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张雨婷赛后采访(收获没有偶然短道速滑运动员张雨婷的青春故事)

新华社哈尔滨5月3日电(记者王君宝)“作为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队的成员,能够摘得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的首枚金牌,我很自豪,也很感恩。”回忆数月前的比赛,张雨婷仍很激动。

短道速滑张雨婷赛后采访(收获没有偶然短道速滑运动员张雨婷的青春故事)(1)

2月16日,中国选手张雨婷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女子1500米四分之一决赛中。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张雨婷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能够在这样的大会上受到表彰,我十分高兴,不亚于自己登上领奖台、看到国旗升起的那一刻。”这些荣誉在22岁的张雨婷看来,是对她过去多年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鞭策。

张雨婷的妈妈牛绪娟说,六七岁时张雨婷总感冒,抱着锻炼身体的心态,她让女儿接触了滑冰,师从哈尔滨市南岗区业余体校教练王北铭。“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天赋,队里那时候几十人,但是你送她去,她就跟着练,一直坚持了下来。”牛绪娟说。

在王北铭眼中,初学滑冰的张雨婷不爱说话,腼腆胆小。“身体素质没有明显的优点或者弱点,综合能力比较平均。”王北铭说。

短道速滑张雨婷赛后采访(收获没有偶然短道速滑运动员张雨婷的青春故事)(2)

2月16日,中国选手韩雨桐(中)、张雨婷(左)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但随着身边的队员相继结束运动生涯,一路坚持下来的张雨婷显示出过人之处。“那时候大冬天放学后坐十几站公交车去上冰,一直就没间断过。”牛绪娟回忆,这些年女儿从没说过“不练了”。

王北铭也评价张雨婷耐力突出、意志力很好,拥有短道速滑运动员应有的意志品质,“跟大孩子跑步特别能坚持,有韧劲”。

在王北铭麾下练习多年后,张雨婷一路从黑龙江省体校冰雪分校到省队,2015年首次披上“国字号”战袍,成为一名国青队队员。2019年,20岁的张雨婷代表国家队征战短道速滑世界杯。“那时候心中的信念逐渐明确,就是要站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张雨婷说。

但追梦之路也充满荆棘。“一度腰伤很严重,没办法上场比赛,治疗一个多月才好。”牛绪娟说,“2019年女儿参加队内比赛时摔倒,很担心她受伤。但是这些磕碰好像对她来说已经不算什么,这些年孩子很少回家,在外面训练很辛苦锻炼出来了。”

张雨婷知道,唯有一路披荆斩棘,才能让梦想成真。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选拔赛第一站,张雨婷以女子组积分第一的成绩斩获冬奥会参赛名额。

“作为首次参加冬奥会的新兵,我充分感受到了来自短道速滑团队的支持。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力克强敌,如愿以偿拿到了这枚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夺金时刻,张雨婷眼里充满泪水,心中的感动与自豪无以言表,过往画面历历在目。

短道速滑张雨婷赛后采访(收获没有偶然短道速滑运动员张雨婷的青春故事)(3)

2月6日,中国队选手范可欣、任子威、曲春雨、武大靖、张雨婷(从左至右)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奖牌颁发仪式上。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走下领奖台,一切都归零,我会继续努力,在接下来的训练备战中,刻苦打磨综合能力,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贡献青春力量。”张雨婷说。

编辑:丁文娴、许仕豪、赵建通、李修智(实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