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雄马驹桥(谢文雄榕树是故知)

栏目:文棚

梓里兰榕(散文)

枝叶葳蕤、亭亭如盖的两株榕树;香远益清、挺立临风的两棵玉兰。这“天生地造自钟灵”的四树嘉木、游子眼中的标志性“圣物”,就生长于家乡的寨门头双侧,榕树近寨门,玉兰在两边。

谢文雄马驹桥(谢文雄榕树是故知)(1)

家乡嘉木,沐精浴华,临风吮露,迎兔送乌,朝阳入夜,朝朝暮暮,顾盼游子,荫佑乡人。只是双榕立天地间已1000年,两兰站寨门头“哨出”,却只有100多年。

故土自古以来就是南国美丽水乡,村前寨后湖泊点缀,湖面清波荡漾。水为生命之本,普宁梅塘境内有湖泊逶迤绵延几十里,清流从上游群山之中积聚并注入普宁火烧溪,然后蜿蜒向东,流经里湖镇,入梅塘,在梓里结“珠”成湖泊;再慢慢向东,汇流于榕江。由于水的曲折环绕,家乡自古以来就有“浮水莲花”、“水上莲花”之美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水木年华,相佑荫益。在梅塘,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几百年树龄的名木。诸如眼前寨门头这两棵有一百多年的白玉兰树,是村里德高望重、敬天惜物、爱树成癖的八叔公年少时种下的。据说,于八叔公逝世那年(享寿96岁),这两株常年枝繁叶茂、迎风挺立的白玉兰,却在那一年无缘无故的枯萎凋零,那些香气氤氲的高雅差点成为一种记忆。那一年是1972年,没有风灾也没有雨祸,只是种植的人离世,然后,得天地灵气的“灵物”枯萎垂怜。过了几年,白兰树才慢慢长出新芽,重新焕发生机,花开灿漫。至今它仍然顽强地活着,见证着家园邦国的兴衰变迁。树木之有灵性略见一斑。

在刚刚见识白兰树的时候,并没有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而是被一阵清香唤起了熟悉的淡雅情愫。走近抬头一看,却发现白玉兰撑起的一片天空不是想象中的触手可及。其灰白树表上有一道道黑色痕迹的树干,笔直傲立,苍劲古朴,表面粗糙。轻轻合抱,一人不能及。

谢文雄马驹桥(谢文雄榕树是故知)(2)

每次回乡,我还会像信徒般虔诚地拜谒村中的“双星古榕”。据乡人回忆,双星古榕树,其成长年龄应在800至1000年间。据称,没有乡寨之前就有它。双星古榕是两株同龄相伴长生古榕树,它生长于南国鱼米水乡,锦绣膏粱,风华绝代。 “老大们”说,榕(神)树是天地赐宝,长生在此世世代代为家园“守水把财”。除了生于同龄,双星古榕的北面那株,肥美雍容如贵妇;南侧那株,高大挺立似壮士。两树相伴相依约千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朝朝暮暮,暮暮朝朝,长相知不相疑永相随,不离不弃,“夫唱妇随”,卿卿我我。乡人赞叹像天上南辰北斗!是为双星古榕。

榕树是长寿的象征。南方多地自古有拜榕树做“干妈”、“干太公”的习俗,它们也是家庭和睦的象征。每年正月十五,乡人会折取榕树的枝叶,插于香炉上。在家乡人看来,榕树可以为家族辟邪,保一方平安。

取水中浮游的水牛形象,打造十八湾的格局。湾即曲,取曲水有情,藏风聚气。从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梅塘人建造方正的祠堂,挂起姓氏灯笼,传承先祖遗芳,并在寨门前种下乡土树种——榕树,象征着长长久久、知行合一、忠良不二之意蕴。

明清时代,梓里寨前开阔,一望平川,藤萝草灌,撑堆漫野。因此,家乡的榕树就是承载乡愁的圣物、标志物,许多风雨江湖、漂泊四海的游子,从弯弯小道进入桑梓故里,一旦看到家乡的榕树,那种困惑经年的“风吹树叶、雨打浮萍”的无根乏力之感顿时一扫而光,满眶的热泪充盈而出,安宁平和的情绪溢满心际……

堂叔12岁时告别故里,飘洋过海跟随乡人到达泰国佛统,和老三叔、三老婶会合。至35年后的1974年,于一个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晚上,独自静悄悄返回故土。在经过县道,转进乡道后,已经忘了归乡路。经多次问询之后,堂叔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回想家乡的明显标志物,但都记忆模糊;最后到达故乡的寨门头,看到了两棵枝叶葳蕤的榕树,他欣喜万分:“榕树就是我的故人啊!寨门头右侧就是我‘二姆(我祖母,我祖父排行第二)家’了。我海外漂泊了35年,衣锦夜行还乡了,到家了!”我祖母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话结巴:“侄儿有本事、有本心,才第一位从暹罗回乡探路!相信其他亲人会相继回乡的。”

故乡善懂人意、深孚民心的嘉木,一树一世界。古榕、玉兰那遮天盖地的繁枝茂叶,投下浓浓的绿意,荫佑着村人,让人安宁祥和。美妙而清脆的鸟鸣,悠悠地展现着自然乐章的魅力。

(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外地来稿不论公开发表与否,皆有可能采用。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稿一投。投稿邮箱: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