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之死宋江吐血(四句偈语加上三个细节)

如果“天才威”看了鲁智深坐化的整个过程,他肯定会仰天大叫:“这不科学!”

确实不科学,而且也不合情合理:连什么是“圆寂”的含义都不知道的鲁智深,又怎么会把“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挑出四个字,把潮信和圆寂联系起来?这种字谜应该是智多星吴用常玩儿的把戏,扁担倒了不知念个“一”字的鲁智深,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多歪心眼儿。

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智真长老的四句偈语,再加上三个细节,似乎可以证明鲁智深根本未死,至于宋江吴用是否知情,那就要有请读者诸君慧眼明辨了——宋江和吴用实在歹毒:如果没有武松心思缜密的巧妙安排,鲁智深必死无疑。

鲁智深之死宋江吐血(四句偈语加上三个细节)(1)

鲁智深是不识字,这一点我们在《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有明确描述:“鲁提辖正行之间,却见一簇人围住了十字街口看榜。鲁达看见挨满,也钻在人丛里听时,鲁达却不识字,只听得众人读道……”

鲁智深不识字,这可不是装的,如果他认识自己的名字,看到榜文上的“鲁达”二字,就应该撒丫子开溜,而不是一脸懵圈地凑热闹围观。

鲁智深不知道什么是潮信,也不知道什么是圆寂,这一点在《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中也写得很明白:“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

鲁智深不识字是真的,但不知道何为“圆寂”,明显是在表演:你在五台山文殊院和东京大相国寺两处呆了那么长时间,怎么连一次葬礼都没参加过?即使没参加过葬礼,两座大庙的塔林,他总该去过吧?

鲁智深之死宋江吐血(四句偈语加上三个细节)(2)

如果我们细看相关典籍,就会发现圆寂并不专指死亡:“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槃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

从上面的典籍解释中,我们知道“圆寂”与“涅槃”、“再生”其实是同义词,于是智真长老那四句偈语就很好理解了: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说的就是鲁智深斩夏侯成(擒在古代有斩杀的意思,鲁智深杀了夏侯成)捉方腊之后,就应该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解脱,这种方式就是诈死埋名——他跟太尉高俅有仇,进京做官,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智真长老的这四句偈语解释清楚了,咱们接下来再看三个细节,就足以证明鲁智深未死,也可以看出宋江吴用有多歹毒。

鲁智深之死宋江吐血(四句偈语加上三个细节)(3)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细节——鲁智深千叮咛万嘱咐,让宋江别把自己烧了:“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功名利禄)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鲁智深已经明确告诉宋江,自己即将归隐遁世,请宋江配合一下,不要像铁拐李的徒弟那样,把师父的肉身烧掉——八仙传说中,铁拐李原本英俊潇洒相貌堂堂,元神远游的时候,他徒弟误以为师父已死,一把火烧掉了肉身,弄得这位半仙只好借瘸腿乞丐的身体复生。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个细节,这个细节可以证明,鲁智深“圆寂”,武松是知情的,而且还是具体行动的主要策划者:“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

鲁智深之死宋江吐血(四句偈语加上三个细节)(4)

武松和鲁智深倒吊三天也控不出一滴墨水,看见三碗不过岗和砂锅狗肉,那自然是十分欢喜,但是那“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对这二位草莽英雄来说,一点吸引力都不会有,他们没把月亮当烧饼就不错了。

鲁智深和武松十分欢喜,肯定是经过半夜密谋,已经把假装坐化而真金蝉脱壳的细节都商量好了,设想着未来兄弟二人可以在六和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逍遥快活,再也没有昏君奸臣骚扰,那心情必然十分轻松愉快。

最后咱们再来看第三个细节:整个“圆寂”过程,都没说鲁智深停止了呼吸。

鲁智深之死宋江吐血(四句偈语加上三个细节)(5)

鲁智深如果真的“圆寂”了,就应该看淡并放弃一切,根本没必要让人“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而且宋江看到的鲁智深,只是“不动了”——坐着不动如木雕泥塑,原本就是和尚的看家本领,唐僧在西天取经的时候,别的本事没有,打坐的本事却是超一流:“我幼年遇方上禅僧讲道,那性命根本上,定性存神,在死生关里,也坐二三个年头。”

唐僧能坐两三年不动,鲁智深虽然“不务正业”,但是坐个两三天,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最后烧掉的,只是一个不知装了什么东西的“龛子”:“五山十刹禅师,都来诵经。迎出龛子,去六和塔后烧化。”

鲁智深之死宋江吐血(四句偈语加上三个细节)(6)

虽然不知道烧掉的是谁,但从中也能看出宋江和吴用的歹毒:武松已经安排把“鲁智深”装进了龛子,就应该直接抬进塔林安放,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神行太保戴宗身后之事:“一夕无恙,请众道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州人庙祝,随塑戴宗神像于庙里,胎骨是他真身。”

戴宗留下了真身,而宋江和吴用却不顾鲁智深千叮咛万嘱咐,找人把装“鲁智深”的龛子烧掉了——这两个阴险小人,为了免除自己“欺瞒朝廷”的罪名,想假戏真做置鲁智深于死地。

宋江和吴用惯会玩儿“篝火狐鸣鱼腹丹书”的把戏,鲁智深的假坐化真遁世,自然瞒不过他们的眼睛,而且猜文字谜,本身就是吴用的拿手好戏。

鲁智深之死宋江吐血(四句偈语加上三个细节)(7)

宋江和吴用这种近乎杀人灭口的手段,用在别人身上好使,但是在心思缜密的老江湖武松那里,根本就不管用,在武松的巧妙安排下,金蝉脱壳与李代桃僵、鱼目混珠相结合,那个龛子里,装的就是一个刚刚重伤而死的梁山军士——鲁智深已经饿了三天,此时正坐在一间僻静的禅房之中,左手酒碗右手狗腿,正吃得满嘴流油,宋江吴用嘴角露出的阴险笑容,鲁智深没看见,也不屑一顾。

鲁智深“埋”在了六和寺,武松也被留下了,这就更坐实了鲁智深仍然健在:武松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武大郎遇害后,就只剩下鲁智深一个亲人,如果鲁智深真的陨落六和寺,那么六和寺就是武松的伤心之地,他是绝不会留在这里直到八十岁无疾而终的——这个无酒不欢之人,没有鲁智深与他把酒言欢,他是呆不住的。

鲁智深之死宋江吐血(四句偈语加上三个细节)(8)

我们也可以从善良的角度来看宋江和吴用:他们把装“鲁智深”的龛子一把火烧掉,其实也是在帮鲁智深和武松的忙,这一做法,消除了所有人的疑心,也让别有用心者抓不到把柄——一切都在烈火青烟中化为乌有,想查也无从查起了。

当然,说鲁智深在武松的巧妙安排下诈死遁世,只是笔者的美好愿望,对那四句偈语的解读和对三个细节的研判,也仅仅是笔者一家之言,最后还是要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以君之见,一个人会说坐化就坐化吗?鲁智深的坐化,是不是武松或智真长老的连环计?在连环计的实施过程中,宋江和吴用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