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与汉武帝有多么像(同样效力于汉武帝)
西汉时期,经过文景两帝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逐渐强盛,面对匈奴无休止对边境的骚扰,汉武帝终于决定开始反击。
面对匈奴骑兵,中原的步兵和战车因为速度慢几乎失去战斗力,因此汉武帝开始转变思路,师夷长技以制夷。赵武灵王为了自保和向北开疆拓土,能战略性地提出胡服骑射,汉武帝亲自培养骑兵,用来对抗狡猾的匈奴。
霍去病,汉武帝一手栽培出来的将领,年纪轻轻便战功赫赫,4年时间便官至大司马,与卫青比肩。
- (一)公元前123年,17岁便追随卫青上战场,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
- (二)公元前121年,年仅19岁的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 (三)公元前119年,时年21岁的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
李广,同为汉武帝时代的猛将,却因为常不得军功而得不到封赏,被后人叹为“李广难封”。那么,霍去病是如何排兵布阵,才能屡立战功呢?其实史书上除了详细罗列了其功绩,并没有作过多的阐述,那么我们只能从有限的资料中去寻找出一丝蛛丝马迹。
一、不循古法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汉武帝非常喜欢霍去病,一直把他当作培养的重点对象。汉武帝就召来了孙武、吴起的兵法书,想让他好好学习一下古代军事家是如何行军打仗的。没想到,霍去病说道:“战争只看方针策略如何就够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也就是说,搞清楚大方向的作战思路就行了,具体临阵作战自己把握,不需要什么都按照古代的套路来。
千万不要认为霍去病不知好歹,也不要认为他狂妄自大。需要了解的是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吴起兵法,他们的经验大多数来自于中原诸国的战争,也就是说攻城略地,城市是固定的,敌军在哪里出现也是可以预估的,因为行军的路线就那么几条,不可能上天入地。而且,就中原这点地形,从春秋战国到西汉,都快上千年了,有点军事抱负的将领必然都了如指掌,当然也包括这两本兵书。
但是大汉现在的对手是匈奴,他与中原的敌军恰恰相反,机动灵活、迅速突然。即便你想出奇兵,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设伏更是不可能,如此看来,古代的战法的确不太适合与匈奴作战。
二、就地解决粮草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行军作战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是其行进速度较慢,往往影响整个军队的行进速度。一旦粮草供给出了问题,那么这仗就基本上没法打了。
霍去病以突袭闻名,骑兵是他最厉害的法宝,所以,如果要等后面的粮草来供应骑兵的日常开销,那么骑兵的优势就完全失效了。因此,霍去病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在匈奴参谋的指导下,后来通常取食于匈奴本地,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骑兵灵活迅速的优势。
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对手,常能有的放矢。匈奴人所居住的大漠是汉朝人从未到过的地方,哪里有山脉,哪里有水源,汉人是一无所知。
霍去病俘虏了一些匈奴将领,让其为汉军参谋。匈奴将领当然清楚匈奴人的作战习惯,也清楚匈奴所处的地理情况。所以当李广等老臣常为迷路在北漠之中郁闷不已的时候,霍去病总是能精准地找到匈奴的主力,对其进行有效打击。
从骠侯破奴、昌武侯安稽从骠骑有功,益封各三百户。校尉敢得旗鼓,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校尉自为爵大庶长。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无封侯者。
匈奴参谋就是霍去病行走的活地图,使得霍去病的军队如虎添翼,每次出征,总是满载而归。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率领的军队人数相当,但是霍去病的战绩远高于卫青,手下将士封赏颇多,而卫青军队却无人被封侯。
四、因匈奴而宜,为其量身打造一套战法
当骑兵的粮草和匈奴居住的地理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后,霍去病的骑兵就将其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正因为如此,骑兵常常能进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打击匈奴的薄弱环节,使用游击战术,各个击破,最后摧毁敌军。
结语:
匈奴灵活机动的特点,注定了以攻城略地为主的孙吴兵法适用性不强。霍去病虽然年纪轻轻,但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弊端。他果断抛弃传统打法,招募匈奴将领,解决粮草供给和熟悉匈奴地形问题,再利用骑兵的优势快速穿插、迂回作战,转匈奴的优势为劣势,将其摧毁。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