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1)

《饥饿站台》预告海报 西班牙

《饥饿站台》升降的竖版《雪国列车》,一个垂直的监狱坑,每层一个楼房,两人一间,一共333层 666人,人少了,随时补充,有的人来体验的,有的是送来的!

一个载有食物的平台每天会来到房间,但只停留2分钟,楼下的人只能吃楼上人剩下的。

从1层一直降落到上百层,楼层越靠下的越吃不饱,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什么也都吃。

犯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楼层,这是一个无尽的噩梦……

这部设置新奇的反乌托邦佳片,是46岁的西班牙影人导演人一部处女作。

它十分重口 各种你能想到的画面,血淋淋摆在眼前。它非常大胆,把密室逃脱加弱肉强食的设定玩出花。每秒都出乎意料的生猛,它以崭新的视角,讽刺阶级壁垒 ,直击人性之恶。

2008年,一部精致而古怪的短片荣获第61届戛纳电影节Canal 电视台奖和第33届多伦多国际电视界评委会特别奖。这部加拿大短片叫《下一层》。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2)

加拿大短片《下一层》海报

短片只有11分钟,但其中的元素却很丰富,精致的服装,考究的道具,恰到好处的配乐,展现出人性掠夺和贪婪的丑陋。这种丑陋,始于一场奢华的美食宴会,终于一层层无限下坠的“楼层”。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3)

短片《下一层》剧照

短片《下一层》剧照下一层可以简单理解为空间的下一层,但是在短片中,它隐喻了人性的贪婪和堕落。

每下一层,离万劫不复的深渊就更近一步。为了加深隐喻,短片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给参加宴会的人物上做了精细设计。从他们服装上来看,这些人可能是宗教领袖、大资本家、政客或军阀……隐喻着社会的上位者。

他们虽然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上层大佬,但面对食物(诱惑)都有共同的做法,就是无休止地掠夺,一直在疯狂地吃。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4)

短片《下一层》剧照

因篇幅原因,短片《下一层》注定无法展开更多。

而长片《饥饿站台》有着与《下一层》类似的设定:下坠的楼层、恶心的食物和贪婪的人性。

除了《下一层》,《饥饿站台》还让人想起经典加拿大惊悚片《心慌方》(Cube)。《饥饿站台》可以说是结合了《下一层》和《心慌方》两部影片。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5)

《心慌方》剧照

《心慌方》剧照电影把《下一层》里无限下落的楼层和《心慌方》中布满机关方块监狱整合,设定为一个垂直的拥有333层的“监狱坑”,每一层中住着两个人。

楼层中间有个镂空的方形设计,这是为每一天都从0层下降的方形平台餐桌而准备的。每一层人每天的食物都是上一层人吃剩的残羹。

监狱坑、方形平台、食物、残羹......

每一个看似脑洞大开的设计背后,其实都有着直指现实的概念和隐喻。

电影的隐喻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选择10层进行解读。

  • 第1层 堂吉诃德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6)

《饥饿站台》Goreng/格伦剧照

和很多其他的监狱坑的人不同,男主格伦是自己选择进入监狱坑的。

入坑之前,格伦的想法的很理想化,很乌托邦。他说他就是来戒烟,顺便看完《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这本书。

下图是亚当·德赖弗在《谁杀死了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形象,本片的男主也和各类版本堂吉诃德形象非常类似。亚当·德赖弗饰演的堂吉诃德式人物男主把监狱坑当成一个避世的桃园,他幻想这里的人遵守规则,礼貌谦让。但很显然,监狱坑实际是一座为生存而撕杀的决斗场。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7)

《谁杀死了堂吉诃德》亚当·德赖弗饰演的堂吉诃德式人物 剧照

格伦带的书,早已预示,他注定是一个监狱坑版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西班牙的文学瑰宝,西班牙电影吸取这本书的思想,也在情理之中。

