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很少谈理想(谈理想戒了先别故作潇洒)
网络上曾经非常流行这样一个口头禅:“别跟我谈理想,戒了!”很多人乐此不疲地复制、转述这句话,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句话里的辛酸、消极、颓废和无奈呢?再说了,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理想”二字的真实含义呢?任何事情,不明白的时候就不要发言,更不要跟风。
今天是记者节,写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就想起很多年前采访一个刚刚考入清华大学少年才子。面对一个脚步已经踏上人生崭新跳板的人,话题自然绕不开对未来的憧憬和设想。这不是采访的俗套,而是对一个青春蓬勃的少年最起码的尊重。
“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收入高、待遇好)”。
“然后呢?”
“争取考研、读博、出国留学”。
“这样你就可以有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本领,你会选择回国吗?或者还有可能做别的选择?”在我的感觉里,我需要或者读者需要的东西已经话到嘴边了,不过是顺口说出来而已,我很是期待。
“找更好的工作”。读书——找工作——读书——找更好的工作……似乎进入了一个跳不出的死循环。
对于这次失败的采访,我曾经简单归因为当今的教育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缺失。但也有人认为,这个少年是有理想的啊,不断地读书、然后寻求更好的工作,这不就是一个人正常的目标吗?理想,难道仅仅是一个目标?
中国文字的伟大神奇之处就在于形声意的完美统一。从字面上看,“理想”二字可以直白地解释为“理性的想法或者向往”。也就是说,即使是作为一个目标,理想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选择,而不是一时冲动,不是异想天开。正因为有理性的束缚,所以不会忽视自身条件,也不会罔顾客观现实。
如果从这个层面说,凡是人乃至是任何有思维能力的动物,都是可以有理想的。一顿美食、一个住所、一个心动并心爱的配偶;再晋升一层,一支心仪的口红、一本书、一件漂亮衣服、几位数的存款、豪车、旅行;最终极一层,无法就是富可倾国、君临天下。
这些的确是理性的想法,只要一个人的能力和地位达到某个程度,“富可敌国”、“君临天下”的想法并不荒诞。但估计没有人承认这些可以归纳到理想的范畴,第一个层面的想法,可以称之为基于生物性的需求。第二个层面的想法,已经有了对美和精神享受的倾向,可以称之为追求。而第三个层面的东西,是对占有欲、权力欲终极满足,只能称作野心。
理想究竟是什么呢?一个人的理想可以是对于某种职业的选择,例如那些小学生作文里,有的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因为教师可以给他人传授知识;有的选择做一名医生,因为医生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给人健康;有的选择做警察,因为警察可以抓坏人、保护好人;有的想做一名军人,军人可以保卫祖国……
看起来很直白,不过是一种职业选择;有的看起来很幼稚,很单纯,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但事实上,只有这些看似直白、单纯甚至幼稚的人生选择,却实实在在是真正的理想。
同样是人生目标的选择,为什么有的只能看做是需求、追求和野心,而有的就是理想呢?因为我们遍观古今中外无数人可以称之为理想的内容,就发现一个共性的特征,理想都是希望为别人做什么,是利他的,向外的;而需求、追求、欲望和野心,都是在积极地为自己谋取利益和享受,是利己的,向内的,这个可以归结为欲望。
欲望和理想是一种内心的选择,在很多时候很难在外部区分,一个人孜孜不倦乃至奋斗终生追求的过程,你很难区别他是为了欲望还是理想。但欲望和理想差异最终会体现出来,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他的人生会被人总结为贡献;一个为欲望而奔波劳碌的人,他的人生会被归结为获得。获得可以用直观的体系测量出来,例如财富、地位;而贡献很多情况下很难直接测量。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用“格局”来谈人生,欲望驱使的人生因为总是在围绕自己转圈,必然是不断向内的,圈子也是趋于缩小的。一个总是为自己谋利的人,很难说会有什么格局。格局对他不过是一种讽刺。但被理想指引的人生,因为需要不断地向外释放能量,所以一定会形成一个逐步扩散的圈子。人生格局的差异就在于是向内求取的还是向外释放的。
唯独理想指引的人生才有资格谈格局。一个人的理想定位在哪里,他的格局半径就在哪里,他的格局大小就在哪里。哪怕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为心爱的人购买一枝花、让自己的父母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让自己的孩子更好成长,虽说定位在家庭之内,但也因为有了除他而外的对象的出现,他就已经有格局了。
格局决定生命状态,格局决定视野与心胸,格局决定最终的成就。倘若一个人的定位能够扩大到社会层面,为一群人、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谋利益,那他的格局必然更加广阔而宏大。那些将理想定位在为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谋福祉、求利益的人,他们就是伟人。他们人格必然伟大,心胸必然宏阔,绝不会因为一己私利的得失而欣喜或者沮丧,一时的挫折苦难不会动摇坚卓的意志;他们的视野必然远大,目光会更加透彻深远,些许的浮光掠影不会蒙蔽他们的智慧。
理想不是虚幻的东西,理想影响着每个人的格局,更影响着文明的质量和人类前进的方向。前段时间,有学者曾经指出,当今最严重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理想缺失。他的这个论断并不是危言耸听。从利己或者利他的角度分析,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在现今阶段的确是匮乏的,似乎每个人都在“求田问舍”,为欲望而疲惫不堪。
人人为人,就是天堂;人人为己,就是地狱。天堂与地狱是一念之差,欲望与理想也是一念之差。人需要欲望,但从更高的层面说,人更需要理想,每个人都需要。
(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