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对孩子真的挺好吗(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你听过这样一首歌吗?——《女人是老虎》。
歌词大意是,一个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女人是老虎,所以你遇到她们的话,最好要离远一点。有一天小和尚下山了,他看到女人的时候非常害怕,但最后他却发现女人是既温柔又可爱的,于是就非常的困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当然这是一个故事,说明了女人对于和尚来说,是一种危险的诱惑。
在这里,老和尚是小和尚的主要照顾者,扮演了妈妈的角色。我们都知道,妈妈常常会提醒孩子这个世界是可怕的,要各种小心。
有的妈妈会以“男人很可怕”的提醒,让孩子觉得害怕,从而对孩子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
“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这句话会让孩子排斥男性
我曾有个个案。
她小时候很聪明伶俐,爸爸特别宠爱她,但是因为妈妈跟爸爸的关系处在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所以当她跟爸爸亲近的时候,妈妈就会跟她说很多关于爸爸的坏话。
实际上她爸爸并不是如此,但是因为她小时候还没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所以就认同了妈妈说的话。当爸爸走近要抱她的时候,她会逃开,不敢跟爸爸亲近。
等到她长大后结婚了,哪怕丈夫一直对她很好,她还是要在丈夫身上寻找各种不好的地方进行指责。
在跟丈夫的亲密关系中间,她内心也充满矛盾;一方面她很享受这种亲近,另一方面,她会莫名其妙地想推开丈夫,觉得恶心,无法享受亲密。
后来这位来访者的父亲去世了,她就变得特别抑郁,两三年都走不出来,她跟丈夫的关系也更疏远了。
其实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灌输给了她的一种负面体验,让她无法跟男性亲近。
如果一旦亲近,就会感到似乎背叛了妈妈。所以她一直不敢背叛妈妈,直到40岁了,在男人面前还是非常的小心翼翼。
所以,在这个案例里边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女儿认同了妈妈,首先敌对的就是爸爸,尤其是在一些父母之间有冲突的家庭。
在这个过程中,女儿会认同妈妈对男人的愤怒和恐慌,甚至可能延伸出一种拯救者的心态:一方面同情妈妈,另一方面厌恶和排斥爸爸,跟爸爸敌对起来。
“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这句话可能源于妈妈两方面的认知
首先,妈妈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可能是反映了她内心强烈的情感依赖。
情感依赖指的是过于喜欢,或者寄托个人感情于某个人或者某个物品上。
一方面情感依赖会让人把伴侣理想化,觉得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人来依靠,所以会去美化对方,对对方有期待。那么当期待落空以后,就会激发出内心的焦虑和愤怒,感到难以适应。
另一方面,有些妈妈在单亲家庭或者重男轻女的家庭长,或者妈妈有被抛弃或背叛的经历,比如丈夫出轨,就容易对男性产生巨大的愤怒,并且将自己的个人情感过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
其次,和爸爸关系不好的妈妈,会不自觉把女儿看成自己的假想敌。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这里面是有心理动力过程的。同样的,如果爸爸妈妈关系不好,当她看到丈夫跟女儿之间特别亲近的时候,心里会有一些醋意,但是她不能表达出来。
那么当女儿长大了,妈妈就会想把女儿早点嫁出去。而这种母女之间的争夺是隐藏得很深的,没有人会愿意去承认这一点,也可能根本意识不到,但是很可惜,真相就是,它的确存在。
妈妈的认知
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
在某些家庭中,当妈妈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的时候,也可能包含了害怕被女儿抛弃的焦虑在里面。而妈妈的这种情绪,会给女儿的认知和人生带来两个极端的影响。
第一,如果女儿认同妈妈,那么妈妈对男性的愤怒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女儿对男性的认知,让女儿潜意识里不相信男性,并且会泛化为拒绝接触任何异性。
一些女孩可能会在性心理发展上面,成为另外一种极端的方式,就是男性化特征,或者说发展为同性恋。
第二,如果女儿不认同妈妈,那么她可能就会永远停留在女儿的角色里边。
很多女孩不愿意去成为男人的妻子,不愿意去成为妈妈。因为她不认同自己的妈妈,所以她也不愿意去当一名妈妈,或者说一名妻子。
调整自身情绪
给孩子建立安全感
那么如果你发现自己是一名过于焦虑的妈妈,或者意识到自己常常不自觉给女儿一种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的概念,可以怎么做呢?以下是我的3点建议。
首先,你需要停止不幸的传递。
如果作为一个妈妈,你不希望自己女儿重蹈你的命运,就不要把你自己婚姻的不幸,再一次传递给她。
有时候,有些男人真的不是好东西,但是不管怎么样,创造一个相对来说不错的父亲的印象给女儿,有利于女儿跟父亲,以及以后跟男性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
也许他不是个好丈夫,但他有可能是个好父亲。你不能排斥他作为一个好父亲,而给予女儿的爱。
请留意,当你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的时候,其实这是一个认知偏差的现象,叫泛化,是逻辑上面的问题。
可能你遇到的这个男人比较渣,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因此,我们要调整自己的认知偏差。
所以也许你可以告诉自己的女儿说,你爸爸确实并不是这么好,但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其他好的男人,而你跟那些好的男人在一起的话,你还是能够追求到自己的幸福的。
这样的话,最起码能够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相对健康的观念,而不是一个扭曲的、病态的世界观,或者一种不安全感和认知偏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