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

摄影与收藏,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在越来越被大众所追捧的收藏领域,有关摄影物件的收藏依旧相对属于偏门。

民间的摄影收藏虽然远未达到火爆地步,但也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至少,喜欢照相的人绝不会比喜欢手串的人少吧?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1)

当然,喜爱并不意味一定要收藏,况且收藏和收集还不同,前者较比认真,持续性强;后者较为随意,随买随卖。比如我以前就喜欢收集与摄影相关的物件,但没拿它们太当回事;如果碰到别人想买,挣点钱就卖了。

有言道:萝卜白菜,各有所好。此话不假,把它套用在收藏领域更为贴切。即便在摄影专项收藏领域,人们所喜欢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摄影方面的收藏品不一定都价格昂贵,但买下的人一定是较喜欢此物或认为其能够保值,收藏品的选择及价值会因人、因地、因品位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照相机。

欧美人也许会为一架中国产的“土相机”所痴迷,而中国人却更愿意为一台 1940 年代芝加哥生产的高级照相机掏大价钱。这里有一条基本定律:一般情况下,卖得上价的收藏品,曾经在产地也相对昂贵。

比如瑞士是制表大国,但像百达翡丽这样的名牌货色,在当地也绝不便宜,一出国门岂不更贵?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2)

二战前生产的徕卡 3C 相机,能完好保存到现在的已经为数不多

总之,物以稀为贵,当年我打算在德国买个徕卡照相机,认为能在产地“捡个漏”,但实际情况是,它在德国的价格一点也不比国内便宜,因为徕卡照相机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被贴上昂贵的价签儿。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数量——少。

早年间德国生产的徕卡相机与 135 小相机的销售量和今天相比体量很小,然而时隔几十年,能够被完好保存下来的更是稀有。

据说,1936 年的时候,1.2 亿人口的美国卖出了 2.5 万台徕卡相机,这个数量对当时的德国相机制造厂商来讲,已经是不得了的销售业绩了。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3)

1960 年代,只有尤里·布连纳这类知名人士,也许才能买得起多台德国高档相机

那么不难想象,这 2.5 万台徕卡能完整无损留到现在的能有几台?于此同时,另有 18.5 万台新式德制 135 小相机被英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和俄罗斯人,以及德国人自己买走。听上去这个数量好像不少,但历经 80 年,现在能完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总之像徕卡这样的相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太便宜。我的一个喜欢“旧货”的朋友,2015 年 10 月在葡萄牙一个偏僻地方的书店里发现一台八成新徕卡 3C 型相机,皮套和滤镜都有。店主开价 700 欧元(按 2015 年 10 月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 5000 元左右),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4)

德制林哈夫新闻相机,当年跟徕卡价格相当,但在今天的收藏市场卖不过徕卡

这样的价格,虽然在国内已无太大升值空间,但在我看来,还是物有所值。中国的相机收藏者如今满世界地买,比德国人对徕卡还着迷。我曾经在德国的二手相机店询问徕卡时,店员轻描淡写地说:“是的,我们有很多徕卡相机,你可以买一个回去当旅游纪念品。”

相机不是手表或把玩的物件,由于相对体积较大,结构复杂而精密,零部件以千计,故仿冒甚难;同时,相机怕磕碰,又多在户外使用,难免雨淋日晒,所以能够被完好保存至今的老相机为数不多。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5)

早期德国禄来相机的广告

但在今天的相机收藏市场中,曾经价格就很昂贵的相机反而比普通老相机数量要多,这也许是因为昂贵相机的拥有者在使用方面会比较在意,便宜相机不太被使用者爱惜的缘故。

然而,普通老相机虽然存量很少,但并不意味着价格昂贵。相反,徕卡相机虽然存量相比较多,但价格依然坚挺如故。

在今天的二手相机市场上,想买一台品相不差的徕卡 3 系或 M 系相机并不难,仅北京的两家摄影器材城就有上百台此类相机可供选择。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6)

二战前德国生产的康泰时相机,做工精湛,但在相机收藏市场并不吃香

但如果你想找一台 1950 年前后日本生产的模仿徕卡 3F 的 NICCA 照相机(尼康公司生产的一个徕卡拷贝机型),就要费一番周折,而且很有可能空手而归。在相机收藏领域,徕卡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世界范围内模仿徕卡制造相机的国家不在少数,其中仿得最成功的当属日本。早期日本佳能、尼康,甚至美能达和雅西卡等品牌都有过仿徕卡 3 系的杰作。

客观来讲,佳能与尼康的仿制品在金属机身和相机内部制动工艺水平方面不输德国厂家,只是在镜头玻璃方面略逊一筹。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7)

