗》等帖。
△《归去来兮辞》局部
宋 ● 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其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下笔平和沉稳,变化含蓄,意韵十足。
△《松风阁诗帖》局部
点击「写留言」
留下你最喜欢的一个汉字并说明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