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的事(84年未敢忘却)

中国的国家公祭日,也是向世界发出的信号,历史绝不可重演,苦难绝不可再来,人类应当也必须捍卫和平、共享繁荣。

82年的事(84年未敢忘却)(1)

▲资料图。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网

12月13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国家公祭日。在这个举国致哀的日子,我们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也向所有奋起反抗外来侵略、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我们没有忘记,历史便不会忘却。

历史的时间轴已经来到2021年,距离那惨绝人寰的一幕已经过去了84年。令人心痛的是,到现在为止,南京大屠杀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61位。逝者已远,但历史不会磨灭。在这一天,14亿人共同祭奠,目的就是为了让昭昭历史永存世间,提醒着和平岁月的来之不易,进而凝聚全民族奋发蹈厉的力量。

82年的事(84年未敢忘却)(2)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爷爷抱着我被日军刺成重伤 他用生命保护了我。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相当的底气告慰同胞。相比于当年的山河破碎、国将不国,今日之中国已经翻天覆地。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百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也不复当年贫弱受辱的国际地位,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那写满屈辱的一页,已经被我们彻底翻过。

82年的事(84年未敢忘却)(3)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家中3人被杀 和母亲在尸体堆中寻找舅舅。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而站在世界的角度看,法西斯军国主义不仅侵略他国,也会给本国人民、世界人民带来巨大伤痛。所以,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块伤疤,其间的历史教训属于全人类。中国的国家公祭日,也是向世界发出的信号,历史绝不可重演,苦难绝不可再来,人类应当也必须捍卫和平、共享繁荣。

82年的事(84年未敢忘却)(4)

▲国家公祭日前夜 南京高校师生烛光祭默哀缅怀死难者。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今天,我们格外需要擦拭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地重温人类共识,打造真诚、团结、友好的国际社会空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国家至今仍在历史问题的认识上暧昧不清,缺乏深刻反省;一些国家也仍抱着冷战思维,挑动国际社会对抗、分裂。这些,都不是人类迈向未来的正确态度,理当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抵制。

82年的事(84年未敢忘却)(5)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岑洪桂:3岁弟弟在屋里睡觉 被日军活活烧死。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尤其是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原本全球互联的世界面貌遭受重大挫折,动辄穿越国境线的病毒,也在强烈提醒着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在世界各国深度交融的当代,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撕裂与对抗更不会有出路。人类必须携起手来、寻找对话与沟通的可能,开辟和平发展的空间。

也正因为中国经历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程,所以我们格外珍惜和平,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发展,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基于此,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响应。

82年的事(84年未敢忘却)(6)

▲资料图。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网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日益展现着与国力相匹配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毫无保留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加强科研攻关合作;中国发布碳中和时间表,承诺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入世20年回望,中国已经完全兑现所有承诺……中国正以实际行动,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发展动力。

82年的事(84年未敢忘却)(7)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方素霞:在逃难路上饱受折磨 80多年过去还常做噩梦。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当年的炮火硝烟已经散去,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也前所未有,但人类面临的问题并未消失。今天,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经历新的大调整大变革,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并威胁全球。

但是,无论未来将向何处去,和平与发展也当是永恒主题。今天的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站在历史的高度、胸怀人类的福祉,已然做出了负责任的选择。在中国国家公祭日这一天,这个问题也值得全世界深长思之。

编辑 马小龙 校对 张彦君

值班编辑 吾彦祖 康嘻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