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魅力喜迎元宵佳节(当元宵遇上)
万家灯火时,人间共团圆。当“元宵”遇上“非遗”,将碰撞出怎样美丽的火花?2月5日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3年温州非遗元宵活动在九山书会上演。一场场融合了非遗演出、非遗体验的文化活动走进南戏地标,带给市民和游客精彩纷呈的传统新年体验,也让无数观众重拾记忆中的年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施艾珠,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恒坚参加活动。
赏非遗民俗表演好戏连台
我国历来有“闹”元宵的习俗,一个“闹”字,道出元宵佳节的欢腾与热烈。因此,元宵节不光是赏花灯、吃汤圆,亦是一场盛大的民俗展演。在现场主舞台区域,提线木偶戏、马灯舞、碇步龙等民俗节目轮番上阵,惟妙惟肖、技艺绝伦的表演展现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文化魅力。
近年来,鹿城在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不断将非遗主题活动融入传统节日,既为市民提供与非遗项目互动和体验的机会,又为传统节日增色添彩。台上表演精彩不断,台下互动也热闹不已——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热闹的场景。“锣鼓一敲起来,年味立马就出来了。今年元宵真的是分外热闹。”游客陈琴说。
品非遗一站式寻觅传统“瓯”味
如何将传统瓯味“一网打尽”,九山书会这场“非遗小吃”集市绝对不容错过。
伴随升腾的阵阵雾气,夜间的九山书会被传统非遗美食的香气所笼罩,不少群众驻足排队,只为一尝“儿时味道”。县前头汤圆便是其中最火爆的一家,“县前头汤圆是百年老店,不少温州人过元宵节的习惯便是来吃一碗县前头汤圆。”县前头汤圆店经理周艺边煮制汤圆边向记者介绍,只见她手脚利落,将裹着浓厚麻心的白胖汤圆从沸水中捞出,又迅速放入黄豆粉来回滚动,一份经典的“瓯味”擂沙汤圆便做好了。“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我们今天一共准备了5000余份汤圆,还在一旁增加了体验区,可以让市民一道体验元宵做汤圆的乐趣。”周艺笑着说。
阿红鱼丸作为温州传统美食老字号,非遗传承人叶玉红一袭红衣,站在摊位前忙着拌料、加汤,配合着一旁的花灯,显得十分喜庆。“为了保证食材的品质,我们很早就开始选料备料,大概准备了五六十斤,希望能让市民品尝到最正宗的温州非遗美食。”摊位上的鱼丸以新鲜的东海鮸鱼为主料,通过把鱼肉切成丝,保留肉完整的鲜味,也保证了鱼肉含量的充足。
吹糖人、九层糕、永嘉麦饼、伯恩烧饼等7种来自温州各地的非遗美食也汇聚于此。通过这些浓缩“瓯味”文化内涵的美食老字号品牌展现出精湛的非遗技艺,以美食为媒呈现温州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逛非遗遍览“非遗造物”中的匠心传承
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称,各种工艺技艺的展销与体验自然也成了本次集市的“重头戏”。穿过热闹的美食区,瓯绣、瓯塑、彩石镶嵌等传统非遗工艺美术作品映入眼帘,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匠人们或雕琢或塑造,行云流水间,传承着匠心的极致。“过去,民间嫁女儿时都喜欢定做一套锡器作为嫁妆,已经是一种习俗了。”头发花白的陈大爷一边逛着集市,一边回忆着过去,“元宵节来这里逛一逛,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温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锡器还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物,随着社会的变迁,锡器慢慢退出了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生活,打锡器的艺人也就越来越少。”非遗传承人单路德说出了“打锡匠”的守望:“我平常也有在学校授课,普及温州锡器,通过让学生们亲手完成一件小作品加深对锡器的记忆。”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单路德在摊位旁放置了不少制造锡器的材料,只为让来往的市民亲身体验传统非遗的魅力。“看着锡片在自己的锤锤打打中逐渐变为一个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也感受到了传统工艺制作的辛苦。”在一旁体验的学生周林天表示。
来源:温州鹿城发布
资料:鹿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晴雯 温曦
一审:芸芸
二审:蒙蒙
三审:雪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