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教你学英语(上课学不会系列之英语学习篇)

从我自己的上学经历来看,现在的英语教学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大部分人学了十几年,到大学毕业都不能熟练的使用这门语言,比如与人正常沟通交流,听不懂正常语速的新闻播报,也看不懂报纸,也许大大小小的考试经历了很多,但是从语言能力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不合格的,但是我发现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去思考这背后的原因和逻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安静教你学英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安静教你学英语(上课学不会系列之英语学习篇)

安静教你学英语

从我自己的上学经历来看,现在的英语教学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大部分人学了十几年,到大学毕业都不能熟练的使用这门语言,比如与人正常沟通交流,听不懂正常语速的新闻播报,也看不懂报纸,也许大大小小的考试经历了很多,但是从语言能力的角度来讲,肯定是不合格的,但是我发现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去思考这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在分析这些原因和背后逻辑之前,我想先讲几个典型的英语学习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学习英语单词主要靠背,英语学的好的人一般都是因为记性比较好。为什么说这是个误区呢?这主要是由人大脑的解剖学生理特性决定的。在人的大脑中,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分工,负责语言区域的主要有两个,一个叫威尔尼克区,另一个叫布洛卡区,这两个区域在19世纪分别由德国和法国的医生所发现,一旦大脑的这两个区域受损,都会出现语言功能的障碍,比如失语症。而人的记忆功能区则在海马体,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抛开这些解剖学术语,我们只要知道,在大脑中,控制语言和控制记忆的区域并不在同一个地方。一个人记忆的丧失并不会影响说话的能力,比如我们看过的电影,像成龙演的《我是谁》,还有《波恩的身份》,里面的男主角都因为某种原因丧失了记忆,但并没有说不会说话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即语言功能和记忆功能在大脑中,分属不同的区域。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如果每天你只是机械的背单词,那么你背下来的东西都只存在于的你大脑中的记忆区,而你的语言区还是一片空白,即你的语言能力并没有形成。特别的,语言功能区和记忆功能区有两个显著的区别。

第一,保持的时间不一样,记忆区里你背下来的东西,受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影响,遗忘在记忆之后立即就开始了,一天之后你可能就会忘记80%的内容,剩下的20%在三天之后又会忘记80%,再剩下的部分在一周之后又会忘记80%,所以你如果要去背一个单词,你必须得花很长时间反复的去记,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忘。而如果你真正习得某种语言能力,即你的语言能力在你大脑中语言控制区固化下来之后,很长时间都不会忘,比如你小时候学会了某种方言,很多年之后虽然你并没有使用,但你仍然不会忘记怎么说,就是说记忆的持续时间是有非常大的区别。

第二,反应速度不一样,如果你所有的语言知识都是通过记忆获得,那么在使用的时候你从存储区域获取并使用这些知识反应会非常慢,比如你在说一句话之前,你可能得思考下语法结构,主谓宾定状补到底用什么,单数还是复数,用一般现在时还是用现在进行时,有没有第三人称单数,是否需要加s,还有一些词汇,你得先把中文翻译成英文,等你思考完之后,可能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秒,而你说出来的话还有可能结结巴巴,但你想想,你说母语的时候你需要在说话之前组织这些语法吗,你是不是瞬间就说出来了?这就是两者在速度上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看到这里你就应该明白,简单靠背你是永远学不会英语的。第二个误区是以为有了英语的环境就能学好英语,很多家长为此甚至不惜花费重金送小孩出国留学,并且还会自我安慰道,就算啥也没学会,至少能把英语学好吧,如果能把英语学好,花的这个钱也不算太亏。可到了英语国家有了语言环境就一定能学会英语吗?如果你打开百度搜索:“出国之后才知道的10件事”,跳出来的第一个结果就是原来并不是有了语言环境英语就能自动学会的,不相信的可以自己去搜索下试试。有语言环境能马上学会的,只有小孩,在国外待了很多年英语只会简单交流的一抓一大把。关于年龄问题,后面我会再详细说明,这里你只要知道,语言并不是有了环境你就能自动学会,没有这么简单。那有人会说,那些留学的人没有学好英语是因为天天和中国人待在一起,没有融入当地的环境,持有这种观点的是典型的因果关系倒置,学不会英语并不是因为没有融入当地环境,而是因为不会说英语所以才融入不进当地的环境。

那为什么有了环境却不一定能学会呢?那是因为语言的学习对输入是有一定要求的,简单说就是i 1原则。如果你自己的语言水平是i,那么有效的输入就是i 1,就是说你的输入得比你当前的水平高一点,但不能高出太多,只能是刚好高出一点点。如果输入的东西和你当前水平相当或者比你当前水平还低,那么你是不可能通过这个输入学会新的东西的,因为这些东西你都已经会了。同时也不能高太多,否则就是无效输入,就是噪音。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阿拉伯语零基础的人,坚持看阿拉伯语播报的新闻三个月,你觉得你的阿拉伯语水平会有提升吗?三个月之后你肯定是啥也没学会,因为这些输入对你而言都是无效的,都是噪音。

