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怎么样了(柳传志三次卸任)

近日传得沸沸扬扬的柳传志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终于靴子落地。

12月18日下午联想控股正式发布公告,现年75岁的柳传志辞任联想控股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自2019年12月31日生效。柳传志获授“名誉董事长”称号,并被聘为资深顾问。

与此同时,根据公告,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执行董事宁旻接任公司第二届董事长及提名委员会主席,2020年1月1日生效。

此外,据联想方面透露,联想控股执行董事、总裁朱立南卸任公司总裁,将继续担任联想控股董事,并任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

公司高级副总裁李蓬出任首席执行官(CEO),董事会亦提名李蓬为公司执行董事。宁旻、李蓬成为联想控股新的领导核心。

柳传志怎么样了(柳传志三次卸任)(1)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

现年75岁的柳传志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卸任了。柳传志在公开场所不止一次说,“想退休做个快乐老头儿。”

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柳传志参与并见证了大半部中国科技和互联网的商业史。

1984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时年40岁的柳传志响应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号召,走上创业之路。

1984年被人们公认为是中国企业家元年。那年5月国务院发布第67号文件规定,要求在完成指令性计划后企业超产部分的商品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范围内浮动;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时间,“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推行激发了众多企业。

不少日后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在这一年加入创业大潮,如刚刚挖到第一桶金成立万科的王石、出任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创立“东方魔水”健力宝的李经纬……而柳传志也是这批传奇人物其中之一。

柳传志怎么样了(柳传志三次卸任)(2)

柳传志与王石

1984年的秋天,柳传志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所)“下海”,在中关村的一间20平方米的传达室内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当时11个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中年人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宣告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正式成立,这就是联想公司的前身。而当时的创业资金就是中科院计算所给的20万元(当时中科院持股100%),这11人创业时,柳传志最年轻(40岁),是中科院人事局的干部。

早期的联想,其主要业务是在大陆代理美国AST电脑,同时捆绑销售其自研的汉卡。AST微机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迎来黄金时代,而联想则拿下了它在大陆销售的独家代理权,因此联想几乎垄断了AST电脑在大陆的货源。

乘着这股东风,联想迅速积累起来原始资金。但是彼时的联想只是代理别人的产品,而柳传志的理想却是找到一条道路,把计算所里躺在实验室的技术方案,做成产品卖出去,变成实实在在的利润。因此1994年,柳传志让联想走上了“贸工技”的路线,开始研发“做中国自主品牌的电脑”。其后自1997年起,联想连续八年占据中国个人电脑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统计,2019年三季度,联想集团在PC领域全球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为24.6%,而惠普的份额为23.8%,排名紧随其后。

柳传志第三次卸任

早在1999年,55岁的他就萌生退意,并在2001年将联想分拆——制造PC的联想集团和IT产品分销商神州数码,分别由杨元庆和郭为执掌。柳传志自此不再担任联想集团CEO。2004年,联想集团宣布收购IBM PC业务,柳传志第一次宣布退休,将联想集团董事长一职交给杨元庆。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联想集团业绩大幅滑坡,公司陷入困境。2009年2月,柳传志重返联想集团出任董事长,当时柳传志如此解读自己的复出:“联想如果有事需要我出来,我会坚决出来,这种准备随时都有。”

而在联想集团重回轨道之后,2011年11月,柳传志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

不过与联想集团两次的卸任不一样,对于这次的主角——联想控股,柳传志一直牢牢把持着董事长的位置,特别是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后,柳传志从此将精力全部放在联想控股。根据联想控股财报,截至2019年6月30日,柳传志作为个人,共持有联想控股2.88%的已发行股份。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日常接触比较多的手机、电脑等联想产品其实隶属于联想集团,而联想控股则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2000年后,有感于创业时期缺钱少经验的捉襟见肘,以及对科技、实业发展勇于创新的寄望,柳传志带领联想实现了多元化转型。2001年6月,专注战略和财务投资的联想控股成立,目前持有联想集团23.8%的股份。此外,联想控股逐渐进入地产、农业、金融等领域。

战略投资方面,联想控股以长期持有为目的,在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与食品等五大领域打造支柱型业务;财务投资则通过君联资本、弘毅投资、联想之星布局科技、医疗、食品等领域,助力更多年轻、有潜力的企业不断成长。

