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位置在地图哪里(颐和园周边安河桥的前世今生)

颐和园位置在地图哪里(颐和园周边安河桥的前世今生)(1)

清雍正二年(1724)在今天的安河桥村北侧设有圆明园护军营正红旗,并在附近设“丰益仓”,为出行方便,在临近的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桥,取“安澜平和”之意称“安和桥”。

颐和园位置在地图哪里(颐和园周边安河桥的前世今生)(2)

安河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大约在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拱桥,并谐音为“安河桥”。1963年遭受暴雨袭击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

颐和园位置在地图哪里(颐和园周边安河桥的前世今生)(3)

安河桥名

“安河”取“安澜平和”之意,乃“安定河水,防灾慰民”。安河桥距颐和园北宫门0.5公里。安河桥其功能是:在正常水情下向甕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输水;在山洪暴发时,则向清河排洪。元代是京杭大运河通惠河的上游水源。早年这一带水资源比较丰富,山泉处处,四季长流;夏季山洪下来汇流于此,加上河水涌入,容易发生险情。清嘉庆,此处就设有水文观测值房,派官兵昼夜监控水情。至今,水务局在此也设有水文观测机构,夏季随时测量河水水位,预防水灾。

安河桥简介

安河桥是清雍正年间架设于长河之上的一座石拱桥,俗称罗锅桥。原本是一座木桥,后乾隆年间改为石拱桥,石额曰安和桥,后改为安河桥。清雍正二年(1724),在安和桥西北侧设立圆明园护军八旗正黄旗和正红旗营房,其驻军的主要使命就是保卫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以及皇室的安全。那时,交通不便,皇家还在河道旁建设一座粮仓,称丰益仓。此项储备,主要是圆明园护军八旗的军粮。当时,圆明园护军八旗兵丁有万余人,年需俸米六万六千三百余石,这些军粮都是要通过设在安和桥头的漕运码头运往丰益仓的。古人建设粮仓多邻水源,以便漕运和防火。丰益仓即是一个典型。安和桥附近有三座石刹:兴隆寺、三官庙和三圣庵。兴隆寺供奉关老爷和龙王爷,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圣庙供奉刘备、关公和张飞。三官庙内有一清乾隆年间立的石碑,铭文称该庙“左绕长河,右列金山”,是块风水宝地。如今,除兴隆寺建筑尚存外,其余两座古刹已经消失。50年代,这条水道还是碧波长流的。夏天,孩子们沿河洗浴戏水捉虾捕鱼,妇女们则在河边上洗衣、洗头。更有驴、马、牛、羊、骆驼等牲畜在河边畅饮。在现在户籍人口中,这一带的居民大约有30%是护兵八旗的长官兵丁的后裔。不过,他们中很少有人会说满语、会写满文了。安和桥北到北安河有一条土道,途中安和桥是一座重要的跨河桥,此桥为民众往来提供方便,也为解放战争出了力。1963年发大水,山洪将原安和桥石拱桥摧毁。后来,安和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古桥石拱的题额“安和桥”石刻,被镶嵌在桥旁的一户民宅的墙壁上,原来的石质桥墩被堆在桥畔。

安河桥现状

现海淀地域历史上河湖棋布、名泉众多,水量充沛,清澈甘甜,为北京城重要供水源地。1965年,修建京密引水渠,其河道大体是沿袭了元代京杭大运河白浮泉至甕山泊的故道。在青龙桥以北约0.5公里处架设一座新安河桥。桥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上的护栏板和望柱都是白色大理石,桥宽约25米,长约60米,河面上碧波荡漾,两岸绿柳成行,将石桥衬托得格外美丽。新桥与古桥相距约200米,遥遥相望,风景极佳。,历史上的长河逐渐断流干枯,难以满足城市供水之需。2009年9月28日北京地铁4号线开通后,北端终点站设安河桥北站,此车站因地处于“安河桥”以北而得名。安河桥可以观赏郊外风光,秋天,仰视金山上的满山红叶,令人心旷神怡;冬日的郊外宁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