正在用徕卡 M6 相机拍照的电影明星休·格兰特。名人喜爱用徕卡相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徕卡的知名度

日本仿徕卡机型除顶盖刻字不一样,其他方面与徕卡不相上下,但价格却比德国原厂徕卡差了一截。而中国和俄罗斯生产的同类产品就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这里有一组仅供参考的数据:据 1956 年相机报价,德国徕卡 M3 相机最低配(这里指镜头配置)也要卖 275 美元,高配售价 500 美元,也就是说,与大众牌小轿车只差了 100 多美元的价格。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8)

两款 1960 年代生产的德国普及型相机

同一时期的另外几个德国大品牌相机禄来、康泰时、林哈夫的价格也不相上下。其他几个小品牌如福伦达等,走中档路线,售价约在 150 美元左右,但普通人也依旧买不起。

爱克发相机相对最便宜,不到 100 美元就能拿下,所以这个牌子的相机直到现在都卖不上价。

如今,新徕卡高配数码机的售价大约也要超过 10 万元人民币,这个钱买一辆普通小轿车也差不多。而 1950 年代的日本相机很少超过 100 美元,即使尼康和佳能仿制德国的几款高级相机,也只敢标价在 100 美元上下。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9)

1950 年代生产的日本柯尼卡相机,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中,品相好的能卖到 2000 元左右

相机收藏领域基本遵循市场规律原则,中国制造的仿徕卡 M3 的红旗 135 相机和仿哈苏的东风牌 120 相机虽然现在市场价不低,但由于数量极少,所以没有可参照性。

大约 1970 年代末,每当走过王府井东风市场的照相器材柜台,我都要朝里望一眼。售货员身后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一台东风牌照相机,还有几个附加镜头,标价 8500 多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算是天价。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10)

前苏联仿制德国生产的仿徕卡机型,现在仍然卖不上价

那时我的月收入不足 20 元,不吃不喝也要 30 多年才买得起这台相机。尽管这台东风牌照相机在当时极为稀有,但相比徕卡还是逊色很多。

去年春季,香港徕卡专项拍卖会上的稀有物件,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但是,在众多德国品牌的照相机里,像徕卡这样成功的只是个例,其他品牌在今天的相机收藏市场并不吃香,相当一部分还卖不过同时代的日本老相机。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11)

这也是一款德国的“败笔”相机,在光学仪器之都德累斯顿生产,在收藏市场一直卖不上价

以我愚见,在整个收藏领域,也许唯有相机收藏市场较为规范、几无乱象。

而其他收藏领域,或假货横行,或漫天要价,没有规矩。我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照相机难以造假,使造假者无利可图。

曾有人问我:手表与相机同为西洋造精密金属物件,为何现在手表仿冒品横行于世、真假难辨,甚至连瑞士人自己都很头疼;而照相机虽也有仿冒品,但往往工艺低下、制作粗劣,一看便知不是真货。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12)

类似这样的杂牌相机,在当今收藏市场上很难卖过千元

其实,照相机相比手表,制作难度不是高一点儿,而是要高很多。好相机首先必用真材实料,工厂硬件设施永远保持世界一流水平,厂址几乎都设在山清水秀之地,科技研发水平与时俱进,从业人员更不滥竽充数且待遇优厚,而生产出的产品,既要满足盈利,也不能吓跑买主。

仅上述几条,就决定了相机造假的成本极高。打个比方,想用黄铜冒充金子,听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弄不好连本钱都搭进去。

现在,世界范围称得上相机强国的,原则上只剩德国和日本。大约 70 多年前,有些国家也想挤入这个行列,其中也包括咱们中国,但最终一个个都“败下阵来”。

老相机变成艺术品(让你也可以成为收藏家)(13)

著名的徕卡 M3 相机,1954 年推出,经久不衰,是相机收藏市场的宠儿

相传 1947 年,美国芝加哥有一个厂家,推出一款外观漂亮、功能先进的 135 照相机,起名“富通”,售价高得吓人—— 700 美元。因为销量不理想,又降到 500 美元,还是问津者寥寥,没几年就倒闭了。

这样的相机,虽说质量也许不差,但名气远不如德国相机响亮,牌子还没“闯”出来,价格先上去了,此乃产品营销之大忌。但这款“倒霉”的相机却因祸得福,在现在的相机收藏市场,这款“短命”的美国相机因其十分罕见,成为唯一一款能与徕卡售价旗鼓相当的相机品牌。

相机收藏市场的风云就是这般令人难以把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