那么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应当是如何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语言的本质是什么。语言的本质是某种声音信号与这个声音信号所代表的具体事物之间类似条件反射的联系。就是说当你听到某个声音信号的时候,你的大脑接收到这个声音信号,脑海里马上反应出这个声音信号所代表的具体的东西,而这个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类似于条件反射。这整个信号的处理过程就是大脑中的语言控制区所完成的。比如说当你听到“apple”这个单词的发音时,你脑子里反应出来的是苹果这个具体的形象,而不是中文“苹果”两个字,那么这个通俗讲就叫英语的语言思维。

按照这个定义,语言能力和声音,即听是紧密相关的,即便你是在阅读,你也会在心里默默把文字念出来,然后再输入大脑里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英语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听说读写并不是等权重的,在你进阶高级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之前,你最好先让自己成为一名文盲,文盲虽然不会阅读不会写作,但你不能说文盲不具备语言能力。这里顺便说几个关于英语的冷知识,如果你打开百度搜“美国文盲率”,跳出来的结果可能吓你一跳,美国的文盲率大概在25%左右,就是说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是文盲,包括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还有著名演员汤姆克鲁斯都是文盲,汤姆克鲁斯在演戏的时候是读不懂剧本的,都是花钱请人念给他听的。美国的文盲率高倒不是因为教育的普及率低,而是受一种叫诵读困难症疾病的影响,这是一种疾病,英文叫dylexia,不光是美国,只要是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都有大量的人受这种疾病的困扰,除了华盛顿和汤姆克鲁斯之外,还有大量的名人都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变成文盲,像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家爱迪生,还有动画大师迪士尼,演员基努里维斯他们都是文盲,不信的话可以自行去百度。英美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资助这方面的研究,而我们国家因为汉语使用象形文字,是没有这方面的问题的,我们国家到最近整体的文盲率大概只有2%左右。

其次,听和说之间也是有先后顺序的,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有一个名词叫做“沉默期”,就是在研究婴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中,在开口说话之前会有一段沉默期,在这段时期内,他虽然还不会说,但是大人在用语言和他交流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慢慢能听懂一些。也就是说,输入到输出他是有个过程的,不是你今天输入了明天马上就能输出了,他得先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最后才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包括阅读和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小时候如果你作文写不出来,老师和家长一定会告诉要多课外阅读,读的多了肚子里有货自然就有东西写,但你今天读了明天就能写吗?肯定不是的。沉默期的长短也是因人而异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小孩开口说话早些,有些晚些。

所以英语初段的学习一定是以听为主的,听力练习的材料要符合i 1的原则,同时最好配以图片或者动画,让听到的东西和实际的事物联系起来,如果这个过程能反复刺激,那么这个声音信号和对应的具体事物之间联系在大脑的语言区就会不断强化,最后固化下来形成稳定的语言能力。

另外,在语言学领域,还有一个名词叫“关键期”,就是说语言的习得是和年龄有关的,这和大脑的生长发育情况有关,一般认为以12岁为分界线,在12岁以前学语言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过了12岁以后语言学习的难度就会增加,年纪越大学起来就越不容易。你回忆下,在上学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年纪大的老师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那个时候我记得当老师都是要进行普通话测试的,测试不合格的还不让上岗,但有些年纪大的他就是学不会,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小孩子学语言是有其天生的优势的,以前俞敏洪讲过一个段子,他说在美国的时候,他堂堂一个北大外语系毕业,号称词汇量十几万的人,英语说的还没有自己四岁的女儿利索。所以,学语言的话一定要趁早,越早越容易,越晚越难,我当年上学的时候,直到初中才开设英语课,这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

前面讲的这些都是关于语言习得的基础理论,符合这种理论的学习教材在市面上几乎没有,更多的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只是根据自己臆想出来的方法编写的教材,像疯狂英语这种,认为只要开口大声讲,就能学会英语,笑死个人。但更可悲的是我们整个初段的英语教学体系,包括从教材的编写到具体的教学实践都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他是把语言当做一门像数学或者生物这样的学科,从知识点拆解的角度来编写整个教学大纲,今天学个句型,明天学个什么语法,后天学个新的词汇,这种方法是完全不符合人类习得语言的客观规律的。目前语言学的研究已经和最前沿的脑科学,认知心理学这些学科交叉,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这些成果并没有转化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整个教学体系并没有与时俱进,几乎是几十年没有什么变化,如果你按照目前的这套体系去学英语,那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也许考试你能考的不错,但语言本身你肯定是学不会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学英语很痛苦,花了很多时间效果很差,学了十几年也开口说不了几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