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

扬州,一座离不开“春光”的城。

第一次听说扬州,那还是在武侠小说里。

那时候的我,还是从未离开过东北的小屁孩,背着家长偷偷读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主人公韦小宝便是扬州人,而我也记住了扬州这个名字。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1)

电影《鹿鼎记》剧照,一代经典,一袋回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是小学语文课上学来的,我记得那天我问老师,为什么是“三月下扬州”?三月份不冷吗?哪里有什么花?

老师的回答,我至今都记得。

“古时说的三月是农历,按照现在公历计算大约是四月。咱们东北四月份时草还没有绿,而扬州是在江南,那里的春天来得早,花也开得早……”

说实话,我当时有点酸,也留给了一个执念:一定要去扬州看看什么叫做"烟花三月"。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2)

瘦西湖之春

第一次去扬州,我是掐着点去的,赶着传说中的“烟花三月”。

扬州的春天有“万花会”,相传始于宋朝,地点便是在瘦西湖的万花园。

烟花三月的春光撩人,万花齐放,风光旖旎……

唯独遗憾的是,我孤身一人,不能将此情此景与家人分享。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3)

春色撩人的扬州

到扬州,一定要喝扬州早茶。

说实话,我们东北老家不产茶,也不善于喝茶,茶楼也是屈指可数。我家老辈人喝茶,更是用大茶缸子泡茶,喝得就是个痛快。而对于我用的那些紫砂壶、茶盏等更是不解风情,直言不解渴……

我喝茶是因为身边的南方朋友带,尤其是广东的朋友,坐在一起就能喝上半天,慢慢也就有了茶瘾。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4)

魁龙珠,扬州风味

扬州早茶的茶,给了我惊艳之感。

魁龙珠,富春茶社的独创,采用安徽魁针、浙江龙井,江苏珠兰,取魁针之色,龙井之味,珠兰之香,被当地人称之为“一壶水煮三省茶”,别具一格,风味十足。

唯一不适的便是,沏茶用的大茶杯,难以控制茶汤,续水后滋味寡淡,失色不少。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5)

扬州早茶

说到早茶,最有名气的还是广东早茶,可论起历史久远,扬州早茶不遑多让。

自从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扬州便是苏浙漕运必经之地。到了明清两朝,扬州云集盐商大贾,其殷富甲于天下。

不同于广东早茶的精致琳琅,扬州早茶更有一种仪式感。

一餐扬州早茶,如同一场筵席,从凉菜、热菜,点心、主食、果品、调味小碟等,一应俱全,也就有了“扬州早茶,饮茶如筵”的说法。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6)

翡翠烧麦

扬州茶点中,我最中意的是翡翠烧麦。

翡翠烧麦,皮薄鲜绿,色如翡翠而得名,乃扬州茶点双绝之一。

吃翡翠烧麦,有些许于心不忍。薄如纸的面皮里馅料透出诱人的碧绿,烧麦顶端如莲蓬一般,点缀少许火腿蓉,模样精致喜人,颇有一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感觉。

翡翠烧麦吃起来,甜润清香,滋味鲜美而不腻人,口福与眼福两不耽误。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7)

蟹黄汤包

第一次去扬州,没吃上蟹黄汤包。

当地朋友告诉我,吃蟹黄汤包一定要在秋季,于是为了吃一口正宗地道的蟹黄汤包,我等到了秋天,再探扬州城。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8)

汤汁满满,烫嘴!

吃蟹黄汤包,不能着急,要有“举轻若重”的沉稳。

先开窗,等热气慢慢散去,才是正确打开方式。很多人用吸管,我是用不惯的,不小心嘬猛了,烫得我眼泪都下来了……

喝完汤,再吃皮馅,佐以镇江香醋,姜丝,只觉人间值得。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9)

肴肉

肴肉,本是镇江特色美食,但兴于扬州。

在扬州喝早茶时,发现肴肉基本是每桌必点的。

吃一口肴肉,直觉得此乃下酒之恩物也。不知道扬州人是否有喝早酒的习惯,不喝一口太可惜了。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10)

扬州搓背

搓背,扬州搓出一个“非遗”。

对于搓背,我们东北人是有感情的,必须要去大洗浴,雾气昭昭,和王母娘娘开蟠桃会似的,再搓个背,那叫一个通透舒坦。

扬州有句老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我早上蟹黄汤包都吃了,不去搓个背,岂不要抱憾终身。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11)

八轻八重

扬州搓背,讲究“八轻八重八周到”,不同于我们东北搓澡的大开大合。

在东北搓完背,会带着刺疼痒麻的酸爽。而扬州搓背,轻而有感,重而不疼,精细周到,怎么一个轻柔了得,光一条腿就盘了5分钟……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12)

烫干丝

扬州的干丝,是不得不说的风味。

干丝分为烫干丝与煮干丝。烫干丝是极具扬州风味的冷菜,从原料、刀工及烹调技法上极为讲究。

扬州大厨做烫干丝,一片豆腐干子可片成17层,再切成细丝,刀刀利落,丝丝嫩滑,根根分明。这也体现了扬州三把刀之一,厨刀的功力。

扬州去哪里吃早茶(一个东北人的角度)(13)

大煮干丝

大煮干丝则是热菜,干丝绵滑爽口,汤汁浓郁鲜美,下酒下饭都是佳品。

汪曾祺先生,著名老饕,出生在高邮,他曾写过:“煮干丝不知起于何时,用小虾米吊汤,投干丝入锅,下火腿丝、鸡丝,煮至入味,即可上桌。不嫌多味,亦可加冬菇丝。有冬笋的季节,可加冬笋丝。总之烫干丝味要清纯,煮干丝则不妨浓郁。”

可见汪先生对大煮干丝也是颇有研究。


2014,我与同事三人到扬州出差。

客户的公司位于扬州城郊的小镇里,我们开车错过了饭口,于是三个人打算在路过村里的小饭馆里将就一顿。

店家是一对老两口,没有菜单,只有一些时令蔬菜摆上架子上,想吃什么就选,老爷子看着做。一顿风卷残云,饭菜可口,清爽又解馋,至今难忘。

结账时,老太太的方言我听不懂啊,只是大概听出一个人二十元,一共六十元的意思。

当时我就犯了难。

我怕我们三个人超过600斤的体重,又说一口外地话,吓到老人,怕她不敢要价钱。又因为没有菜单,不知道给多少钱合适。

于是我掏出一百元给老太太就走了。

当我们上车时,老爷子追了出来,拿着两张二十元钱死活就要塞给我,还往我们车里扔了一瓶矿泉水。

那饭菜,那水,那人心,都很甜!

#扬州美食##早茶来啦##早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