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防治最佳时期(水稻颗粒无收农民哭了)
水稻是我国最为主要的粮食产物,也是我国人口的主要口粮。稻瘟病也被称为稻热病,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在水稻任何生长期都均可发生,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所以了解和防控稻瘟病是非常关键的。
今天小编来讲讲,如何有效的防治稻瘟病。
一、表现症状
稻瘟病的发病时期较长、病害的分枝种类也比较多,从秧苗期直至成熟期均可发生,稻瘟病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根据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划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苗瘟
1.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枯死。
叶瘟
2.叶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叶瘟的主要表现是在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梭状病斑,发病越严重,叶片上的病斑数量越多,所以防控叶瘟核心,就是及时发现水稻叶片的斑点。
①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由内至外分别为灰白色、褐色、黄色晕圈,病斑通常呈现褐色长条,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②急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常常是稻瘟病大规模发生的先兆,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
③白点型病斑: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此病也转换为慢性型或急性型叶瘟。
④褐点型病斑:多在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此病斑多发生于稻株下部老叶或抗病品种。
节瘟
3.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失水干缩,易折断。
穗颈瘟
4.穗颈瘟:对水稻安全生产最有威胁的一类病害,轻则减产、降低品质,重则绝产。初形成褐色小点,发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
谷粒瘟
5.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谷粒瘟发病后可使得种子带菌,若次年种子不进行灭菌处理,易造成次年苗瘟。
二、发病条件
1.管理:植株栽培过密,导致田间通风性差,植株光照不足,或者有严重的病虫害,也会造成这个区域内的植株过嫩,抗病能力下降。
2.灌溉:稻田长期被深水浸泡,田地排水不畅等,都会造成这个区域内的田块中种植的水稻容易感染稻瘟病。
3.施肥:不合理施肥或过量或偏施氮肥,导致稻株疯长,叶片柔软披垂,碳氮比降低,硅质化减弱、硅化细胞数量减少,加之株间郁闭多湿,生长过慢,造成抵抗力下降,又削弱水稻的抗病性,所以容易引发稻瘟病。
4.气候:温湿度对此病发展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天气持续降雨,导致田地大量灌水,并被雨水长期浸泡,这种情况下容易引发稻瘟病。另外,如果气候多雾、露水过重、田间日照不足、时晴时雨,也会导致水稻易发病。
5.土壤:土壤对水稻的发病率造成影响,如果连续阴雨造成土壤温度过低也会导致发病。
6.种子:水稻抗病性较差,也会引发水稻稻瘟病。
三、防治办法
1.稻瘟病的预测
通过稻瘟病的预测,可以及时对稻瘟病进行前期预防,一旦发生,也能得到及时防治。通过结合天气情况和水稻的生产态势和稻瘟病发生症状等进行观察,注意在分蘖盛期观察稻田是否有发病中心,若出现叶瘟,有发病中心,应及时喷药防治,控制发病中心,将其处理,在特殊气候也要注意观察。
2.种子
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高产水稻品种。种子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25%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泡灭杀。
3.田间管理
处理销毁病稻草,减少田间菌源。适时晒田,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抗倒伏能力。做到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过多、过迟,科学施用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可以促根提苗,分蘖多,增加有效穗数,干粒重,提高产量,抗病强。
科学管理肥、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
4.化学防治
40%富士一号乳油或40%可湿性粉剂:有预防和作用,可用于叶瘟初发期和早期预防,耐雨水冲刷,对人畜无害,对水稻也不产生药害和毒副作用。或25%使百克乳油:该药剂属低毒杀菌剂,对稻瘟病有极强的作用,可用于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田。还可以使用先正达金棠苯甲·丙环唑,具有内吸、治疗性等特点,能被根、茎及叶部吸收,对稻瘟病非常有效,还有抗衰老、保持叶片浓绿、促进作物生长以及提高产量等作用。
防治穗颈瘟,尽量要在水稻破口前2--3天内对其进一次的药剂喷放。中间要间隔七至十天再对其再次进行用药1次,总而言之,其药剂的使用至少两次以上,才能够确保有效的控制病害,又避免了对土地造成农药污染的情况发生。
稻瘟病须预防为主,原则是早抓叶瘟,根治穗瘟,实行穗瘟常规预防制度。田间一旦出现苗瘟,后期必须用药2-3次进行预防;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防治稻瘟病方法,留言告诉小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