堂吉诃德是一个落魄的乡绅,爱好骑士文学的他决定效仿骑士,出门行侠仗义,最后却吃了一身苦头,直到临终前才清醒过来。

这个人物还延伸了一个词汇,叫“堂吉诃德式”,特指那些与现实相悖的理想化做事方式。

格伦想在监狱里把书看完,后来又想通过层层传递让大家定量进食,再后来他又想打破所谓的监狱坑的机制。

现实是,他一个月看不完这本书,然后下个月被分到了任人宰割的171层。

接着,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坑里,大家只能顾着自己果腹,谁还有时间顾着别人?最残忍的是,设置监狱坑的上位者们,从来都没有订下所谓的机制,坑里人的所作所为最后都只是搏命的徒劳。

或许不是格伦太理想,而是现实太残酷,他只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可怜人。

  • 第2层 监狱坑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8)

《饥饿站台》剧照

监狱坑想要隐喻的概念很明显,就是社会阶级。

从0层开始,下一层的人就只能吃上一层人的剩饭剩菜,只不过这饭菜分好分坏,分多分坏,分有分无。

现实社会就是这样分布“食物”,所谓的上层人总是拥有着更多的权力、财富、机遇......越往下走,“食物”当然就越来越少了。

监狱坑的设定,每个人每个月都有可能换层。

有的人可以从下层人变为上层人,体验为期一个月的吃香喝辣。上层人变为下层人,忍受一个人的残羹剩饭,或者在那一层永远失去自己的生命,亦或者结束别人的性命。

在监狱坑里呆久了,很多人很明显地接受了这个规则,忍受楼层高低带来的贫富分化。

他们一方面抱怨着上位者的掠夺,但当自己成为上位者之后,曾经的抱怨又变为新一轮的掠夺。

这种频繁变动的社会阶级养成了监狱坑里大部分人思考的惰性,反正我只要熬过这一个月,下个月就能上位,谁又在乎其他人的生死呢?

在这个极端的监狱坑里,既映射了一部分社会现实,也探讨了“人性本恶”的可能性。

  • 第3层 方形平台上的食物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9)

《饥饿站台》站台食物 剧照

吃东西,对于人来说,是最原始的欲望。人类需要最基本的食物生存下去。

《圣经》里对于人类最早的记载,从夏娃偷吃禁果开始,后来她还让亚当吃了,两人于是被赶出伊甸园。这一吃,便有了人类。

《七宗罪》里的第一宗罪,便是暴食,暴食不仅导致自身营养过剩、身材发胖,也导致另一些产生饥饿,从而威胁生命。当电影照进现实,食物在实际中的隐喻,便不是那么简单了。它可以是财富、权力、机会、教育、工作......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社会资源。

谁处于社会阶层的更上层,谁就能吃得更好、吃得更饱,也就是所谓享受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

  • 第4层 带武士刀plus的老头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10)

《饥饿站台》Trimagasi剧照

经过一年多在监狱坑的浸润,老头显然摸透了监狱坑的操作模式,不断为新来的菜鸟格伦答疑解惑。

在他和格伦的对话中,可以得知老头是因为犯罪才进来的,这是这个犯罪事实却让人啼笑皆非。然而法律就是那么定下来的,尽管命运再捉弄人,老头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

就像老头的口头禅那样,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虽不是大恶之人,却在弱肉强食的监狱坑里,在被动的情况下选择以犯罪手段生存下来。

因为,他就是随着大流走。他不这么做,他就是被犯罪的对象了,他只能先下手为强。不是他自己愿意这么做,也不是监狱坑逼他,而是他的同类比他走上了绝路。

他带的加强版武士刀,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杀害了自己。

  • 第5层 监狱坑工作女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11)

《饥饿站台》 Imoguiri 剧照

第二个成为格伦室友的人,是一个为监狱坑工作了25年的女人,她也是把格伦招进来的人。

女人把监狱坑称为“垂直自我管理中心”,可是当她亲自体验了这一切,所谓的垂直自我管理中心,不过是上位者的自我安慰,“垂直挣扎等死中心”其实更为契合。

发现这一事实之后,女人试图改变这一切,希望通过自己每天一点点的努力,去规范监狱坑里的食物分配。

当每天的方形食物平台到达这一层的时候,她只吃一个人的分量,接着为下一层的两个人准备相同的分量,接着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吃她准备好的食物,然后希望他们也能为下一层的两人这样做。