2015年联想控股在港交所上市,柳传志将此称为“收官之作”。

联想控股成立后,数年间接连完成了几宗大型收购,如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2014年联想宣布以29.1亿美元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2018年7月联想控股公告称,以15.34亿欧元(约合117.40亿人民币)的现金,收购卢森堡国际银行89.93%股份。柳传志将这次收购称为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之后的又一大并购案。他还透露,卢森堡国际银行未来也将在合适时间考虑上市。

宁旻、李蓬新组合诞生

联想控股董事会认为,宁旻1991年加入联想,历经企业发展的多次变革和重要发展阶段,对企业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实践。李蓬加入联想16年,具有国际化背景,常年协助朱立南负责战略投资业务,无论对投资还是企业运营,都拥有深入的专业判断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从此次接班安排可以看出,作为联想控股最高决策管理层,宁旻、李蓬“新组合”诞生。

柳传志怎么样了(柳传志三次卸任)(3)

宁旻

柳传志怎么样了(柳传志三次卸任)(4)

李蓬

“传承”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的发现与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动力,也是联想控股长期开展的战略性工作。“今天的联想控股战略明确,班子成熟,传承计划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在董事会的支持下,我和朱立南精心设计、长期准备的系统规划。此次人事安排,充分符合公司的现实与长远发展诉求。”柳传志说。

据了解,宁旻早在1991年就加入联想。目前在联想控股,宁旻主要负责公司的财务与资金、资本运作、风控与审计,以及资本市场和公共关系等相关工作,并主持财务投资业务的运营管理。宁旻在联想系公司融科、联想之星、君联资本和弘毅投资等联想亦公司亦担任要职。据悉,此前联想控股上市和港股首家全流通试点也是宁旻主导。

据了解,宁旻历任柳传志的助理、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2012年宁旻被任命为担任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兼执行委员会成员。2014年,在联想控股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宁旻获委任为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2018年12月1日,联想控股宣布提名宁旻出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宁旻从而成为继柳传志、朱立南和赵令欢后的联想控股第四名执行董事。

目前宁旻除了手握实权,在联想控股中持有相当比例的股份。目前柳传志、朱立南以及宁旻三人的个人持股比例分别为2.88%、2.03%和1.52%。

李蓬则在金融领域则颇有建树,在主持金融服务领域和海外投资期间,布局完善的金融服务业务板块、组建海外业务投资团队,带领团队完成了对卢森堡国际银行的并购。李蓬目前亦担任卢森堡国际银行副董事长、拉卡拉、正奇金融、考拉科技等公司董事。

接班人选曾众说纷纭

不少业内人士对于宁旻接班比较意外。此前外界普遍认为联想控股总裁、执行董事朱立南会接任董事长一职。而在此次公告中,现年57岁的朱立南也宣布卸任现联想控股总裁,但继续留任联想控股董事,并保留联想控股旗下君联资本的董事长职位,也不会在其他平台任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朱立南,柳传志的接班人候选也众说纷纭。

原联想集团二号人物刘军重返联想当时被外界认为是刘军接棒柳传志的信号。2017年5月,杨元庆发表内部信,宣布联想中国区将重组为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集团(PCSD)和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同时也宣布原联想执行总裁、移动集团总裁刘军将回归联想,担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领导中国平台及中国区PCSD业务。今年也有联想内部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刘军有机会接班柳传志。”

此外,有消息人士透露,此前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和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都曾被认为是柳传志接班人候选。

“新”联想控股何去何从

柳传志卸任联想控股的“掌舵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关注着柳传志的动向之余,人们也关心着联想控股下一步会做些什么。近年来联想控股的“造血”功能有所降低,2018年,联想控股收入人民币3589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43.62亿元,同比下降14%。而今年上半年,联想控股营收1793. 11 亿元,同比增15%;净利润26. 65亿元,同比下降6%。每股基本收益为1.14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6%。

在今年的半年报会议上,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表示,未来,联想控股将继续聚焦业务基本面和运营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持续优化投资组合,强调资源回流并提升运用效率;进一步研究推动资产组合内的资源协同,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与价值成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宁旻、李蓬“新组合”在商业模式和战略规划新的突破将决定控股公司的盈利能力。

采写:南都记者孔学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