现实是,这种非常温和的以身作则方式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还不够格伦“以屎相逼”来得管用。

身为监狱坑管理者25年来的帮凶,现实生活中无形的加害者,女人只能被自己曾经帮助促成的规则害死。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第6层 带绳子的黑人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12)

《饥饿站台》 Baharat 剧照

大汉黑人大汉可以视作监狱坑里想要改变局面的先锋代表,现实生活中想要跨越阶层的积极分子。

跟格伦后来自上而下的理念不一样,黑人大汉一开始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线。

他希望通过上层人拉他的绳子,然后进入上一层,最后逐渐爬到0层。

可是,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爬层路上总是遇到很多拦路虎。

现实生活中,实现阶级跨越,本身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你要看你的上层人愿不愿意。越往金字塔上面走,人拥有的社会资源就越丰富,谁愿意把自己的蛋糕切小让给下层?

当然不排除真的有好心人,但谁又能保证你一路遇到的都是好心人呢?

另外,电影把这个带绳子想向上爬的人设置为一个黑人,种族意味不言而喻。

  • 第7层 亚裔女人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13)

《饥饿站台》Miharu 剧照

亚裔女人在电影里面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她只是随着方形平台里的食物一起升升降降。

在她死之前,每个月都能遇见格伦一次。

亚裔女人为什么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电影里给出了老头版和女人版两种说法。

其实是哪一种说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亚裔女人的行为给了格伦一种精神上的希望。

她一腔孤勇,执着地下降,努力地去生存,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也执意地一往无前,直到她被杀死。

虽然亚裔女人的这种行为,在更多人眼里是疯子的做法。

但在格伦的想法里,亚裔女人或许和他一样,在找寻一种破解监狱坑的机制,虽然他们都不知道这种机制会不会存在。

格伦最后和黑人大汉决定一起自上而下地往下走,或许就是受了亚裔女人的影响。

为什么这个角色选择亚裔?

也许和黑人大汉有着同样的种族隐喻。

  • 第8层 智者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14)

《饥饿站台》智者Amigo de Baharat 剧照

当格伦和黑人大汉决定用暴力手段,自上而下地将食物送到每一层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位智者。

智者告诉他们,他们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应该要有基本的礼节,先说服,再动武。

智者很可能代表社会中一些温和的宗教或政治领袖,通过和平而非暴力手段维持秩序。

智者还告诉他们,你们要是想传达你们的想法,就需要有一道食物作为一个符号,通过它传达你们的想法。

但原本被黑人大汉称之为“和平抗议”的活动,意在让监狱每一层人都能吃饱的活动,最后却用暴力手段,伤害了他们原本应该保护的人,真是非常讽刺。

智者在这里反倒成了一种慧极必伤的形象。

  • 第9层 小女孩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15)

《饥饿站台》小女孩 剧照

很人都在论证小女孩的存在与否。小女孩应该是不存在的,她或许只是格伦在回光返照之时,在脑海里创造的一个意象。

在临死之前,他恢复了人性,选择把所谓的传达信息的意大利奶冻,给了小女孩吃。

这个小女孩,是一种人性的存在。

  • 第10层 意大利奶冻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16)

《饥饿站台》意大利奶油布丁 剧照

小女孩不存在,同理可得,格伦他们一路守护的意大利奶冻自然也没有被吃掉。

那奶冻去哪里?

其实电影在播放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已经回答了我们,它重新回到了0层,回到了创造食物的管理者手上。

但是很可惜的是,管理者拿到奶冻,在意的不是为什么还有一个奶冻回来了。

管理者在意的是,为什么奶冻里会有一根头发?

这根头发又是谁的呢?

管理者为这件事大发雷霆。

管理者对待奶冻的态度,其实已经回应了格伦的“和平抗议活动”。

这个活动,彻头彻尾失败了。

​上层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谁管下面什么自发的运动。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17)

《饥饿站台》剧照

最后想到泰戈尔的一句话:老虎并不吃老虎,只有人用人养肥自己。

-END-

本文版权归作者:HCT 所有

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饥饿站台”查看更多精内容

饥饿站台告诉了我们什么(解读饥饿站台的10层隐喻)(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